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48岁的风吹过。
激素的变化让我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从前勤奋上进的我,现在只想躺平。
更年期,换一种活法,我与书香、美食、运动相伴,让我们一起见证彼此成长
这两天,后台有位姐妹一直在问我子宫肌瘤手术的事,她说给她看病的教授与负责手术的那位不一样。
我告诉她,门诊部看诊的教授有些年纪大了,就不再握手术刀了,这是正常的。
我想她面临手术,内心可能是也很恐惧和纠结的,今天,我就再说说我子宫肌瘤手术的事吧。
她的情况是肌瘤超过了手术指征,医生建议手术,便她不想手术,一直都拖着。
这跟我当时的情况差不多,作为一个只在生孩子进产房的那一刻才住过院的“强壮”人士,我对于手术的恐惧程度不比这个姐姐小。
当医生一再跟我强调必须手术,不手术的后果是严重贫血拖垮心脏后,我还是选择了手术。
从医生建议切除子宫到我下定决定手术之间,隔了三个月,这三个月,我几乎每天晚上躺在床上都要想“做不做手术”的问题。
为什么是三个月呢,因为我想给自己一个自我调节的机会,假如你们看过我推荐的那本露易丝.海写的《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就会发现,她在书中是不建议用手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也试了试她所说的一些方法,比如调整饮食结构,心理上的暗示与调节等。
我决定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来调节,假如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我就坚持这些调节的方法,不手术,如果三个月过后,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我就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
她的那段《生命的重建》的祈祷文,我到现在都能倒背如流。
在我广阔的人生中,
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
我认识到我的身体是我的好朋友。
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神圣的智慧。
我倾听身体的声音,我知道它的忠告都是正确的。
我永远是安全的,神圣的力量在保护着我,指导着我。
我选择做健康和自由的人。
我的世界一切都好。
书的链接我给你们放这儿了,这本书很值得一看。
我经常在下班的路上,上班的途中,独自朗诵着这一段,那段时间,这段祈祷文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但我终究还是“慧根”太浅了,三个月的时间一到,身体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我就选择了次全切手术。
在门诊帮我看病的是梁教授,但住院后做手术的又是另外一位教授,第一次负责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候教授,第二次做次全切术是龚教授。
梁教授为人和蔼,我当时非常希望她能给我做手术,但她告诉我:“我年纪大了,好多年都没有再握过手术刀了,我收诊的病人都是交给候教授的,她非常有经验,放心吧。”
我这才知道,原来医院门诊的医生可能不是手术的医生,当然也有医生是“收治”一条龙的,在门诊坐诊几天,又在住院部手术几天。
至于说自己的手术到底是教授亲自主刀,还是助手或者学生做的,我想,当你被麻醉了抬进手术室,谁给你主刀的,也说不清楚,担心这个,也没有必要,因为这是你左右不了的事情。
但换个角度想,一般给患者手术,手术单上都有医生签名,把自己负责的患者给学生或者下属“练刀”,我想主刀医生也不会那么傻吧,假如出了问题,负责的还是他啊。
我第一次手术的伤口无论是开口,还是缝合都比较好,第二次的开口和缝合就非常粗糙,我想可能是负责切口或者缝合的都不是主刀医生吧,对于这一块,只有专业人士或者“内行人”才知道。
不管你相不相信医生的专业性,最终你还是得把自己交给医生,那只能尽量在口碑好的医院找口碑好的医生。
这世界毕竟还是好人多。
至于手术对身体有没有影响,那毋庸置疑肯定有的。
手术有创伤,人虽然被麻醉了,没意识了,但身体仍然会感受到手术的创伤,所以术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睡觉时会不由自主的卷缩着,这就是恐惧的表现。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手术破坏了带脉,腹腔这一块的结构发生变化,少了那么一个零件,要么是脂肪囤积,要么是别的脏器松弛了些,这是肯定的,所以才要通过锻炼让腹部紧致起来啊。
无论是腹腔镜手术,还是开腹手术,都很难避免肠道的粘连,所以手术后脾胃也会变差。
但不管如何,两害取其轻。
选择手术还是不是手术,要看哪一样的伤害性更小。选择在哪家医院,由那个医生手术,得多方面详细了解后做决定。
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身体健康,在身体尚处于康健时,好好爱自己,好好倾听身体的声音,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文章里的图片是穿搭群里小荷提供的,她正在国外出差,穿搭群里最近很活跃,有时我写完文章也会去看看大家的需求。
这次分享一百件美衣的小目标,我已经达成了,即将回老家安心的跟我妈斗智斗勇。
感谢小荷,感谢群里的姐妹们!当你们收到新年的战袍,觉得好,记得来我文章下面留言哦。期待你们的反馈!
我的更年期生活记录(172):76年生,49岁,多发性子宫肌瘤,两次手术,我内心的挣扎与起伏:“女人,年近五十,要漂亮有什么用”
我的更年期生活记录(173):42岁,多发性子宫肌瘤,已经做过两次手术,这是第三次。您说,是做开腹剔除好,还是做腹腔镜好,在线等
我的更年期生活记录(168):年近五十,两次子宫肌瘤手术后,脾胃功能变差了,虚不受补,又寒又湿,调理身体只能“两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