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的日常(8):我妈跟我拉家常,全是对亲戚的爱恨情仇,我跟我妈说:“塞翁失马,凡事要看两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乐活   2025-01-21 07:00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我有时会不理我妈,不想接她的茬。

我不理我妈的时候,就拿个手机看电视剧,她呢,在一边悻悻地看着我沉浸在电视剧里,对着手机笑,她心里就很生气。

别人夸我好,夸我孝顺,一天都不出门,尽在家里干活,她就说:“哎呀,你们不要看表面,她做事不用心,一边做事一边看电视剧。”

嘿,我不看电视剧来屏蔽她老人家行么,她一个劲跟我讲我别人的各种不好,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三姨,我家和三姨家就隔了一堵薄墙,我三姨上楼的声音我都听得到,我妈耳朵背,说话特别大声,我三姨能听不到么?听到了,不也是在制造矛盾么?

反正在我妈这儿,除了我舅舅,没有谁是“好人”。

我三姨首当其冲,有时我二姨也会被诟病,但是只要说到我舅舅,那都是“好”。

我舅舅说的话,就算明显带着讥讽的意味,在我妈这儿都是表扬和称赞。

举个例子,我二姨跟人家说:“哎呀,真没想到我大姐的孩子都这么成器,她真是有福。”

在我妈这儿一“解读”就变了味,她说:“我怎么啦,我的孩子就不该有出息,我怎么不如她了,我不就是没她有文化吗,她有文化是因为父母让她读了书,我要是读了书,我也不比她差。”


但是我舅舅说了同样的话:“老大,你很幸福,你看看你的人生是投入小,回报大,你的三个孩子个个都很不错。”

我妈马上眉开眼笑,她说:“你舅舅说我教子有方,把孩子们培养得好。说你二姨三姨都不行,孩子没培养好。”

哪有啊,我舅舅根本就没有做比较,也没有说我妈付出了多少,把我们培养得如何啊。

但是我妈就是这么固执带着自己的情绪来解读,无论别人怎么说,说了什么,在我妈这儿,她都能解读成她自己想“要”的意思。

昨天晚饭后,她质问我:“怎么,你跟你老公说我煮胡萝卜汤放辣椒,辣着你了?”

她的那个表情就好像是我偷了她的钱,给她抓了个现形。

那还是上个星期的事,队友晚上给我打了视频,他看到我嘴角起了一个很大的痘痘,跟我说:“你这是在家里煎鱼吃多了,上火了吧。”

我说:“不是的,前几天我妈做的胡萝卜汤,放了点干辣椒,吃了两天上火了。”

我们视频的时候,

就在旁边看电视,我也没有避着她,心里想反正没说她什么坏话。

结果,她耳朵背,听进去一句半句,在心里这么一解读,就变成我对她不满向我老公告状了。

我妈怕破坏关系(地还没拖,地毯没洗,气走我了,没人干活),还忍了好几天,等到昨晚(地毯洗了,晾干了,铺上了)才发作。



真是难为她老人家了。

我解释说:“妈妈,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您女婿看到我脸上有个痘痘,就问我怎么上火了,是不是吃煎鱼吃的,他这是嫉妒我回家有好吃的,我就说没有吃煎鱼,妈妈煮了胡萝卜汤放了辣椒。”

我妈说:“有那么好的效果吗?刚吃了两次就长痘痘了。”

我说:“那我吃煎鱼也只吃了两次啊,那难道是吃煎鱼引起的?”

我妈顿了顿,没说话。


我说:“这给女儿吃了好吃的,还有罪是吧?”

我妈笑了笑说:“哪不能,他不会这么想。”

我说:“那您就不允许他嫉妒一下我。”

我妈说:“允许,允许,他来了,我也买给他吃。”

瞧,亲生女儿不经意的几句话就能得罪她,更何况一个外人呢。




反正人家随口说她一句:“您老怎么穿这么多啊。”都被她恨上了,她愤愤不平的跟我说:“我穿得多吗?她多年轻啊,她当然可以穿得少了。”

又说:“再过二十年,她且看,还能有我这个样子,算是不错了。”

哎呀,我的亲妈呀,您较什么劲啊,别人就是随口那么一说,跟:“您吃了吗?”是一个意思,你穿多少,谁真的关心啊。

我妈一说起来就生气,我呢,就要赶紧开导她一次,跟感冒了要打针似的。

特别是我三姨,经常成为我妈的“靶子”。

我妈说:“哼,你三姨,整天的欺负我,我家做什么生意,他就跟着来抢,结果呢。”


我和我弟弟、妹妹特别不愿意我妈提这些事,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就行了,我家好些年不做生意了,再也不存在利益冲突了,两家的矛盾也并不一定都是别人的错。

但我妈怎么说也不听,她就想反复抱怨,充当受害者的角色。

我弟弟妹妹为此批评过她好多次,但是没有任何用处,我妈的这点小情绪跟野草似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她只要情绪上头,就开始“爱恨情仇”。





我呢,不想忤逆她,更不想顺着她的说,就跟她打岔。

我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说过塞翁失马的故事?”

一个住在边疆的老翁,他的马丢失了,邻居同情他,说:“你太惨了,马丢了。”结果丢的那匹马带着一群骏马回来了。

人家又跟老翁说:“哎呀,你多好呀,丢的马回来了,还给你带了这么多马。”

结果家里马多,老翁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腿,邻居又说:“你看你多不幸,你家孩子摔断了腿。”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翁的儿子在匈奴入侵时免于被征,避免了战死沙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不因一时的幸运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时的困难而气馁放弃。”

“假如家里的生意做得特别好,我们几个不会出去闯,就在家继承你的衣钵,最多也是这个镇上生意做得最好的,那又怎么样呢,能挣多少钱?”

"正因为我们家曾经面临的种种困难磨练了我们,我们才有今天的样子。"

我妈特别喜欢在关系中充当受害者的角色,明明许多时候,是她心甘情愿的付出,但她事后说起来就是没有选择的给别人欺负了,占了便宜。

她在关系中,永远不放过别人的错,一提起来就都是别人的错,当别人真的对她好,她却很不适应。

她喜欢在关系中玩“你是坏人,我是好人”的游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维持自己的自恋,掌握这种优越感。



她本质上还是缺爱,体验不到关系中爱的流动,在关系中,她唯一能够感受到的是权力的争夺,所以她总是在不顾一切的争夺关系中的高位,企图让自己保持这种控制感和主体感。

争夺关系中高位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我很能干,你不行,你不如我。”又比如说“你是个坏人,我是好人。”

所以我爸妈与他们的兄弟姐妹,一直都在玩权力争夺的游戏,外公外婆在的时候,他们就不惜拼命付出,拿钱拿物给外公外婆,企图成为外公外婆心里排序最靠前的人。

到了我们这一代,我妈基本上也是在使用跟外公外婆一样的策略,制造这种”权力上的排序“,期待我们为了抢占高位大打出手。

但我和我的妹妹、弟弟已经不是我爸妈,我姨妈,舅舅那一代人了,我们思维方式,认知程度让我们能够在关系中保持着觉知。

我们认识到这种家庭内部的”高不高的“其实没什么意义。

所以,我妈就拼命的给我们灌输”争夺高位“的思想,诉说她的爱恨情仇。

我呢,就反渗透,告诉她: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过得好不好,责任在自己。


往期回顾:

我妈心里的排序

翠花的日常(1)虚弱的爱

翠花的日常(2):给我妈洗澡

翠花的日常(3):我妈的文化程度是初小水平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翠花的日常(6):我妈打了一天麻将,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父母和子女,上一代人无法做自己,下一代就只能当背锅侠

翠花的日常(7):我妈说,她想再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读书,没文化,嫁到农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等她老了就来服侍她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让我有了足足的精气神儿!
关注我 

每天聊点更年期知识
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



微风吹过我自盛开
真正的成熟,就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而不是经受挫折后的苟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