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家族成员——维生素D

文摘   2025-02-01 12:16   安徽  

首届检验医学科普菁英大赛入围稿件

作者:邓霭英
单位:东莞市石排医院





前言


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维持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持血钙、血磷浓度的稳定,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和矿化、调节免疫功能、预防糖尿病、影响心血管的健康等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类固醇激素前体,主要由皮肤经光照后产生。它两个最重要的形式,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人体内,维生素D2和D3与血浆中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并转运到肝脏,两者经羟基化成为25-羟基维生素D。


25-羟基维生素D是在血中被检测的代谢物,是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储存形式,通过检测它可以了解体内总维生素D的储存情况。



以往,很多工作机会是室外的,工作时间长,接受阳光照射的机率高,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然而,现代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减少,且使用各种遮阳防晒物品,如涂防晒霜、穿防晒衣、撑雨伞等,进一步减少了皮肤产生维生素D的机会。



缺少维生素D会发生什么呢?


若发生维生素D缺乏时可能带来以下疾病:


1.骨骼疾病:维生素D缺乏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骨骼疾病,如儿童时期的佝偻病,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等;


成人时期的骨软化症,多见于女性,表现为腰部以及腿部疼痛。老年时期的骨质疏松,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导致骨折。


2.免疫系统紊乱:维生素D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缺乏维生素D时容易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免疫力低下,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风险。


3.心血管疾病:有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4.糖尿病:维生素D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缺乏维生素D时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5.高血压病:关于维生素D与高血压流行病学的研究亦证实,血中1,25(OH) 2D3水平与血压呈负相关,缺乏维生素D时可增加高血压病的风险。


6.情绪波动:维生素D可以帮助增加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的浓度,促进愉悦情绪。缺乏维生素D时会导致血清素传导减少,可能引发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并影响睡眠。


7.其它症状:当缺乏维生素D时还可能出现疲劳、虚弱、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怎样获得维生素D呢?


当发现维生素D缺乏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


1.通过饮食摄取,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肉类、奶类、蛋类、菇类、谷类以及动物内脏。



2.加强日光照射时间,晒太阳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最佳晒太阳时间为早上10点前或下午3点后,每天10到15分钟,具体时间可根据季节和个人肤色适度调整,注意要露出手臂和腿部,让紫外线与皮肤直接接触。

 

3.补充剂:根据个人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维生素D补充剂进行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的服用时间建议如下:


√ 随早餐服用:模拟人体通过白天吸收合成维生素D,符合昼夜节律。 

                          

√ 随午餐服用:因为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不溶于水,与高脂肪食物搭配一起,吸收与服用效果最佳。


× 避免晚餐服用:因为维生素D可能会干扰睡眠,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当需要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监测维生素D水平,避免服用过量引起中毒,造成身体伤害。

维生素D中毒可能导致以下症状:


1、维生素D中毒症:机体过量摄入维生素D,维生素D反馈作用失调,小肠吸收钙、磷的浓度增加,血钙沉积在机体器官组织中,引起中毒症状。


2、钙质积累过量: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必备物质,过量摄入后体内钙合成增多,可能引起高钙血症,出现口渴、恶心、消化不良等情况。


3、肾损伤:日常摄入过量维生素D有可能增加血钙水平,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形成结石,引发急性肾损伤。


4、心律不齐:过量摄入维生素D后血钙增高,可能沉积在心脏动脉,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出现心律不齐、疲惫等症状。


怎样知道自己缺不缺维生素D呢?

想要知道自身维生素D水平,建议去医院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


1.血液检测: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这是最常用的检测维生素D状态的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浓度,医生可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


2.骨密度检查: 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查来监测维生素D缺乏对骨骼的影响。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含量与判断:




总结


总之,维生素D对健康至关重要。关注自身维生素D水平,通过合理的阳光照射、均衡饮食和必要的补充来保持充足的摄入。同时,避免过量摄入,以免引发不良反应。定期进行维生素D水平检测,合理调整摄入和日照时间,确保维生素D不会变成“危生素”。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前三季度回顾





2024年第一季度评选结果

2024年第二季度评选结果

2024年第三季度评选结果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