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董玉芳
单位 | 云浮市云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尤其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该病病因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病毒感染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1]。其典型症状包括贫血、骨病、血钙增高和肾功能损伤(CRAB症状)[2]。
本文将通过一则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如何通过钙磷异常升高这一线索,逐步揭开多发性骨髓瘤的面纱。
患者,女性,69岁,因“跌倒致胸腰部疼痛、活动障碍1天”于2024年12月8日入院。
初步体检发现,患者血钙水平显著高至3.65mmol/L(正常值范围2.14-2.61mmol/L),存在高钙血症;同时伴有血磷的异常升高至9.93mmol/L(正常值范围0.81-1.65mmol/L),存在高磷血症;见图1。
图1 生化结果
这一生化指标的异常立即引起了医生的警觉,因为钙磷代谢紊乱通常与骨骼疾病、内分泌异常或恶性肿瘤等相关。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医生安排了一系列检查。
首先,通过X光片、CT和MR扫描,发现患者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胸腰椎骨折、重度骨质疏松、多处骨骼存在溶骨性破坏,这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表现。随后,血清免疫电泳检测发现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见图2。
图2 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结果
尿本周蛋白电泳组合检测发现尿本周蛋白电泳阳性,见图3。
图3 尿本周蛋白电泳组合结果
以上两项检测结果进一步确认了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其他阳性结果见图4-9。均支持多发性骨髓瘤。
图4 血清补体及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
图5 骨代谢标志物
图6 血常规结果
图7 外周血油镜(10*100倍),瑞氏吉姆萨染色
图8 血沉结果
图9 β2-微球蛋白结果
1、生化全套:患者肾功能检查显示血肌酐及血尿素均升高,提示肾功能损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由于骨髓瘤细胞浸润肾脏、高钙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等因素,常导致肾功能损害。
2、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尿本周蛋白电泳:本案例中,两项电泳结果均提示有异常单克隆条带,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为IgG-κ型,尿本周蛋白阳性。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提供了有力证据。
3、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定量: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如本案例中κ游离型轻链升高。补体测定可能有助于了解免疫系统的状态,但具体结果需结合临床分析。
4、骨代谢标志物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出现骨病,该患者骨代谢标志物检查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血清骨钙素测定(BCP)均异常升高,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成人)(ABAP)也达到参考值上限100,反映骨形成,骨吸收和骨转换活跃的情况,与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骨质破坏相符。
5、血常规及血红蛋白低:患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显著降低,提示贫血,这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贫血可能由骨髓中恶性浆细胞增殖导致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
6、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这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涂片的典型表现之一,由血浆中异常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M蛋白)与红细胞膜吸附所致。
7、血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沉可能加快,反映体内炎症反应的存在。
8、β2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因肾功能损害而导致其升高。
本案例通过钙磷异常升高这一线索,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其他生化、血清和尿蛋白电泳、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定量、骨代谢标志物检查、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血沉、β2微球蛋白等血液检验结果,最终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轻链κ型)伴高钙高磷血症。
这一案例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关注患者生化指标的异常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
总之,钙磷异常升高是多发性骨髓瘤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我们可以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Sabattini E, Bacci F, Sagramoso C, Pileri S A.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 in 2008: an overview
[J]. Pathologica, 2010, 102(3): 83-87.
[2]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 2020, 5(59).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好书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