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蝶,李俭
单位 |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而卡介苗是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核疫苗,根据我国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计划,新生儿在出生的24小时内就需要接种卡介苗[1]。
卡介苗的接种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大大减少结核病的发生,但是卡介苗的接种受到疫苗活力、宿主应答性、接种途径以及其他病原体的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接种卡介苗后获得的免疫持久力有限[2]。
2024年8月23日,正在审核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时候,发现一阳性结果为7岁男孩(见图1),于是立即查看其病历,患者主诉为“咳嗽6天,加重2天”,门诊拟“急性支气管”收入了儿科病房。
病史采集过程中患者否认了乙肝、结核接触史,预防接种均按时进行。联系临床医生,医生表示患儿的PPD试验也是强阳性,查看患儿的胸部CT结果显示“右肺上叶后段实性小结节,考虑增殖灶,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小钙化灶”。
图1 患者T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我国目前仍位列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的30个成员之一[3]。
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母婴垂直传播,其中,呼吸道传播是最主要的方式,因此在临床上肺结核是最常见的类型。
人体在初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当人体再次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效应T淋巴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其中最重要的是γ-干扰素。
结核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WHO推荐用于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体外免疫学检测方法,其检测原理为通过体外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两种特异性抗原(早期分泌抗原靶6和培养滤液蛋白10)刺激免疫应答产生的γ干扰素的水平,从而判断人体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IGRA技术具有无创、快速且不受卡介苗影响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IGRA试验的检测报告单上包括了无抗原刺激值(N)、阳性抗原刺激值(P)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值(T),最终实验结果TG-IGRA通过将N、P、T三个检测值套入公式计算而来,包括了阴性、阳性和不确定。
本案例中患儿的IGRA结果为阳性,且TG-IGRA计算值5.867明显高于阈值0.438,表明患者机体内的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反应强烈,
同时该患儿的PPD也显示为阳性,临床医生通过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患儿父母在一年前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因此,修正诊断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建议其立即至专科医院随诊(见图2)。
图2 患者病历
那么接种了卡介苗,是否还会感染结核杆菌?通过本案例,我们对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知识进行了文献复习。
人体在接种卡介苗的4到8周后通常会产生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免疫力,因此之后即使感染了结核杆菌,也能有效的防止结核菌的繁殖和播散,减少体内结核菌的数量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但是卡介苗不像其他减毒活疫苗如牛痘、麻疹疫苗等,可以诱导终生免疫,一般情况下卡介苗免疫保护期为10~15年。
卡介苗无法诱导终生免疫的重要原因为在疫苗制备过程中需要去除毒力基因或在传代减毒时,会丢失一些重要的保护性抗原以及刺激免疫系统密切相关的基因。
虽然卡介苗虽不能防止结核菌的原发感染,但可以改变人体的防御机制[2]。因此,出生时接种卡介苗仍然是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方式。
接种卡介苗是为了减少被感染患病的风险,并不等同于从此以后我们不会被结核杆菌感染。中国作为是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由于存在大量的传染源,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疫苗接种效果也逐渐消退,因此结核病的发病风险相应逐渐加大。
特别是儿童,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免疫力相对于成人来说比较弱,与结核患者长期接触被感染的风险更大。
因此,对付结核病的方法是对现症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对健康新生儿、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加强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的认知,对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这样才能提高结核患者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减少社区和家庭传播[5]。
专业审核:丁磊(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
参考文献
[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J].中国病毒病杂志,2021,11(04):241-245.
[2]游楠楠,刘巧,竺丽梅,等.卡介苗接种与复种的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1):1519-1523.
[3]宋媛媛,李涛,夏辉,等. 1997—2023年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中国防痨杂志,2024,46(10):1198-1208.
[4]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临床应用专家意见(2021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2):143-150.
[5]余明杰,朱伟治,许楠,等.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0~14岁儿童筛查情况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21):3241-3245.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