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冷血杀手”它姓“李”

文摘   2025-02-02 12:03   安徽  

作者 | 周雪1,曾猛2,冉季于2,邹静波3

单位 | 1.重庆市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检验科;3.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检验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很多以往一直存在,但却被人们忽略的致病菌,不断被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发现。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李斯特菌)就是其中之一,它类具有明显的嗜冷性(能在4℃的冰箱中繁殖),可经粪-口途径引起肠道感染,也可经眼睛及破损的皮肤、黏膜入侵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引起严重的脑膜脑炎和败血症,其致死性超过沙门氏菌和肉毒杆菌[1, 2]


因其营养要求不高,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生活中的肉类、蛋类、海产品等绝大多数食品中,都可发现它的踪迹,因此,李斯特菌病也称“冰箱病”。




什么是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也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强致病菌之一[3]。李斯特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在多种环境温度(2℃~42℃)中生存,并通过污染的食物引起人类感染,导致李斯特菌病[4]


肠道感染李斯特菌后一般8~48小时即可发病,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感染的潜伏期则为3-70天,如此长的潜伏期往往造成患者和医生容易错误判断感染时间,从而导致误诊,其临床表现包括腹泻、败血症、脑膜炎、流产、早产、死胎以及新生儿感染,死亡率高达20%~40%[5]


图1   李斯特菌模式图



李斯特菌“青睐”的易感人群



虽然李斯特菌引起健康人群感染相对罕见,但在孕妇、新生儿、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中极易引发侵袭性李斯特菌病,从而导致脑膜炎、败血症、孕妇流产、死产或胎儿出生缺陷等。


图2 李斯特菌的易感人群



李斯特菌的感染来源



李斯特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感染人类,常见于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生肉、海鲜腌制品和乳制品等[6]


图3  李斯特菌易感染的食物



如何科学预防李斯特菌感染?



1.瓜果蔬菜洗净后食用;

2.砧板生熟分开;

3.食物加热、煮熟后食用;

4.爱卫生、定期消毒;

5.多锻炼,增强免疫力;

6.身体不适,寻求帮助及时就医。


图4 科学预防李斯特菌的感染


温馨提示!


身体健康无小事,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里的食物是李斯特菌繁殖的营养源泉,因此,要定期对冰箱进行清理、消毒,冰箱暂存的食物要充分加热煮熟后食用。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宋章永


《这个“冷血杀手”它姓“李”》科普文用语准确,结构清晰,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李斯特菌的特征、易感对象及预防方式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普及了相关科学知识。




专业审核:刘晓骏(江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萨仁高娃,胡文忠,姜爱丽,等.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01):372-376.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3.01.087.

[2]李凌洁,杜余新.我院首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分析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8):27.

[3] Radoshevich L, Cossart P.Listeria monocytogenes: towards a complete picture of its physiology and pathogenesis. Nat Rev Microbiol. 2018;16(1):32-46. doi:10.1038/nrmicro.2017.126

[4]张敬霞,李刚,陈素明,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4,49(10):1114-1120.DOI:10.13461/j.cnki.cja.007781.

[5] Muñoz-Gallego I, Candela Ganoza G, Chaves F, San Juan R, Orellana MA. Listeria monocytogenesbacteraemia over an 11-year period: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th area of Madrid. J Infect. 2017;75(3):276-278. doi:10.1016/j.jinf.2017.05.004

[6]吕婧辞,高彬茹,徐云雁,等.植物多酚类物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J/OL].食品与发酵工业,1-13[2024-12-20].




END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徐少卿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