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的日常(21):年初五,走亲访友,招待亲戚,成熟的家庭成员之间是互相鼓励,不成熟的家庭,成员一见面就互相指责

乐活   2025-02-03 07:03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大年初五,年味渐淡,儿子也返回单位准备上班去了,拜年活动接近尾声。

妹妹因值班初四未能招待我们,昨晚特意来电话邀请我初五去她家小聚。为了方便,她安排妹夫一早来我家拜年,顺便接上我们,一同拜访剩余的亲戚,之后便可安心在她家享受美食与欢乐。

公公婆婆得知我娘家人即将来访,立刻忙碌起来,坚持要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以示款待。

我偷偷跟队友提议:“让爸妈别忙了,我来做饭,你帮忙打下手就行。”


队友满口答应,说:“好,我让我妈在楼上看电视休息,不要让她进厨房指挥你。”

然而,妹夫一到,两位老人迫不及待地冲进厨房指挥起来。

队友则被安排到客厅接待客人。

这时,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多年来不让我进厨房,是希望在我娘家人面前展示我被善待的形象,十指不沾阳春水。

但事后,他们又会抱怨我不进厨房,不关心家务。他们的期望似乎没有固定标准,无论我做与不做,都难以满足他们的心意。

这种不满并非源于我的行为,而是他们内心的标准模糊不清,难以言表。

不接受“控制”确实不易,但队友已事先与婆婆沟通,她尽量克制自己。

我也有所准备,知道她喜欢指挥,便借抽油烟机的轰鸣声装作没听见,保持自己的节奏。


厨房里锅碗瓢盆堆积如山,婆婆总说不够用。我原本以为这是实情,但参与几次后才发现,十几个菜竟用了十几个锅,毫无规划,过程混乱,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器具过多反而增加了混乱,菜转来转去,味道都变得雷同。

例如,莲藕炖排骨用高压锅炖好后,又被转到电饭煲或紫砂锅里,其实根本没必要。但他们坚持如此,将高压锅里的排骨倒出,再用高压锅蒸饭,热排骨的任务则交给电饭煲。

家里电饭煲有两个,还有两个紫砂煲、四五个小电煮锅、电磁炉和电火锅,整个备菜间被锅具占满。


场面一乱,公公婆婆便互相指责,我忙于炒菜,无暇劝解,只得装作没听见。

这似乎是队友家家人相处的模式,每个人都想主导,都有自己的标准,事情看似人人都在管,却无人真正承担责任,协作起来十分别扭。

前几天,婆婆让我炖羊肉,队友沿袭了他父母的模式,不仅不帮忙,还指责我:“水放得太少了,你看都不够一碗,羊肉汤没汤别人怎么喝。”

我解释道:“水太多没必要,紫砂锅炖羊肉水分流失少,不需要太多水。”

队友仍喋喋不休。

我提醒他:“家庭成员之间应以鼓励为主,不要指责。你的指责模式又上线了。这次炖羊肉由我主厨,你就别指手画脚了,要不下次你来炖。”


队友立刻意识到了,陪着笑脸说:“没有指责,我只是觉得你应该多放点水。”

我说:“羊肉汤已经熟了,即成事实的事没必要再建议。你觉得你的标准对,说一次就够了,不用强调。我也觉得我的标准对,但谁的标准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愉快合作,不利于团结的话就别说了。”

事实上,羊肉汤盛出来正好一碗,不多不少。

我一边盛汤,一边自我鼓励:“嗯,这个份量刚刚好。”

然而,第二天我再炖羊肉汤时,还是悄悄增加了半杯水。这增加的水量是我对队友的尊重,也是我心甘情愿的调整。

人都需要试错的机会,温情的鼓励比无情的指责更有效。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标准,如何在这些差异中找到平衡点,是维持和谐关系的关键。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尝试,才能找到最适合家庭的相处之道。

在厨房的忙碌中,我学会了如何在尊重长辈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节奏和原则。

我也明白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只有相互理解和支持,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这次春节的经历,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队友家的相处模式,也让我在家庭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家庭的和谐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家。

往期回顾:

翠花的日常(1)虚弱的爱

翠花的日常(2):给我妈洗澡

翠花的日常(3):我妈的文化程度是初小水平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翠花的日常(6):我妈打了一天麻将,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父母和子女,上一代人无法做自己,下一代就只能当背锅侠

翠花的日常(7):我妈说,她想再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读书,没文化,嫁到农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等她老了就来服侍她

翠花的日常(8):我妈跟我拉家常,全是对亲戚的爱恨情仇,我跟我妈说:“塞翁失马,凡事要看两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翠花的日常(9):当妈的,舍不得花儿子的钱,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儿子的钱留给孙子花,自己的钱留给儿子花。牺牲女儿,把儿子当退路

翠花的日常(10):我妈说:“我说想再生一个女儿,是气你的。”我说:“我没有生气,但是我感觉到您渴望控制,控制不了,又想惩罚”。

翠花的日常(11):我妈讲了两个老人的故事:一个绑住自己的手脚沉了塘,另一个锁住箱子,声称有遗产,老人们都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

翠花的日常(12):我妈说,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多不容易,起码帮他们把孩子照顾好呀。沉迷麻将的老年人,内心都有一个情感的空洞

翠花的日常(13):我妈把我的唇膏用了,用手抠的

翠花的日常(14):我妈沉迷麻将,天天喊肩膀疼,我给她支了一招,不打针,不吃药,每天10分钟,立马见效

翠花的日常(15):我妈说,离婚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女人婚后是没有家的,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离婚后就成了孤家寡人

翠花的日常(16):我妈的理想是:女儿服侍,儿子陪伴。春节团聚,大家明明想岁月静好,却偏偏处成了不堪重负,原因可能是这个

翠花的日常(17):年初一,拜新香,亲戚相聚,我发现人到暮年,比的不是谁的钱更多,谁的儿女更有出息,而是谁的身体更健康活得更长。

翠花的日常(18):姨侄带两瓶散酒拜年,公公大怒婆婆尴尬,我劝老人,礼物贵重程度不代表尊重程度,相见即是祝福,宅心仁厚者最有福

翠花的日常(19):初三,回娘家,我妈又成了孤家寡人,家是一个可以常回,但又不能长待的地方

翠花的日常(20)年初四,给姑妈拜年,姑妈的心病是表弟未婚,结婚是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体验人生,不是完成“人类繁衍”的KPI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让我有了足足的精气神儿!
关注我 

每天聊点心理学知识
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



微风吹过我自盛开
真正的成熟,就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而不是经受挫折后的苟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