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山东某医院竟然使用体检卡来抵扣员工的工资!
据爆料,这所医院已经拖欠员工好几个月工资了,给出的 “解决方案” 竟然是:同意用体检卡抵 1 个月工资,才给发拖欠的另外 3 个月工资。
想象一下,医护人员们辛苦工作,本就盼着工资养家糊口,结果到手的是一堆体检卡,这换谁能乐意?而且,还不是几张,有的人甚至被发了六七十张体检卡,这可咋整,难不成要全家老小一年 365 天,天天去体检?
咱们从一些流出的照片和员工吐槽看到,这些体检卡对应的体检套餐,虽说原价 1200 余元,优惠后 550 元,看似挺划算,但问题是,医护人员本职是治病救人,不是专业销售啊!让他们去推销体检卡,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更何况,医院周边居民、熟人资源就那么多,大家都有自己的体检安排,这么多卡,卖给谁去?
这所医院,正是山东省立医院(集团)鲁东医院,一家民营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天眼查数据显示,它公开的涉诉债务高达 451.69 万元,看来经济压力不小。不过,这能成为它拿体检卡抵工资的理由吗?
医院方面一开始回应称,是因为体检业务量上不去,才让全院帮体检中心做业务。这理由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医院想拓展业务、盘活资源。但深入想想,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医护人员的本职是医疗服务,让他们分心去做销售,专业的人干不专业的事,能有好效果吗?
目前,烟台市福山区人社局已经介入调查,省市都有领导现场调度,协调处理此事。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人吐槽:“这是让医生跨界啊,治病救人的手去发传单卖卡,合适吗?” 还有人质疑:“医院经营不善,凭什么让员工买单?” 大家的关注点,无外乎是劳动者权益如何保障,医院的管理又该何去何从。
从法律层面看,医院这波操作可谓漏洞百出。《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更是明令禁止以 “实物及有价证券” 替代法定货币形式支付工资。体检卡属于有价证券,医院用它抵工资,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就算医院经营困难,甚至濒临破产,也不能把经营不善的责任转嫁到员工身上。按照法律,破产财产都得优先清偿职工工资,如果没有现金支付,也得变卖资产等方式筹钱发工资,而不是拿体检卡敷衍了事。
在这里,也提醒广大医护人员和劳动者,如果遇到类似不合理的情况,一定要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仲裁、起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医院的员工们来说,经济上,本来工资就被拖欠,一家老小的生活开销、房贷车贷都指望着这点收入,结果到手的是一堆用不出去的体检卡,这让他们怎么维持生计?
心理上,医护人员多年苦学、兢兢业业,为的是在专业领域发光发热,救死扶伤,现在却被迫干起销售,尊严上实在过不去。而且,卖不出去卡,工资就拿不全,双重压力之下,他们真是有苦难言。
有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生就吐槽:“我每天忙着查房、看病、做手术,累得要死,现在还得厚着脸皮到处问人要不要体检卡,卖不出去,这几个月不就白干了?家人还等着我拿钱过年呢,这可怎么办?”
这件事,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医院本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之地,患者满怀信任而来,如今却爆出这样的薪酬乱象,让民众怎么看?医患之间的信任本就微妙,长此以往,医院的公信力、医护人员的形象,都将大打折扣。
其实,这不是医疗行业第一次出现类似奇葩事了。之前有的医院强制医护人员拉患者、搞业绩,把治病救人变成了 “生意经”;还有的医院拖欠工资,让员工自己想办法,种种乱象,都背离了医疗的初心。医疗行业,关乎民生,承载着无数人的健康希望,绝不能让这些歪风邪气肆意生长。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