曾奇峰:做作业为什么会成为孩子最讨厌的事?

文化   2024-09-12 15:53   江苏  

编者按:本文基于曾奇峰老师往期直播内容整理,为方便用户阅读,保留了曾老师回复的大部分内容,文字整理为Stella。

01
对人对事都缺少耐心,有什么动力学解释?
曾奇峰:所有的事后面都是人,就像所有的小说后面都有作者一样,所以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一下,改成“对人缺乏耐心,有什么动力学解释?

         

我们还是把那5个轮子刷一遍,加了一个。

         

比如对儿子缺乏耐心,指导他做题,教 3 遍我能保持耐心,教 20 遍就没耐心了,就吼“你怎么这么笨?是不是老子的种啊?”这些在很多家庭里都发生过。

         

第一个解释,跟他讲这个题目怎么做,我能够耐受的时间长短是 3 次,超过了一定的次数之后,我跟他长时间待在一起,就是象征性的两个男人的性关系,同性恋的乱伦冲动被激活,所以我需要通过“烦”把他推开,表示我们两个距离远了,不会发生什么乱伦的事情了。

         

再说一遍,这是弗洛伊德的东西,我们之前也讲过父母、父子之间的同性恋的、乱伦的那些幻想,以及它变形的形式。

         

第二个解释,我觉得我教孩子,孩子总是不会,对我是双重攻击:第一是攻击我的“种”不好,在遗传上攻击我,他用他笨的方式来说,我实际上也是笨的。这我怎么受得了?第二是在现实层面的攻击,我越教,你越不会,就证明我教得不好。

         

母女之间也会,只要是人都会,这个是可以用在所有的关系里面的。比如女上司和女下级之间也是这样,我们一般说的都是关系的模型,所以它可以套向任何关系,这是精神分析比较自恋的地方。  

     

第三个解释,关系。在我过长的时间跟我儿子待在一起的时候,边界就模糊了,就会激活融合焦虑,我需要通过发脾气把他推开,为什么我的融合焦虑动不动会被激活呢?是因为我人格本身就不独立,也就是我作为父亲,没有一个清晰的人格边界。

         

这里又要重复一下曾氏名言“万病源于未分化”,我对一个人动不动就烦,源于我跟他没有分化,或者是我跟我父母没有分化,转移到跟这个人的关系中间去了。

 
第四个,自恋。我教了你这么多遍你竟然不会,这件事打击了我的自恋。       

 
第五个,我当年曾经被不耐烦地对待,现在我转移性地、移情性地、不耐烦地对待你。 

02
做作业为什么会成为孩子最讨厌的事?

曾奇峰:这已经是一个社会现象级别的一个大问题了。

 
从早期的状态来看,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分不清玩和做作业的区别的。

 
如果你陪一个三岁的小孩去做一件在他能力范围内的事,而不告诉他这是在做作业、做任务,他会非常高兴地做。他并不知道这是在玩游戏,还是在做作业。

 
慢慢的,为什么大一点的孩子能够分清做作业和玩游戏之间的区别了呢?

 
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从父母或者周围人那里知道:学校布置的作业可能更加严肃,父母会赋予学校布置的作业以某种特殊的意义;而发自他内心要做的事情,他可以从中获得乐趣。

 
但是有一些父母可能在逼迫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包含施虐。换句话说,就是我对孩子有些不满,我想通过要他做作业这样,表面上说得过去的方式来欺负他一下。

做作业成了意识或潜意识层面,父母惩罚、虐待孩子的工具。

 
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对此非常敏感。他会觉得,为什么我玩游戏的时候,和我做作业的时候,爸爸妈妈的状态不一样。孩子会自然地知道,我做作业就是在吃亏,因为爸爸妈妈“欺负”我,他们快乐了。而我,相当于被奴役和被惩罚,所以不快乐。

 
孩子不太能用更高级的防御和措施来应对这件事,他们只有一个最低级的防御,就是在行为层面的拖延。我此时此刻不做,就此时此刻没有受到虐待,至于下一小时会不会受到更强烈的虐待,他们的心智已经没办法跨越这个时空。

 
还有一个解释是,通过做作业,来跟孩子保持情感的距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之间,作业如果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的话,那是他们利用了作业来跟孩子保持情感隔离。

 
有一次我在餐馆吃饭,听到邻桌的一位爸爸和他10岁左右的儿子的对话。孩子总想跟爸爸聊一点别的话题,比如火箭啊、同学啊。每一次孩子提完问,爸爸在敷衍地回答了他的问题之后,都会说“你还是应该把学习搞好”“你还是应该在学习上刻苦一点”。

 
这个孩子非常想跟爸爸亲近,能够聊一些让两人融合的话题,但是爸爸坚决拒绝,永远用“学习”两个字挡在跟儿子的关系中间。

 
有人可能会问,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能这是祖传秘方。这位爸爸可能从来就没有和自己的爸爸亲热过,这就像是与学习有关的情感隔离的代际传承。

 
还有一个可能是,他害怕跟孩子在心理上融合。我们俩如果谈得太热火朝天了,就会互相把对方吞噬。一个虚弱的人格,是不愿意进入过度融合的关系的,所以他永远需要扯学习。

 
我想这个孩子可能感受严重的挫败和不舒服,但他只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没有办法把这种不舒服语言化。这些没有办法用语言言说的东西,以后就会变成用症状言说。

 
关于“孩子为什么讨厌做作业”这个问题,还要许多的解释。

比如,父母体会到的也是一学习就痛苦不堪,所以他一定会让孩子也体会到。用这种方式,把孩子变得跟自己一样的人。

 
还有一个解释是,父母亲有过于严厉的超我,所以他们总觉得学习要刻苦,学习一定是苦事情。他们过于严厉的超我甚至会觉得,如果你在学习的时候竟然获得了快感,都是堕落和下流的。所以学习时一定要紧皱眉头,脸上不可以有笑容,做完也不能有丝毫快乐,要告诉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一套下来,学习就变成一种非常糟糕的体验了。

 
在没有分化的关系中,任何快乐都是犯罪。哪怕你学习学得快乐,也是犯罪。

03
潜意识被看见就一定会症状消失吗?有没有消失不了的情况?
曾奇峰:这是个好问题,答案是不一定。

         

潜意识被看见之后,我们改变的只是大脑,但是行为是受另外一个系统支配的,可能受低级神经中枢,还有有记忆的肌肉本身等的影响。

         

举一个例子,抽烟。我可以给出20个解释,而且我还仔细体会抽烟后面的动力学原因是什么,比如口欲期、建立关系、肛欲期的问题等等,但还是没有改变我抽烟的行为,我有时候一边抽一边笑话自己说,精神分析真的不是万能的,有些东西就是解决不了。

         

但是抽烟这个毛病绝对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比如如果国家规定一个法律,抽一支烟就坐牢一年,我估计我抽一支烟之后就去坐牢,牢里是没有烟的,这个问题可能就被解决了,这就是行为主义治疗比精神分析治疗要更加厉害的原因,因为它可以直接导致行为上的改变。

         

我又想到一个例子,我有一个男学员,他是个很厉害的人,有很多的追随者。

         

有一次我跟他谈到抽烟方面的事情,他说“曾老师,抽不抽烟并不重要,你没必要戒,只要带着觉知抽烟,你就会发现事情会变得非常非常不一样。”(我们以前说过,我们在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需要发展一个观察的自我,这就是要建立觉知的意思。)

         

我体会了一下,的确非常不一样。但是行为层面的东西真的很顽固,抽这支烟的时候,我按照这个人的说法,带着觉知抽,抽一两口就全无兴趣了,但是过了2个小时之后再抽的时候就又没有觉知了,就会有一点像本能一样的行为。

 
有人说“真正爱自己就不会抽烟了”,我按照这句话的架势来提问,会这样问:有没有可能一个人,他的确是爱自己,但是他还是抽烟?        

         

我觉得可能还是有的。

         

当然精神分析还有一个不是太讲道理的说法:如果你觉得你的潜意识被自己看见了,与潜意识有关的事情肯定会被解决;如果没有解决,就表示你是假的看见。


编辑 | Nemo

—— ☆  阅 读 推 荐 ☆ ————
做父母的,要觉察自己养育时的这种心理
从这3点开始学习自我肯定,让自己变得更自信
你以为自己给了孩子自由和民主,很可能那只是控制




查看我的更多原创文章

点击菜单栏中的文章目录

meiya,畅销书作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10年心理咨询师经验,个案和团体带领累积时间4500小时

预约咨询&约稿请发邮件到:luohaiying86@163.com

或添加我的工作微信:meiyang86

(添加时请注明理由)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预约预约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心理咨询师,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咨询行业,专注个人心灵成长。成长,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和我一起,从“心”开始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