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藏的“罪魁祸首”—肺炎支原体

文摘   2025-02-04 12:19   重庆  

作者 | 郑欣

单位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检验科





前言


自10月份以来,全国范围内出现较多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儿科门诊、急诊量持续攀升。而我国的呼吸道多病原监测显示,当前流行的呼吸道病原体以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为主。


寒冬来临之际,肺炎支原体的大流行是否再次卷土重来?不少家长对肺炎支原体仍然知之甚少,不免会产生恐慌情绪。让我们通过一则案例,揭开“它”的真面目,进而能够从容面对。


近日,遇到一位反复发热的患儿,潜藏的“罪魁祸首”是谁?它又是如何被揪出的呢?



案例经过


患者,女,6岁。发热伴咳嗽3天。已自行用药头孢克洛,但每晚仍低热37.5℃。10月18日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胸片检查见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图1)。同时,听诊发现双肺内均有湿啰音,初步诊断为双侧支气管肺炎。


图1  10月18日肺部X线


血常规(末梢血)结果中,白细胞计数5.84*109/L(参考区间4.6-1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70.7%(参考区间32-71%),淋巴细胞百分比为23.00%(参考区间22-57%),CRP为16.2 mg/L(参考区间0-10mg/L),略升高。


同时,进行了呼吸道病原体IgM检测(胶体金法),但结果均为阴性,包括副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遂经验治疗,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抗感染治疗并随访。


口服治疗两日后,情况未好转,每晚仍低热37.5℃左右。遂于10月20日来到上海市儿科医院就诊。病原体到底是什么?


通过培养、核酸检测、一系列抗原及抗体检测后,均未能揭开病原体的真面目(表1)。


表1   10月20日检查结果


唯一的线索是,血常规结果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未超过正常范围,但CRP明显升高。仍考虑为细菌感染,给予头孢曲松、阿奇霉素静滴抗感染治疗并随访。


静滴4日后,于10月24日复诊。胸片检查见左肺内带见斑片状渗出影(图2),提示左侧肺炎。通过听诊,发现右肺内湿啰音减轻,而左肺内湿啰音仍然存在,与胸片结果一致。末梢血检查结果如表2,


图2  10月24日肺部X线


表2  末梢血检测结果(10月20-24日)


经过前期用药后,CRP已经降至正常,但SAA仍超过正常范围。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开始呈现弱阳性。这些结果提示,患者为细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并且该肺炎支原体对于阿奇霉素耐药。


前期的抗感染治疗是有效的,但只是部分有效,潜藏的肺炎支原体并未得到抗生素的有效覆盖。经与患儿监护人沟通后,签署二线药物治疗知情同意书,阿奇霉素静滴更换为多西环素静滴,同时盐酸米诺环素胶囊口服。


继续治疗5日后,于10月29日复诊,患儿情况明显好转,检查结果如表3,SAA也降至正常,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由弱阳性转为阳性。仍需要巩固治疗,遂给予米诺环素及头孢卡品酯口服治疗并随访。治疗过程中,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情况(表4)。后续,该患儿痊愈,未复诊。


表3  末梢血检测结果(10月20-29日)


表4  抗感染方案



案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肺炎已成为近年来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全年散发,秋冬季达到高峰。其中,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RMP)感染变得越发普遍,其占比已高达70%-90%。


同时,病毒和细菌可以与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患儿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风险越大。本案例中,患儿正是细菌、MRMP的混合感染。


目前,肺炎支原体的常见检测手段包括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通过不同检测的联合检测,可以增加检出率。


本案例中,肺炎支原体核酸检测由于采样时机、采样质量等原因,结果为阴性。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周内出现,本案例患儿在感染初期,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呈阴性,但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变为弱阳性,直至阳性,由此明确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如头孢曲松等均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无效。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抗肺炎支原体治疗的药物共有三类。


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等。替代药物为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等)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等)。


大环内酯类药物虽为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首选用药,但耐大环内酯类的比例较高,这使得治疗选择变得有限。四环素类药物可能引起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等,不宜用于8岁以下患儿。


值的注意的是,8岁以下儿童使用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但在充分评估利弊、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仍可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其对耐药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米诺环素的作用相对较强,多西环素的安全性较高,在推荐剂量和疗程内,尚无持久牙齿黄染的报道。


喹诺酮类药物是成人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但喹诺酮类药物对骨骼肌发育有影响,不适用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因此,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用药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综合情况进行考虑。


本案例中,初期根据经验采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静滴,已覆盖大多数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但经过3日的治疗后,双侧支气管肺炎演变为左侧肺炎,右侧好转,而左侧加重。推测为细菌、MRMP的混合感染。


根据检验结果,患儿的CRP已逐渐降至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明显下降,表明头孢曲松已发挥作用,细菌感染已被控制住,但SAA仍较高,且肺炎支原体IgM转为弱阳性,阿奇霉素未起效,均表明所感染的肺炎支原体为MRMP,且现已成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随后经过抗生素的调整,患儿情况明显好转。



总结


面对来势汹汹的支原体肺炎,建议有发烧、咳嗽等症状且超过一周没有缓解的患者,要及时就诊,避免病情加重。通过不同检测手段的联合应用,可以增加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的检出率。


如确诊为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支原体肺炎患儿,其用药需要由专业医生权衡利弊、综合考量。


另外,由于目前尚无没有可针对性预防的疫苗,高发季节应做好呼吸道防护,如开窗通风、在公共场所戴口罩,以及注意手部卫生等。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刘维薇,主任技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检验科


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不具有特异性,个体患者又有差异,难以仅通过症状和体征进行明确的鉴别,实验室检测指标的联合应用及综合分析有助于精准诊断,减少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从而实现呼吸道感染的最佳临床管理。


专业审核:高海军(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4,9(1):73-79.

[2]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肺炎协作创新共同体,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3年).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4,39(3): 161-167.

[3]Rowlands RS, Meyer Sauteur PM, Beeton ML, On Behalf Of The Escmid Study Group For Mycoplasma And Chlamydia Infections Esgmac. Mycoplasma pneumoniae: not a typical respiratory pathogen.J Med Microbiol.2024,73(10):001910.

[4]Tahmasebi H, Babaeizad A, Mohammadlou M, Alibabaei F, Banihashemian SZ, Eslami M. Reemergence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disease: Pathogenesis and new approaches. Microb Pathog.2024,196:106944.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