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溶贫遇上类同种抗体:输血案例分享

文摘   2025-01-28 12:01   安徽  


输血医学专栏稿件



作者 | 邓基强 

单位 | 合江县人民医院输血科





前言


类同种自身抗体(简称类抗体)是在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之间存在的一种二者特点兼有的抗体,既有针对相应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类似于同种抗体的性质,又具有针对自身红细胞血型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性质,抗体特异性和自身血型结果相互矛盾,可通过对应抗原阴性红细胞吸收放散实验来区分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1]


下面笔者分享1例在工作中遇到的自身抗体合并类同种抗体的输血案例。



案例经过


患者,女,40岁,本次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热2天”为主诉入院。


查体:发热伴身软。

实验室检测:Hb54g/L,IBIL87.6umol/L,LDH:541U/L;血型鉴定为A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卡式凝集强度3+。盐水意外抗体筛查阴性,卡式意外抗体筛查Ⅰ、Ⅱ、Ⅲ号细胞均2+(如图1)。


图1  意外抗体筛查结果


交叉配血主、次侧均不合。与临床沟通了解病人情况后,鉴于病人目前症状平稳,且依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对于慢性贫血在<50g/L时应输血,所以建议临床暂缓输血。


考虑到该病人后续很大可能会输血,建议其转上级医院,但病人拒绝转院。输血科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寻找安全的输血方案。


自免溶贫患者输血最大的问题是要排除是否合并有同种抗体。因病人三个月内在外院输过血且直抗强阳性且我科也没有酸放散试剂来制备直抗阴性的自身细胞,所以用自身吸收的方法来去除血浆内的自身抗体的想法无法实施。


异体吸收方式也因我科没有相应的抗体来寻找相应抗原阴性的细胞而难以执行。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确定患者血浆中是否有同种抗体呢?


在查找文献后得知,对于温自身抗体的AIHA患者中,采用血清稀释技术可有效检出同种抗体及类同种自身抗体,且多为Rh血型系统相关抗体[2]


我们将患者血浆稀释了2倍、5倍速、10倍、20倍,发现在20倍稀释的时候意外抗体筛查出现了清晰的格局:Ⅰ:2+、Ⅱ:-、Ⅲ:1+(如图2、图3)。


图2  血浆20倍稀释后意外抗体筛查结果


   图3  意外抗体筛查抗原谱


从抗筛谱看,和表现出的剂量效应来就来看,初步怀疑是Rh系统的可能性大。


随后做了患者的Rh抗原分型(无双群表现):DCCee。用稀释后的血浆与Rh分型为CCee和CcEe的供血者配血主侧均不合,与Rh分型为ccEE的质控样本5号细胞主侧相合,如图4。


图4  稀释血浆分别与Rh分型为CCee、CcEe、ccEE的细胞反应结果


经过检索相关文献[3-4],我们认为该病人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有类同种抗体的可能性大。


病人入院后第三天,复查血常规,Hb降至38g/L,且静息状态贫血症状加重,医生再次申请合血。与临床沟通后,我科建议是转上级医院,医生回复病人不愿转院。


查看患者病例,1个月之前在重庆某医院住院治疗,我们联系该院的输血科,咨询得知:当时病人诊断为自免溶贫,抗筛阳性,抗体鉴定无特异性,未检出合并有同种抗体,输注血液是与病人ABO同型且Rh分型一致的红悬。


那么病人应该是这期间产生的类抗体,我们查阅文献作为相关依据后,找了1袋1U与Rh分型为ccEE,且与病人稀释后血浆在盐水介质及微柱凝胶卡主侧相合的血液输注并嘱咐临床慢输多观察。输注1天后复查Hb上升到42g/L。


考虑到病人后续还可能会继续输血,我科将病人标本外送到可以做鉴定的单位,结果血浆和放散液中均存在自身抗体和类C、e抗体。



案例分析


本例患者可从血清学实验检查和血常规、生化,以及临床症状,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免溶贫的治疗主要以内科治疗为主,抗感染,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还原型谷胱甘肽、碱化尿液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输血,如果必须输血也是小剂量输注[5]


本例中,笔者经过查找相应文献后用稀释后的血浆检测出患者合并有类同种抗体,并安全地为病人输注了1U单位的悬浮红细胞,无输血不良反应。



总结


自免溶贫患者输血时要确认是否有被自身抗体掩盖的同种抗体以及类同种抗体。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mimicking antibodies,以下简“类抗体”),被认为具有明显红细胞同种抗体特异性,又能被该特异性抗原阴性的红细胞吸收的一类抗体,而真正的同种抗体仅能被抗原阳性的红细胞吸收。


类抗体常见于严重的自免溶贫患者。类抗体最常见于Rh血型系统。存在类抗体的患者输血,应考虑避开类抗体,选择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


类抗体半寿期较短,类抗体效价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可等类抗体减弱或消失后选择输注患者同型红细胞,防止同种免疫刺激[6]




专业审核:赵晓明(上海市东方医院)









参考文献

[1]张秋会,孙文利,胡兴斌,等. AIHA患者血清中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出率及其分布情况探讨 [J]. 中国输血杂志, 2016, 29 (12): 1352-1355.

[2]何燕京,白英哲,王秋实.血清稀释技术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8,31(7):760-762

[3]任小宁,刘英俊,宋雪珍.类同种抗-Ce自身抗体的鉴定及输血策略1例[J].医学检验与临床,2022,33(10):72-74.

[4]袁文声,易峰,何锐洪,林惠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类同种自身抗体检测及其输血对策探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5,(4):403-404,409.

[5]陈华桂,丁爱华主编.临床输血病例解析200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21-22.

[6]范亮峰,丁蔚,陆琼,等.人红细胞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血清学试验分析与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26 (05): 651-655.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