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昨天是忙碌的一天,也是皆大欢喜的一天,我和我妈,谁也没委屈自己。
早上,我妈问我:“你想吃什么?”
我说:“我都可以,您想吃什么,我们一起去。”
我妈说:“那我们去吃小笼包吧。”
这一周,我和我妈几乎都是在外面吃的早餐。
我煮了一次豆皮,我妈老大的不高兴,她说:“你煮这么一大碗豆皮,你撑到我了。”
同样的碗,我煮上一碗牛肉面,她说:“你应该再多加点面条,这点够谁吃啊。”
但也不能天天吃牛肉面,吃久了,我妈也会叨叨不好吃,卤牛肉是我妈买给弟弟带去武汉的,他拿走了两袋,留下一袋,说留给我们吃,但我妈老怕儿子没有,不肯让我煮。
我妹妹也卤了好几份牛肉拿过来,我妈就是不舍得吃,想留给儿子。
前天停水,晚上只能吃面,这才同意我拿了点出来煮面。
煮了一次,老太太说好吃,我就又煮了一次做早餐。
但老太太似乎更愿意“出去吃”,她喜欢坐在早餐店里吃完还能跟熟人聊会儿天。
跟着我妈出门,总有一种“董大”之女的感觉,“天下谁人不识君”,说的就是我妈。我妈谁都认识,都能跟人家聊上天。
有一天吃热干面,一个中年人和一个老头跟我妈聊“人口老龄化”,把我吃了一惊。
不光我家“老太太”关心国家大事,这里的中年人,老年人都见识“非凡”呢。
我埋着头扒我的热干面,啥也没说,听他们说多少村子已经一个年轻人也没有了,只剩下几个老年人,连麻将都凑不齐一桌。
我妈非常喜欢这种“她请客我买单”的早餐,出门的时候,还要跟邻居广而告之一番:“哎呀,我姑娘说要去吃小笼包,我带她去呢。”
谁说要吃小笼包来着,她说的呀。
我才不想吃镇上那家的小笼包呢,还不如我自己做的好吃。
吃完早餐,我妈擦干净嘴就开始批评我:“你这天天出来吃,街坊们会说你不会持家。”
嘿,出钱的是我,背锅的是我,还有比我更冤的么?
但我还得笑嘻嘻地说:“怎么着,我不会持家,我家还持得挺好,那要是我会持家,哪还得了?”
假如再有个熟人来把我妈的生活夸奖一般,又给我点个赞,我妈就心满意足的拄上拐棍回家。
我妈这几天的不满,并不在于我做错了什么,而是她慈母的“面具”实在是戴不下去了。
自从我回来后,她已经一个多星期没去茶馆打牌了。
我和我妹妹并没有反对她打牌。但她总是要将“不接纳打牌的她”这个账算到我们头上,免不了经常攻击我们。
她嘴里说:“我不喜欢打牌了,以前是喜欢打,现在不喜欢了。”
结果,昨天我在家洗地毯,到了煮中午饭的时候,茶馆的一个大姐跑来跟我说:“你不要煮你妈的饭了,你妈在我家打牌,在我家吃饭。”
我说:“哦。”
吃完饭,我拖地,继续洗地毯。
两点多,我妈笑眯眯的回了,看到我在拖地就没进门,去邻居伯伯家坐了一会儿。
我拖完地,她说:“哎呀,你刚拖了地,我就回来盖章了。”
我说:“怎么会呢,我用的旋转地拖,拖完后,很快就干了,不用担心。”
我妈乐呵呵地告诉我:“我今天打麻将把水费给赢回来了,刚好赢了一百块。”
嗯,老太太赢钱了,我的日子也好过一点。
刚才洗地毯用了不少水,她要是不打麻将在家看着,肯定又要心疼她的水费,说不定又得批评我。
她去打麻将了,我也好,同样是做家务,她不监工,我能按自己的方式来,无论干得好不好,也没谁在旁边说。
我妈呢,打麻将玩得开心,心情也好了许多,不挑我毛病了。
昨晚上,八点不到,老太太就嚷着说:“哎呀,洗了睡,洗了睡,我的电量不足了,今天打麻将把电耗光了,我得睡觉充电。”
我赶紧给她擦身洗脚,一边洗,一边听她叨叨:“明天不能去了,精力不行了,打一天麻将好累。”
她明天去不去我不知道,但我是希望她去的,我明天的“工作”也安排得满满的,她要是不在家,我能够更自主更轻松的“做翠花”。
我妈床跟前有一张大地毯,她说:“这个你明天也给我洗了。”
我笑她:“您说啥也不用洗的,都挺干净的,咋现在又要洗了呢。”
她说:“总是麻烦你了的,都洗了吧。”
她还说:“你把客厅那张折叠小桌给洗干净,万一你弟弟表弟今年又要打牌呢。”
我妈是个无法爱自己的人,这体现在她生活的许多小细节里。
比如她明明知道天天打牌对身体不好,但还是放纵自己经常去打牌,透支自己的身体。
这跟她缺乏自我关爱的意识有关。她总是希望我们能来照顾她,为她的健康负责,她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很不健康,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调整生活方式。
她对于满足自己的正常需求有羞耻感,但是她对生活又抱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欲望。
她连吃一碗热干面,一笼包子都要打着满足我的旗号才能理直气壮满足自己。但是去打牌无论输多少钱,她都不会觉得“划不来”。
我妈的这些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却暴露了她无法自爱又超级自恋的内心状态。
假如我们不能从中领悟,就会感觉她这个人既虚伪又矛盾,还有点分裂。
但是,当我看见了我妈内心的这些缺失,我从我妈身上学会了关注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求。
也学会了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缺点,理解自己的独特性,明白人家能做到的,不一定我也要做到,各人有各人的特点,做自己就好,不跟别人比。
我经常会跟我妈表达我的感受,并且引导她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不是压抑或隐藏它们。
今天早上,我在洗手间洗完衣服,我妈在门口跟别人聊天,我听到她跟别人说:“哎呀,这个孩子,在洗手间一个小时的了,还没出来,搞得我还不能吃早餐。”
实际上,她从早上一开门就跑去帮我三姨站摊,到现在还没有去洗手间洗漱呢,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她这么说,无非是怕别人说她在我三姨摊位那儿站着帮不上忙还无所事事,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对我还没有煮早餐表达不满。
我闻声走出洗手间,问她:“妈妈,今天早上吃什么?牛肉面吗?”
我妈点点头:“好,就吃牛肉面。”
等她洗漱完毕,我的牛肉面已经端上桌了。
我问她:“妈妈,今天这个点吃早餐是不是晚了?茶馆没位了?”
我妈说:“我今天不去打牌了,要休息一下。”
哦,那她刚才跟人家抱怨我,就是单纯的让我给背个锅。
往期回顾: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我买的这个旋转地拖非常好用,比我之前买的一百多的还要好用,干家务,我们一定得学会利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