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忙了两天,终于把我妈安排的“任务“都完成了。
昨天忙得团团转的我有些焦虑,文章一直没有写。队友呢,拿着手机听小说,我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我让他不要跟着我,去楼上把被子搬到阳台上晒起来。
他独自到楼上搬了两床被子晒出来,就马上躺着玩手机,我一边看着洗衣机,一边收拾着厨房。我妈早上没去茶馆,估计是去得晚没有位置,她仰头看了看阳台问我:“怎么只有两床被子?“
不得不说我妈的“监控“能力一流,她不方便去楼上,但是却能通过抬头“监控“发现了问题。
我一看,好几床被子队友没搬出来,天阴着,阳光若有若无,估计下午就彻底没太阳了,被子不搬出来晒明天就还得再来一趟,我爆发了,生气的吼他:“你干什么活都是糊弄,才搬两床出来,你糊弄谁呢,不弄好,明天还得再来一趟。”
队友呢,也没好气,他说:“你看看你的样子,翻脸不认人,我是看这会儿没阳光,想着等一下再晒。“
我瞪了他一眼,自己扯着被子往阳台上搬。
他呢,赶紧帮我搬了起来。
这家伙总拿跟他妈妈互动的模式来跟我互动,叫他干什么,他嘴里答应得妥妥的,但是一行动起来,就敷衍了事,没点责任感。
这些被子不晒塞到柜子里就会长霉。
我一边搬被子,心里一边翻涌着怒火。
我意识到我的怒火是因为自己想把这些事情很快做好,有时间静下心来写文章,但是我只有两只手,无法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多事,指望队友帮忙,他又不情不愿的糊弄,所以我很生气。
我问自己:“帮妈妈洗洗晒晒是谁的需要?“
我回答:“是我的。
“
“既然是你的需要,那人家自然只是个帮手,出力,不出心,你愤怒什么?不允许别人做自己?期待你不发话,别人就能自动自发的帮你把你想做的事都做了?”
这么自问自答来了几个回合,我就意识到自己太自恋了。
得了,先调整好自己吧。
我焦虑的事,不过就是文章没时间写,实在没时间那就晚上回去写呗,先做好家务。
我把楼上的被子全抱出去了。然后又把我睡过的那张床撸掉了床单,把棉絮全搬出去晒好。完成楼上的工作,我再去楼下。
队友呢,见我生气,也主动了些,十一点不到,他就下楼跑到厨房里主动的把饭蒸上了。
他说:“你去看看,我蒸的饭,水放得够不够。”
我一走进厨房,就掉进了他布置的“陷阱“,他把白菜当成菠菜没剪根蒂就洗了,我呢,一看赶紧拿起剪刀剪蒂,张罗起菜来了。
成功的把写公众号的事情放到了脑后。
做了五六个菜,都是队友爱吃的,他一个劲的表达这也想吃,那也想吃,我就都做了。
这家伙聪明劲都用到如何调动我的积极性上了。
吃完午饭,我洗碗洗头洗澡,队友呢,又开始听小说,双耳不闻窗外事。
不过,我已经意识到了我想做的事情是出于我的需要,所以也不生气了。
下午三点多,我收拾妥当,就开始打开电脑写文章。
队友呢,已经痛快的睡上一觉醒了,见我在写文章,凑过来说这说那,我呢,也学聪明了,直接吩咐说:“现在已经三点多了,我的文章还没有写,我写会儿文章,你负责去把楼上的被子棉絮全收了,叠好放到柜子里,行不行?免得一会儿弄得太晚,我们回家天黑了。”
队友爽快的答应了。
我就安心的坐着写文章。
当然,这个过程也是不安宁的,他一会儿走过来问:“你的大衣还没干怎么办?”
“你的羽绒服放在哪儿?”
我都一一耐心回答。
我意识到无论是我不耐烦,气呼呼的自己上楼去做,还是跟他大吵一架,骂他没责任心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此刻的我时间紧迫,我得学会授权。
他有的是力气,就是没有动力,也不想思考 ,那么我就给他答案让他照做就行了。
差不多弄完了,我妈打麻将回来了。
她老远就看到阳台上被子都收了,很是满意的跟邻居说:“这两个孩子干活麻利,配合得挺好,都给我洗好晒好了,我放心了。”
她进了家门,看到我还趴在桌上写文章,就说:“你做完你的事,给我洗个头吧,行吗?”
我说:“好。您等几分钟,马上就好。“
我给文章结了个尾,点了发送,然后放下电脑就去给我妈洗头了。
队友做完楼上的事情,下来又傻乎乎的等着我,我一边给我妈吹头发,一边吩咐他:“你把妈妈给我们的东西拿上啊,我们准备回家了。“
他这才如梦初醒般的开始收拾他的包包。
我妈给了一条腊鱼,一块腊肉,还有许多时令青菜,让我们带着。
等我吹完头发,队友咋咋呼呼地说:“你看,你的电脑还没收。”
他就是这样,总把“别人“的责任分得特别清楚。
我也没说话,走进房间收电脑,他呢,无所事事又在客厅听小说。
我口渴难耐,这才意识到整个下午我忙得都没时间喝水,于是我说:“我的口好渴啊,我想喝水,我一个下午都没喝水,忙得忘记了。”
这家伙背着包在客厅晃悠,我说了好几遍“我要喝水”他都充耳不闻。
我又说了一句,他竟然背过身去,准备走。
我一掀门帘子,大声说:“哎嘿,你这家伙装聋作哑是吧,我要喝水,你没听见呀,帮我烧点热水呀。等你老了,我也这样,你说什么我就当没听见。”
队友这才笑嘻嘻的拿起水壶准备打水烧,这一幕被我妈全程旁观了,她呵呵一笑,意味深长的又满怀同情的看了女婿一眼。
我妈偷偷对我说:“你变了,居然没发脾气。”
我说:“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正面沟通。”
晚上回家,我问队友:“咋啦,你听着小说,穿越了,我说要喝水你听不见啊。”
队友说:“我听到你在说了,但是我就是没反应过来,我脑子里在想别的事。”
我说:“你想什么,小说里的事?走火入魔了?“
他说:“不是的,我在想工作上的事,有人打电话给我说后天上班要做什么。我在想那些资料我放在哪里了,应该怎么找给他。“
哦,我这才恍然大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很难避免不饱含期待,当期待落空时我们如果觉得对方是有能力满足我们,故意不满足我们就会愤怒。
这是一种敌意猜想,并不是事实。
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缺乏沟通,我们把这种敌意的猜想当作了事实,于是为了维护自恋开始攻击对方,制造关系的裂痕。
避免攻击的关键在于觉察自己的情绪,不在关系中制造敌意,投射敌意,正面的沟通,坦诚的表达需求,
稍带距离的看待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焦虑,这是让“我“变得从容的关键。
今天再给你们推荐一本书。
这是我在陪读期间看过的一本书,这次回家,我在尘封的书桌下面再次看到了它。
我感叹过去的经历带给我的种种历练,它是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基石,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看的书。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从他的外孙一位自闭症儿童身上看到的生命智慧,生活中发生的事,都是大同小异的,不同的是我们看待的角度。
愿你早知“真相”,更加从容。
《翠花系列》往期回顾: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翠花的日常(6):我妈打了一天麻将,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父母和子女,上一代人无法做自己,下一代就只能当背锅侠
翠花的日常(7):我妈说,她想再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读书,没文化,嫁到农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等她老了就来服侍她
翠花的日常(8):我妈跟我拉家常,全是对亲戚的爱恨情仇,我跟我妈说:“塞翁失马,凡事要看两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翠花的日常(9):当妈的,舍不得花儿子的钱,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儿子的钱留给孙子花,自己的钱留给儿子花。牺牲女儿,把儿子当退路
翠花的日常(10):我妈说:“我说想再生一个女儿,是气你的。”我说:“我没有生气,但是我感觉到您渴望控制,控制不了,又想惩罚”。
翠花的日常(11):我妈讲了两个老人的故事:一个绑住自己的手脚沉了塘,另一个锁住箱子,声称有遗产,老人们都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
翠花的日常(12):我妈说,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多不容易,起码帮他们把孩子照顾好呀。沉迷麻将的老年人,内心都有一个情感的空洞
翠花的日常(14):我妈沉迷麻将,天天喊肩膀疼,我给她支了一招,不打针,不吃药,每天10分钟,立马见效
翠花的日常(15):我妈说,离婚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女人婚后是没有家的,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离婚后就成了孤家寡人
翠花的日常(16):我妈的理想是:女儿服侍,儿子陪伴。春节团聚,大家明明想岁月静好,却偏偏处成了不堪重负,原因可能是这个
翠花的日常(17):年初一,拜新香,亲戚相聚,我发现人到暮年,比的不是谁的钱更多,谁的儿女更有出息,而是谁的身体更健康活得更长。
翠花的日常(18):姨侄带两瓶散酒拜年,公公大怒婆婆尴尬,我劝老人,礼物贵重程度不代表尊重程度,相见即是祝福,宅心仁厚者最有福
翠花的日常(19):初三,回娘家,我妈又成了孤家寡人,家是一个可以常回,但又不能长待的地方
翠花的日常(20)年初四,给姑妈拜年,姑妈的心病是表弟未婚,结婚是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体验人生,不是完成“人类繁衍”的KPI
翠花的日常(21):年初五,走亲访友,招待亲戚,成熟的家庭成员之间是互相鼓励,不成熟的家庭,成员一见面就互相指责
翠花的日常(22):年初六,出太阳了,我妈又召唤我了,婆妈的控制欲一样,一个爱演苦情戏,让你心生愧疚,一个随时召唤不拿自己当外人
翠花的日常(23):年初七,接受我妈的召唤,来娘家帮忙洗洗晒晒,我妈打麻将去了,她特别享受:“我的孩子很听话”的感觉
翠花的日常(24):我妈在暴君与慈母之间切换,我婆婆在苦主与巨婴之间切换,不可理喻的老太太们,都不过是内心有伤,期待落空的弱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