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微”—AML背后的真相

文摘   2025-01-31 12:13   安徽  

作者 | 吴秋萍1,杨柳青2

指导老师 | 李洁3

单位 | 北海市中医医院检验科1,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3






前言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MPAL)是指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系列抗原的急性白血病,亦称混合性急性白血病。


MPAL分为两类:


1.双表型(Biphenotypic):一类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系列抗原标志(B、T和/或髓系)。


2.双系列型(Bilineage):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原始细胞群,分别表达不同系别系列抗原标志。


现分享一例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双系列型的案例,和大家一起学习。



案例经过



简要病史:患者,男,18岁,因“反复低热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2周”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7.7℃, 脉搏:102次/分, 呼吸:18次/分,血压:103/54mmHg。神清、贫血面容,耳后、颏下、腋窝、腹股沟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小2-3cm不等,伴触痛,双下肢浮肿、阴囊水肿。


入院后急诊查血常规(见图1):WBC:493.15×109/L(↑),HGB:59g/L(↓),PLT:111×109/L(↓)。


凝血功能(见图2):PT:14.5sec.(↑),Fbg:4.62g/L(↑),D-Dimer:1.76ug/mL(↑),FDP:6.4ug/mL(↑)。


生化结果(见图3):ALT:269U/L(↑),AST:210U/L(↑),LDH:3909U/L(↑),HBDH:2816U/L(↑)。


图1 血常规检查


图2 凝血功能检查


图3 生化功能检查


外周血涂片,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原始幼稚细胞占66%,血小板散在少见,红细胞大小不一(++)。见图4。


图4 外周血瑞吉氏染色10×100倍


骨髓涂片、细胞化学染色,见图5。



图5 骨髓涂片、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细胞形态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增生减低。幼粒细胞可见发育失衡,嗜酸粒细胞占6%,比例增高,其浆内可见粗大着色深的嗜碱颗粒。嗜碱粒细胞较易见。


红系增生受抑。原始细胞占63.5%,一部分细胞胞体圆形或类圆形,胞浆量中等,呈蓝色,有少量细少颗粒,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核仁2-4个。


一部分细胞胞体类圆形或不规则,胞浆量中等或丰富,灰蓝色,胞核类圆形或不规则,染色质疏松,核仁不清。幼稚淋巴细胞占9%,其胞体偏小,类圆形,胞浆量少,核类圆形,核染色质粗糙,核仁不清。


细胞化学染色,POX:+26%呈局灶状阳性,+4%呈颗粒状阳性;PAS:阳性率7%,积7分,呈细颗粒、粗细不一颗粒状及点珠状阳性;NAE:阴性;+NAF:阴性。


此部位骨髓像提示:急性白血病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流式、染色体及其他检查考虑:MPAL?)。见图6。


图6 血液、骨髓检查报告结果


免疫分型结果检测到两群异常幼稚细胞:


1.异常髓系幼稚细胞约占全部有核细胞的63.90%,CD45弱阳性,SSC值较小,表达CD2,CD13,CD33,HLA-DR,CD15,CD7,CD64,CD123,CD11c,CD99;表达中等量的CD117,少量细胞表达cMPO;不表达CD34,CD10,CD19,CD20,CD16,CD56,CD14,CD11b,CD4,CD9,cCD79a,cCD3,cTdT,CD36,CD3,CD5,CD8。


2.异常幼稚T淋巴细胞约占全部有核细胞的4.79%,免疫表型特点为:表达CD7 bright,CD2,HHLA-DR,cCD3,CD123,CD99;不表达CD10,CD34,CD19,CD16,CD4,CD8,CD56,CD11b,CD9,CD14,cCD79a,cMpo,cTdT,CD36,CD3,CD5。


考虑急性混合型白血病(M/T)可能性大。见图7。


图7 流式免疫分析


染色体结果:所分析细胞中未见克隆性结构和数目异常。见图8。


图8 染色体检查


MPAL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血象和骨髓象检查、免疫表型以及遗传学特征。患者血象、骨髓象提示急性白血病可能性大,注意排除MPAL。


免疫表型表达的CD64和CD11C均为髓系较为常见的抗原,cCD3则为淋系细胞质代表性抗原。染色体所分析细胞中未见克隆性结构和数目异常。


结合其骨髓形态异常表现,综合判断,最终确诊为急性髓/T混合细胞白血病,予羟基脲+阿糖胞苷减瘤,予AV方案化疗,辅以水化碱化、护肝等治疗。经过两个月的对症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可,予办理出院,定期返院复查。



案例分析



青年男性,急性起病,反复低热伴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触及多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结果提示患者高白,余两系减少,摊片染片机见原始幼稚细胞。


凝血功能Fbg、D-D和FDP均升高,提示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存在血栓及感染性休克的风险。生化功能检查ALT和AST升高提示肝功能受损,LDH和HBDH显著升高,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以上检查,需排查白血病或淋巴瘤等血液疾病。


骨髓穿刺初步结果提示急性白血病可能性大,转入血液内科住院治疗,暂予抗感染、水化、碱化、降白等治疗。


血象与骨髓象第一感觉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PAS染色个别细胞呈点珠状阳性(图5橙色箭头),返回看骨髓象,发现一小群原幼稚细胞(图5红色箭头),其胞体偏小,类圆形,胞浆量少,核类圆形,核染色质粗糙,核仁不清,这一小群细胞POX染色未发现阳性表达(图5黑色箭头),形态和化学染色都倾向于淋系的表达。


骨髓象提示急性白血病可能性大,注意排除MPAL。完善骨髓免疫表型和染色体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后续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也符合MPAL相关诊断标准。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的诊断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 WHO诊断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注:某系累计分值≥2.5分,判断为存在该系别,否则为伴系表达。


表2  EGIL计分法



案例总结



对于此病例,原幼稚淋巴细胞比例极少,容易被忽略,若缺乏经验误将其划为AML。所以,如果形态和POX都支持髓系表达,但PAS有点珠状或块状的很典型的淋系表达,就要考虑淋系的存在。


如果怀疑MPAL,下“急性白血病可能性大,请结合临床、流式、染色体及其他检查考虑:MPAL?”建议性报告。MPAL具有髓系和淋巴系的双层特性,治疗方案需要同时考虑两种系的治疗策略。


MPAL的诊断虽然流式免疫表型检测更具有优势,但骨髓形态学检查及化学染色依然不可缺少,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识别血液系统的异常,从而指导及时的治疗。


MPAL仅占急性白血病的5%左右,较为少见,我们只有不断的累积病例并持续学习,练就一双识破细胞形态细微线索的慧眼,才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和方向。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李玉华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省总队医院检验科副主任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较少见,容易与M0或ALL混淆,在诊断过程中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白血病亚型,非常容易出现误诊。


面对此类疑难病例,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检验知识和临床知识,综合MICM诊断标准,在微观世界中仔细发现蛛丝马迹,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才能保证检验报告的质量。


对于该病例,检验人员认真负责,积极与临床沟通,出具了建议性报告,为临床诊疗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对于类似这样少见的病例应多科普,进而提高大家的认知度,做到有效诊疗科学治疗。




专业审核:王哲(保定市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沈悌,赵永强.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4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高海燕,刘亚波,吕成芳,陈雪艳.血液病临床检验诊断[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1.3

[3]实用流式细胞术.血液病篇/刘艳荣主编.—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3.4

[4]MARUFFI M, SPOSTO R, OBERLEY M J, et al. Therapy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em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 Leukemia, 2018, 32(7): 1515-1528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