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才疏学浅以前,试图再讲“六般若时”边坝活佛讲六般若讲了何为“禅”,及其意义、修法、分类等尽数而言。
后来我发现这样輒与并无实质意义。
篇幅的冗长,加上佛教术语大量的砌累,反而会给读者带来敬而远之的顾虑、
所以今天就不“拽文”。如果真的要展开细讲恐怕三个月都讲不完。但我努力一千三百字内大致讲明白。尽最大的能力,以一篇“言简意赅”地形式将“禅”这么大个词努力写明白吧!
虽说,禅素有“不立文字,不落言诠,直指本心,见性成佛”。但对于我们忙碌的时代,加上天资不高又加上初学者而言。
没有语言的解释,就更难以踏足“禅”的世界。
据佛教典故所记,佛陀的初禅是在随父王外出参加农耕祭奠时升起的,当时佛陀独自在树荫下坐禅,眼见一农夫耕作时翻起的土地中昆虫崛起,随后雀鸟将其啄食,这一幕瞬间让佛陀领悟众生之生活的残酷实相,遂升起了初禅之境。
现如今“禅”已不仅限于“内观”修行的宗教修行,甚至已延展到了“美学”的层面。气韵的留白多于诗画的中华传统画卷,亦或是日本禅庭鹅卵石铺就的空灵美学,藏地“关房”中空无一物的空寂,等等都是一种禅的外象。
在我看来不过是辅助“心一境性”的一种外象而已。
禅谁都可以去修,而且不仅当下能为我们身心带来健康和愉悦,最终通过禅修能够拜托一切苦厄,这点牢记在心。
唐玄宗有位高句丽的底子名圆测,他这样写到;“兹氏,若诸声闻、若诸菩萨、若诸如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应知皆是此奢摩他、毗缽舍那所得之果。”(བྱམས་པ་ཡང་ཉན་ཐོས་རྣམས་ཀྱིའམ་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རྣམས་ཀྱིའམ་འཇིག་རྟེན་པ་དང་འཇིག་རྟེན་ལས་འདས་པ་ཐམས་ཅད་ཀྱང་ཞི་གནས་དང་ལྷག་མཐོང་གི་འབྲས་བུ་ཡིན་པར་རིག་པར་བྱའོ།།)”
禅本不复杂,但上师佛尊为了,钝根(དབང་རྟུལ།)们蹒跚学步的人一个渐入佳境的阶段性提示,才有了四禅、八定、静虑六地、十禅、世间及出世间二类等无数分类。甚至有了,“渐顿之争”
这些暂且不需要关注它们,我承诺了以最简单的方式讲说到做到。目前对禅的修习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心无住而观空,另种则是冥想,正如尤瓦尔赫拉里所言,并非宗教概念或者神秘主义的仪轨,而是人类探索“心智奥秘”的绝佳途径。
不断重复梵文音节的简易语音冥想法、观坛城的蓝图冥想法、烛光冥想法等所有冥想,理解为心智训练的基础。
此处我就结合自己平日里的“打坐参禅”的某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二自作弃取。
①找个舒适惬意的清净场域
②双盘或半盘
③眼注视鼻端方向
④不要过分后仰
⑤不过分前倾
⑥平肩
⑦头垂直方向为肚脐为止
⑧舍抵上齿自然呼吸、吐气
这既是依八法,是打坐时身躯的最佳放松状态。持续时间建议半小时左右。在此吐纳法的同时脑海中可以想象美好的事物,如彩云、佛学、清泉等。也可以抑制一切混沌思维,在彻底降服混乱思绪后,可以开始观想佛与美好的事物。
这么说来其实也并不难,大家在这个基础上有什么需要我说明的可以留言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