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毫不夸张的说,麻将对于我妈来说就跟吗啡似的。
她只要一天不去茶馆打麻将,那就是哪哪儿都不对劲。临近过年这几天,她是一天不落每天去茶馆报到。
这两天老家下了雨,气温骤降,前天早上,我妈还冒着雨去茶馆打了一天麻将,连伞都没带。
我说:“妈妈,我打伞把您送过去吧。”
她一挥手说:“不用,不用,就几步路的功夫,还打个什么伞。”说完把外套的帽子往头上一拉,拄着拐杖走进了雨中。
这一刻,我由衷的感觉到了麻将在我妈心中的位置之重,她是真正的热爱打牌,就象我热爱写作一般,我们都在自己的热爱中沉迷。
即使没有任何收入,我也码了这么多年的字,我妈呢即使输的比赢的多,她也打了几十年麻将。
如果不用某种特定的标准去衡量,她和我一样,都是有“爱好”的人,且用“情”至深。
打起麻将一时爽,但是阴雨天气温又低,坐上一天不动,身体的症状就明显了。
昨天雨下得很大,我妈没去打牌,她说:“今天不去了,下这么大的雨,万一摔倒了怎么办。”
嘿,我妈能有这个觉悟,就行了。
我乖乖地写完文章陪她聊天。
她说:“哎呀,我的肩膀好痛,不舒服。”
去年她喊肩膀痛我会给她按摩,但是今年天气冷,我妈大袄子小袄子穿了几层,没法按摩。
她喊肩膀痛已经好几天了,我听在耳里,急在心里,想说服她不要去打牌,年轻人坐一天,肩和背都受不了,更何况七十三的老太太。
但是,我知道她热爱打牌,我要是以她肩膀痛为由阻拦她去打牌,她肯定要跟我较上劲。
这几天,我一直在默默地查找肩膀痛的资料,我根据自己肩膀痛的经验,推测我妈的肩膀痛也有可能是斜方肌的问题。
我尝试找了几种锻炼方法,准备找个机会“安利”给我妈。
我妈这会儿主动喊肩膀难受,这就是个机会,我赶紧“粉墨登场”。
我站起来说:“妈妈,你试一下这个动作,把双臂打开,尽量打开,对,缓慢的打开。”
我一边说,一边演示。
我妈摇着头说:“哪里有效,做这个有效,那还要药和医院干什么?”
我说:“妈妈,你看我,去年回来拿个快递 ,我要用小拖车,今年我一个人把取暖器提回来了,并且还没有腰疼脚痛,这说明运动在我身上起作用了,锻炼是有效的。”
“来,来,您试一下嘛,反正又不花钱。”
我殷勤地鼓动我妈,我妈被我说动了,她人坐在床上,但是双臂打开了。
我嘴里喊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她也跟着我动起来,一边动,一边喊:“哎呀,好痛。”
我说:“对,就是这个感觉,痛就说明这个动作对您有效。”
做了四五个,我妈就不动了。
她累趴了。
我开始给她洗脑。
我说:“妈妈,你有没有去听过养生课。”
我妈睁着警惕的小眼睛看着我。
我说:“就是听完课发鸡蛋的那种大会,好多人一起的。”
我妈点点头说:“我听人家说过。”
什么听人家说过,老太太不知道去了多少回,我弟弟“严格规定”都没用,老太太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我弟弟的面说:“那是骗人的,我晓得的,不会去。”
我弟弟一转身,她就跑去了,我弟弟对此不胜其烦,跟我投诉了好多次。
我没拆穿我妈,让她继续演,我说:“妈妈,是不是刚开始会有人在台上带着你们拍手?”
我一边说,一边用力的击掌,学起养生课堂上“大忽悠”们经常用的套路。
我说:“老太太们,动起来,把你发财的双手举起来,来,来,来。”
我手舞足蹈,我妈笑得前仰后合,我的“表演”,让她回忆起了养生课上热烈的气氛。
继这个击掌舞之后,我又表演了抓钱舞。
把我妈的情绪彻底的给调动起来了。
她也跟着我动起来了。
伸展双臂这个动作,做了二十下之后,她一摸肩膀,大声说:“哎呀,有效,我烤取暖器都没得这么好的效果,现在是一点也不痛了。”
“哎呀,真想不到,运动有这么好的效果。”
我说:“妈妈,你要相信科学。”
我比划着她的背部,跟她描述斜方肌的位置,告诉她这个伸展动作是锻炼了哪几块肌肉,哪几块肌肉又得到了放松,所以她的肩痛马上得到了缓解。
我有理有据,把老太太说得心服口服。
老太太说:“好,只要有效,我就坚持。”
我说:“肯定有效,贵在坚持 ,你试一试,每天十分钟,到了春暖花开您脱下棉衣的时候,一定会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
我妈眯着一道缝的眼睛顿时发着光,她说:“好,我觉得肯定是有效的,你去年教我的操,我没怎么做,就是不舒服的时候才做,我今年的状态就好了很多,这个动作,我要坚持做,不但这个动作要做,去年教的那个动作,也要做,我每天有空就做。”
做了一下伸展动作的我妈,走了两步,说:“哎呀,我感觉我的腿也利索了。”
假如不是长期坐着对脊椎有压迫,造成了腿部的不灵便,那肯定是“心理作用”。
不管我妈声称“腿变利索了”是心理原因所致,还是伸展运动确实有效放松了脊柱,缓解了神经压力,让她的腿真从生理上感受到了轻松。
从效果来看,我成功的“忽悠”我妈动起来了。
我们俩一边运动,一边聊“养生陷井”。
我告诉她:“您知道那些卖保健品的是怎么忽悠老太太们的吗?就是跟我这一样,先问你,是不是这儿痛,那儿痛,共情于你,然后给你吃个片片说有什么功能,什么效果,再带着你跳会操,OK,就像刚才那样,你的痛一下子缓解了,是不是让人误以为是保健品的效果啊。”
“实际上,这不是保健品的效果,是运动的效果,那个人最多懂点运动康复。”
我妈说:“哎呀,你怎么懂得这么多,我觉得你也可以去搞这个运动康复教学了。”
我得意的说:“妈妈,这叫久病成良医,我从自己的腿不舒服开始就慢慢明白了锻炼的重要性。”
我妈说:“好,好,我觉得你这个锻炼方法很容易做到,又非常有效,我每天做。”
我说:“妈妈,我现在帮你拍个视频,等你做上几个月我又帮你拍一个,然后做个对比,放到网上,让更多跟你一样的老太太都学习你的运动方法,让她们也能像你一样通过运动变得健康起来。”
我妈说:“好,好,我配合你,拍好了,你就在网上收费教学。我也要跟茶馆的牌友说我女儿是运动康复教授。”
我妈一激动把“教练”说成了“教授”,这可不是一个口误,在她心里,有知识的“教授”才是她认为的“厉害”的角色和最高评价。
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要跟老人讲对错,她不可能听你的,自恋程度越高的老人,越执着于对错,一旦你讲她错了,她听到的除了指责的声音,别的都听不到,她沉迷于自己的情绪当中,根本无法判断你的话到底是否有利于她。
当我们不论对错,只表达支持和爱,彼此接纳的可能性就变大了。
往期回顾: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翠花的日常(6):我妈打了一天麻将,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父母和子女,上一代人无法做自己,下一代就只能当背锅侠
翠花的日常(7):我妈说,她想再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读书,没文化,嫁到农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等她老了就来服侍她
翠花的日常(8):我妈跟我拉家常,全是对亲戚的爱恨情仇,我跟我妈说:“塞翁失马,凡事要看两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翠花的日常(9):当妈的,舍不得花儿子的钱,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儿子的钱留给孙子花,自己的钱留给儿子花。牺牲女儿,把儿子当退路
翠花的日常(10):我妈说:“我说想再生一个女儿,是气你的。”我说:“我没有生气,但是我感觉到您渴望控制,控制不了,又想惩罚”。
翠花的日常(11):我妈讲了两个老人的故事:一个绑住自己的手脚沉了塘,另一个锁住箱子,声称有遗产,老人们都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
翠花的日常(12):我妈说,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多不容易,起码帮他们把孩子照顾好呀。沉迷麻将的老年人,内心都有一个情感的空洞
有许多朋友给我留言说:“你是怎么做到的,能够用这么平和的心情跟妈妈相处?”
其实接纳自己不能平和的跟妈妈相处,才是当下最重要的,去年我也写了许多与我妈相处的点滴,那时我的心境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仅仅过了一年,我的心境就完全不同了,成长是需要时间的,妈妈需要,我们也同样需要。
给你们看看去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