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年二十七,我弟弟一家回来了,我呢,自觉收拾行李准备转场。
我妈连假惺惺的挽留都没有,前几天她就跟我说过了:“等女婿接你,你就回家过年吧。”
我妈觉得婆家才是我的“家”,这让我想起了杨绛先生在她的《我们仨》中写过一段话:每隔一段时间,父亲都要对我说:“你去钱家做几天媳妇吧。”
原文我不记得了,意思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看到“淡定从容”的杨绛先生也有一段无奈的为人媳的时光,我一个普通人还有啥好说的,在完全不同的家庭里,“融入“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放下“一定要做个被认可的儿媳”的自恋,回婆家也没有那么可怕。
既然我妈觉得不“需要“我,那我也就正好”撤退“。
老太太自恋的认为,自己是个香饽饽,人人都争着抢着要跟她一起。
前几天她对着我叨叨我弟弟的各种不是时,我吓唬她:“小心弟弟生气以后不回来过年了。“
她不屑一顾地说:“不回来就不回来咯,我去二女儿家过年。“
“去二女儿家过年“是前年的事,那年过年我和我弟弟都没回,我妹妹就把她接到自己家过年,过完年,她匆匆忙忙嚷着要回去,在女儿家过年,自然不如在自己家舒坦。
虽然在我妹妹家过年啥也不用干,饭熟了就吃,但是我妈不是一个满足吃喝了就心满意足的老太太,她还得“掌控“,我妹妹在自己家是不可能完全受她掌控的,所以我妈还是不满意。我妹妹呢,一方面要照顾我妈,另一方面还要接待来给我妈拜年的亲戚,忙得够呛。
这个双方都不“满意“的过年方式,曾经在我妈这里是个”不得不“的备选方案,如今却又成为了我妈手里最硬的底牌。
她还根本没问过我妹妹愿意不愿意再接她去过年呢,就自信的把我妹妹当成了底牌。
我呢,在去年就是一个连备选方案都算不上的角色,今年当然也就更加无所谓啦。
但是并非“无处可去“的我,也不介怀,拉上行李,坐上车赶紧溜。
回婆家的我,并没有重复以前的角色,我连“翠花“罩衣都没有拿,留在我妈家了。
队友变了,他侍奉在父母跟前,忙前忙后的,不再要求我替他“尽孝“,自己躬身入局,我也就“无事一身轻“了,公公婆婆呢,因为自己的儿子陪伴左右,充当手替脚替,还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也很开心。
所以当媳妇的千万不要自恋,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出马比他们的儿子更显得隆重,从而吃力不讨好。
我变得很“空虚”,连文章也不想写了,躺在暖和的被窝里,睡了一觉又一觉。
我忽然觉得人生的体验虽然各有不同,但是被满足后的空虚是一样的。
一个完全不用动手就有吃有喝的我,忽然感觉到了我妈那种被照顾之后的空虚感。
原来她的“不满“也是情有可原的。
正当我躺在床上酣睡,远离手机,远离任何人间的摇控时,电话响了,我迷迷糊糊的没有接,我以为是队友的,毕竟一个失业两年的人早就对电话铃声免疫了,这两年除了广告,还真没什么人找我。
弟弟妹妹或者闺蜜朋友有什么事都是打微信电话,这个明显不是微信电话的声音,我就误以为是队友的电话响了,他还身在职场,经常要被遥控。
结果起身拿起手机一看,两个未接电话,全是我妈打来的。
难道是有东西找不到?
又或者是、、、、?
我猜测着打过去。
我妈没接,再等了一会儿,她才接,电话刚接通,她就劈头盖脸地给我来了一通:“这个煤气怎么打不着,当时人家是怎么跟你说的,人家要跟我说怎么操作,你非要挡在我的前头,让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操作,现在煤气打不着火,怎么办?“
“他们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我没饭吃了。“
我一听我妈一开口就批评我,我也没好气,我说:“那我帮你还帮错了,那天人家燃气公司的人安阀门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我挡在前面,我挡在哪个前面了?人家走了,你没听懂,我不是还给你讲了一遍了吗?你这个时候冲我发什么火,他们出去了,一会儿也会回来啊,急什么啊。“
听我也在电话里吼起来,一旁的隔壁大姐和三姨连忙制止我妈:“不要瞎怪人,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呢,这跟她有什么关系,你吼她做什么,等一下儿媳妇回来了,自然就清楚了。”
我妈说:“我哪知道儿媳妇怎么弄的,明明昨天她还用过的,今天早上还用过的呢。”
我这下完全明白了,我弟弟一家人开车去县城了,留下老太太一个人在家,没有人服侍吃喝的她一下子就感觉到被抛弃了,十分不满,于是借着“燃气灶打不着”这件小事,就彻底爆发了。
我说:“这燃气灶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阀自动关闭了,等一下您儿媳妇回来,我告诉她怎么弄就可以了,不要着急。”
我妈说:“不着急,我能不着急吗,我要吃饭呢,我哪知道他们去哪儿了,什么时候回来?”
队友在一边提醒我:“你弟弟在你妹妹家。”
我瞪了他一眼,示意他不要说,否则我妹妹也要跟着挨骂的。
过年了,你们都行动自如乐乐呵呵的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一个老太太,哪儿也不能去,你们就把我放在家里,都不管我。
老太太这一刻,正处于暴怒状态,所以才到处打电话骂人。
我安慰老太太:“我打电话给弟弟,让他早点回来。”
我三姨在一旁说:“走,去我家吃吧。”
她怒气冲冲地说:“你家有饭吃吗,你煮熟了吗?我用电饭煲先蒸点饭菜吃点再说吧。”
她的怒气还没消,竟然冲着来给她解围的三姨发起火来,我有种感觉,如果我在她肯定要撕了我。此刻她的言语特别犀利,对任何人都是莫名其妙的怪罪。
我一看手机,才五点半,平时五点吃饭的老太太也不完全是因为饿了,可能就是体验到一种幻想“破灭”感,就爆发了。
“自恋性暴怒”是科胡特发明的一个术语。自恋者常常因为他人不恰当、不及时的行为和语言而大发雷霆。
科胡特认为正是人的自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导致形成了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的人在感受到威胁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能触发他们出现暴怒情绪,带有病态自恋的色彩,这些暴怒行为会在瞬间发生,而且是无意识的,是无法控制的。
自恋者往往活在自己美好的幻想中,一旦被现实严重打击之后,幻想瞬间破灭,发现世界并不会随着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那种维系自己的全能感或完美感瞬间崩塌,继而会产生一种暴怒,就是“自恋性暴怒”,它会让周边的人遭受到伤害。
我妈突如其来的暴怒,就是自恋性暴怒。
她本来幻想着儿子回来,正式接手“服侍”她的工作,她即将享受儿女双全,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结果儿子不受控制,接连两天都带着老婆孩子出去“玩”,把她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家里,她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儿子,那种她在我和我妹妹身上可以完全施展的“掌控感”瞬间崩塌了,所以她非常愤怒。
日常生活中,愤怒是一种普遍的情绪,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如果愤怒稍带理智,就是一般性的愤怒。如果愤怒的原因是“理想中的自己”被伤害,而且情绪难以平复,时不时就爆发一次——那很有可能是 “自恋性暴怒”。
当自恋者出现自恋性暴怒的情绪时,往往会阻碍交流的正常进行,甚至引发口头或肢体上的冲突。
自恋暴怒通常带有一定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可能明显的,比如直接的语言或肢体攻击,也可能是隐性的,如冷暴力、挖苦嘲讽等等。
这也是我妈经常口不择言,喜欢用打击、批评的方式来“鞭策”我们的原因。
当自恋者陷入自恋暴怒中时,他的防御体系处于全面警戒状态,这个时候很难进一步连接或沟通,任何言语或行动都会被视为是有威胁的、敌对的。
所以我妈打电话给我,她不是为了解决“燃气灶打不着”的问题,而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
当一个人自尊、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会产生“自恋受损”的感觉,此时用来缓解痛苦的情绪就是自恋暴怒,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
我妈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但是自尊程度又不高的人,她的童年外公外婆重男轻女,家里的女儿又多,她被外公外婆当作“工具人”,经常用打压的方式要求她对家庭过度付出,所以在她心里是很难承认“即使我老了,我也是有价值的,我也是被爱的”事实。
高自恋和低自尊,像两只强有力的手,经常撕扯着她,让她处在一种不健康的自恋当中,再加上她行动不便,她捍卫自己自恋的方式就只有排山倒海式的暴怒了。
她也知道,这样的暴怒只会让我们对她“敬而远之”,但是她也没办法控制自己啊。
如果家里有老人经常动不动就发脾气的,很有可能就是自恋性暴怒者。
自恋性暴怒者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我好,你不好:自恋性暴怒者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不接受任何负面评价或批评。相对应的就是别人都不好。
2.急躁易怒:自恋性暴怒者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容易受到刺激而暴怒。他常常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大发脾气,对别人的错误或不符合自己期望的行为非常敏感。
3.攻击性行为:自恋性暴怒者经常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或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会使用威胁、挑衅、恐吓等手段来对待别人,甚至可能使用暴力。
4.缺乏同情心:自恋性暴怒者通常不关心别人的感受,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善于关注别人的需求,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
家里有这么一个“自恋性暴怒”者,又是父母,不可能远离的,就只能多跟他相处,让他慢慢在关系中感受到爱,感受到安全。
六点不到,我弟弟一家就回去了,我给我弟媳发信息的时候的,她已经在家门口了,她一回家,就把燃气灶的问题给解决了,给我妈做上饭了。
等过几天去拜年,我会跟我妈说:“您的儿子已经四十多了,他难道还会无缘无故把你一个人丢在家里不回去煮饭给你吃吗,父母子女之间,基本的信任还得有,我们是不会不管您的。”
今天的图片都是群里的姐妹们提供的,花开富贵,愿每一个打开文章的姐妹们蛇年富足!
一个人外在的财富往往是通过内心的丰盈吸引来的,所以无论外界的处境如何 ,愿我们都拥有一颗自由宽阔的心!
有姐妹让我推荐几本心理学的书,今天推荐这本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我今天分享的心理知识这里面都有。
《翠花系列》往期回顾: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翠花的日常(6):我妈打了一天麻将,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父母和子女,上一代人无法做自己,下一代就只能当背锅侠
翠花的日常(7):我妈说,她想再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读书,没文化,嫁到农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等她老了就来服侍她
翠花的日常(8):我妈跟我拉家常,全是对亲戚的爱恨情仇,我跟我妈说:“塞翁失马,凡事要看两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翠花的日常(9):当妈的,舍不得花儿子的钱,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儿子的钱留给孙子花,自己的钱留给儿子花。牺牲女儿,把儿子当退路
翠花的日常(10):我妈说:“我说想再生一个女儿,是气你的。”我说:“我没有生气,但是我感觉到您渴望控制,控制不了,又想惩罚”。
翠花的日常(11):我妈讲了两个老人的故事:一个绑住自己的手脚沉了塘,另一个锁住箱子,声称有遗产,老人们都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
翠花的日常(12):我妈说,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多不容易,起码帮他们把孩子照顾好呀。沉迷麻将的老年人,内心都有一个情感的空洞
翠花的日常(14):我妈沉迷麻将,天天喊肩膀疼,我给她支了一招,不打针,不吃药,每天10分钟,立马见效
翠花的日常(14):我妈说,离婚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女人婚后是没有家的,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离婚后就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