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重点谈中国的医保体系,同时为了更客观的观察中国医保体系的现状,我也将美国,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医疗体系(可能这些地方也不叫医保,但是方便理解,这里比较的就是healthcare/medical system)纳入进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比较。为什么选择中国和美国,英国,新加坡和香港比较呢?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融资系统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和模式,但也有一些相似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医疗融资系统都依赖于多种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助、保险支付、自付费用和雇主提供的健康福利;
第二,尽管比例不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系统都包含了公共和私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政府通常会提供基础的医疗服务,而私人保险和医疗提供者则提供额外的或更高端的服务(i.e. 高端医疗);
第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有一个实现全民医疗覆盖的目标(UHC),即确保所有公民都能获得基础的医疗服务;
第四,为了控制医疗成本及医疗通胀,政府都有目的的对药物和医疗设备进行了较严格的监管;
第五,这些国家和地区都面临日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对当地的医疗融资系统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就中国的医保系统而言,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以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中国医保的融资来源主要依赖政府的税收及财政拨款、雇主及雇员的社会保险缴费和个人直接支付医疗成本。而政府和相关部门作为医疗服务的采购者,通过大额采购(医药集中带量采购),政府的议价能力非常强。另外,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推行DRG & DIP改革,来控制医疗成本,一定程度而言,可以更好的控制医疗成本,减少过度医疗,甚至促进一部分居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医保的补充。具体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DRG/DIP支付体系改革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中国的医保系统是否足够的高效?
参考我之前做的这个图片,评估一个医疗系统是否高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切入去谈:1)健康支出占GDP的比例,2)预期寿命,3)婴儿死亡率,4)就医等待时间,5)医疗服务的普及率和质量。
根据OECD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我们可以对这些指标进行比较:
分析比较指标1
根据以上数据比较,中国的健康支出比例较低,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地区的就医体验不同,对于一些边缘地区(农村及郊区),因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居民就医的等待时间更长,就医效率较低,仍需改善资源分布和服务质量。但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医保系统的效率更高。考虑到中国的健康支出占GDP的比例非常低(5.5%),但是因此而获得的成绩还算不错,整体而言,中国医保体系的效率其实非常并不算太差。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拥有比较高的健康支出比例(17%),医疗质量高,但由于医疗成本高且覆盖率低,整体效率可能不如其他国家。英国的健康支出比例适中(10%),有较高的预期寿命和较低的婴儿死亡率,医疗服务普及率高,但需改善资源管理,从就医效率来看,等待时间比较长,成绩一般。新加坡的健康支出比例较低(4.5%),但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表现优异,公立医院和私家医院的资源分配的效率很高效。香港在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的表现优秀,医疗服务质量高,但公立医疗系统往往面临资源紧张问题,尤其是非急诊服务及专科门诊。综合来看,新加坡和香港的医疗体系在效率和效果方面表现较好,美国和英国在服务质量方面领先,但面临资源和成本管理的挑战,中国在医保体系的覆盖上(接近90%+)有所建树,但需提升服务质量和公平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事实上,中国的医保系统,确保了每个人可以享受到基础的医疗服务,并且帮助大家承担了大部分的医疗成本(实际要考虑不少因素,大部分介于70-90%,具体参考:中国医保制度的改革(一些关键的问题))。中国医疗系统的优势在于公共医疗保险覆盖了绝大部分人口,降低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障碍(accessibility),满足了居民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但是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近年来,政府也在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向基层和农村医疗倾斜,改善了部分资源不均的问题。另外随着DRG/DIP支付体系的改革,医疗成本虽然会被进一步控制,但是大家的自负比例可能会提升,某种程度而言,反而促进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一些条件还OK的居民也会自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来增加自己的保障。而一些商业医疗保险(i.e. 高端医疗保险,参考:高端医疗:解决日益增长的优质医疗资源需求)可以让居民能够连接到私家医院,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活的更有尊严。总结而言,中国在医疗服务,成本及覆盖率方面表现较好,但在医疗资源分布和服务方面仍需改进。
中国的医保体系是否能很好的对抗因病返贫?
这里再看一张我之前做的表格,数据基本上都是从OECD或者世界银行官网上获取。就医保体系消除贫困的表现而言,我们可以从:1)基本医疗保险覆盖;2)医疗费用负担;以及3)政府在医疗方面的财政支持;4)灾难性卫生支出(CHE)这几个方面切入去谈。
分析比较指标2
从基础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来看,根据2023年的数据,中国基础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超过13亿人,政府对农村和非工作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险补贴接近6978亿元,这一制度有效的覆盖了大部分城乡人口,确保基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英国因为有NHS,他们基本上实现了100%的覆盖率,NHS也是全球最优的医疗覆盖体系之一。在美国,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主要依靠私人保险和联邦项目,i.e. Medicaid和Medicare,但是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美国有约8%的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这导致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障碍。相比较而言,新加坡及香港的基本医疗覆盖率和英国类似,做到了基本100%的覆盖率。香港在近些年还在积极推广自愿医疗保险计划,具体可以参考:香港自愿医疗保险VHIS的特点。
从医疗费用负担的角度来看,在中国,涉及到昂贵的重病治疗,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仍然存在较高比例。英国因为NHS的存在,居民承担医疗费用负担极低,仅少数处方药和特殊医疗服务需要额外付费。而在美国,即使大部分人有保险,其实居民仍然有较高的比例需要自付高额费用,整体而言美国的医疗费用负担很重。新加坡的居民可以通过个人储蓄(Medisave)和社会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用,但是整体的个人支出较高。而在香港,如果居民选择公立医院,自负比例很低。如果是私家医院,如果没有购买个人商业保险,自负比例会很高,虽然政府针对一部分老龄人群会给予部分津贴补助(譬如大湾区医疗券),但是整体的自负比例依然很高。具体可以参考文章:香港长者医疗券使用范围拓展至大湾区。
就政府在医疗方面的财政支持而言,中国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并推行健康扶贫政策,显著减轻了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而英国的NHS,承担了所有基本医疗费用,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和紧急服务,英国政府也提供了全面的财政支持。相比较而言,美国的Medicaid和Medicare仅提供部分支持,大部分的医疗费用仍由个人承担(如果没有商业保险/雇员保险福利),政府的财政支持略显不足。从公开数据来看,新加坡的多层次体系医疗系统及香港的公立医疗系统都获得了政府的大力资助。
灾难性医疗支出(CHE)在中国的发生率约为16%(根据武汉大学的研究,在过去约十年的时间<2012-2018>里,中国居民家庭的CHE维持在城镇11%~12.5%,农村16.5%~19%的水平),在城乡地区有明显差异,农村地区的CHE比例要显著高于城市地区。而英国的NHS体系有效地将灾难性医疗支出的风险降到了最低,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在1%以下,基本上不存在因为大额医疗服务返贫的现象。而在美国,由于高额的医疗费用,美国不少家庭可能会陷入经济困难或贫困,其中医疗账单成为家庭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新加坡仅有有4%的人口面临CHE的风险,香港的这个比例更低,仅有2%。
简单总结,英国、新加坡和香港的医疗系统能够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费用负担,并且减少因病返贫的概率,但是就医效率可能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友好。而美国和中国,可能因为人口众多,医疗体系很难兼顾到每一个需要优质医疗服务的家庭,因此存在较高的因病返贫的现象。因此,未来中美两国的居民,可以考虑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购买及补充个人商业医疗保险,从而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律保阁致力于保险及保险法科普,为保险专业人士提供实践经验及知识支持,为优质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咨询服务,筛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做好现金流规划,身份规划(香港专才)和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