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我二爷去年走了,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年初一我们得带上鞭炮香烛去他家拜“新香”。初一一大早我们就出了门,根据往年的经验,这一天的小县城会堵得水泄不通。
这座小县城里五湖四海谋生的子子孙孙春节全回来了,街道上家家户户门口停满了车,超市的停车场就更不用说了,停得跟办车展似的。
一到我二爷家,就看到门口坐着一个熟悉的面孔,是我大姑婆的小儿子,我们的二表叔。我上前打了个招呼,他愣了一下,一下子还没有回过神来,记不起我是谁。
嘿,我仍然记得年少时那个出门务工一年,年底只买回一台录音机的二表叔。
一首“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放、、、。”就是我从二表叔的那台录音机里第一次听到的。
我见二表叔一时之间似乎认不出我是谁,我便问了一声:姑婆身体还好吧。“
我希望这样他能够想起来,那个煮面给他吃,却煮成一锅面疙瘩的小姑娘。
那时,我家还住在化肥院子里,表叔来得特别勤,他们家不止需要化肥,一到农忙的季节连谷种都要到我家来挑,所以一年之中,他不知道要往我家跑多少趟,这关系的密切程度可想而知。
我爸妈在农资门市部上班,一到了农忙季节就忙得不可开交,于是接待亲戚的工作就落到了我和我妹妹头上,来了客,做不了饭就煮面吧,还在读小学的我,早早就学会了煮挂面。
那天我二表叔来了,来的时候正好饭点已经过了,我爸妈上班去了,我手忙脚乱的,水还没开就把挂面放进去了,面没熟,煮久了,还糊成了一锅疙瘩。二表叔笑我:“连个面都煮不熟。“
嘿,眼前的这个老头跟四十年前那个潇洒的小伙子完全没法扯上关系。
我爷爷奶奶早就不在了,大姑婆身体还不错。
过去缺吃少穿的生活让现在的每一天都像是在“过年”似的,吃得好,穿得暖,大姑婆的身体还很健朗。
二表叔早就脱离体力“劳动“多年了,听我妈说,他儿子混得很不错,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前些年承包工程赚得盆满钵满,二表叔和二表婶人到中年就不再出门务工在家当起了爷爷奶奶专职带孙,兼职打麻将。
相比起我长年从事重体力活的二爷,他们更健康更长寿一些。
我们聊了一会儿,表弟就来了,那是我大姑妈的儿子,我的二爷,是他的二舅舅。放鞭炮,烧纸钱,磕头,一系列的“新香“仪式结束后,表弟加入了我们聊天的队伍。
原来一百八十多斤的他,今年瘦了许多,鼻梁上架了副眼镜,更像我们家的人了(我们家个个近视眼)。
他说:“今年我每天早上一小时,晚上一小时,跑步锻炼。“
他呶呶嘴指着他的老婆说:“媛媛每天十公里,我呢就每天五公里。“
我调侃他:“老婆跑步你必须得追上,你不追 ,有人追。“
他哈哈大笑说:“大姐说得对,必须跟上。“
我说:“你这个觉悟挺高哈,现在不喝酒,不抽烟,还坚持运动,咋啦,这是想多拿几年退休金啊。”
表弟在国企工作,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他以前抽烟喝酒打麻将三件套齐全着呢,忽然一下子变得不喝酒不抽烟,真让我“刮目相看“。
他说:“不是觉悟高,是到了年龄就知道了,我肾结石已经做了两次手术了,不得不注意点,真想老了能多拿两年退休金,不然回不了本啊。”
我表弟媳就不用说了,已经踏入四十岁门槛的她由于每天锻炼身体,脸部肌肤紧致,身材健美,看起来比前几年更精神更年轻。
表弟说:“哎呀,生几次病就知道了,人生不过是那么回事儿,挣多少钱,担任什么职位,都不如健康来得实在,老了能健健康康的多活两年,比什么都好。
年轻的这一代,已经学会了把工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看开了,工作无非就是一份工作,上班时好好工作,以谋生。
下班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锻炼身体,陪伴家人,少花钱多存钱,不执拗的追求得不到的名利。
我弟弟说:“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儿》没有?所谓的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相比,其实都算不了什么,这件事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样子,我也规划起了自己新的一年,我说:“我锻炼了一年多,身体向好了,明年准备重回职场。”
儿子也说:“妈妈,你喜欢写作,你现在找到了你的热爱,你开开心心写你的公众号,每天锻炼身体,这样挺好的。”
“你认为现在的状态还不错,那就继续这么过吧,你觉得重回职场比现在的这种状态好,那你就重回职场。”
我说:“我其实有点犹豫。”
儿子说:“假如重返职场让你犹豫,那就说明,它在你心里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看老一辈人的人生,“特别努力“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晚年的我妈,还不如大姑婆过得自在随性,身体的疾患限制了她生理上的自由,也局限了她精神的广度,活于方寸之地的她,自然也很固执。
我不想像我的父母那样竭尽全力的奋斗在前半生,然后拖着过度使用的身体度过受限的后半生。
但我更不想在仍然还可以努力的阶段,放弃了努力,用躺平的方式蹉跎了岁月,虚度了光阴。
往期回顾: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翠花的日常(6):我妈打了一天麻将,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父母和子女,上一代人无法做自己,下一代就只能当背锅侠
翠花的日常(7):我妈说,她想再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读书,没文化,嫁到农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等她老了就来服侍她
翠花的日常(8):我妈跟我拉家常,全是对亲戚的爱恨情仇,我跟我妈说:“塞翁失马,凡事要看两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翠花的日常(9):当妈的,舍不得花儿子的钱,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儿子的钱留给孙子花,自己的钱留给儿子花。牺牲女儿,把儿子当退路
翠花的日常(10):我妈说:“我说想再生一个女儿,是气你的。”我说:“我没有生气,但是我感觉到您渴望控制,控制不了,又想惩罚”。
翠花的日常(11):我妈讲了两个老人的故事:一个绑住自己的手脚沉了塘,另一个锁住箱子,声称有遗产,老人们都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
翠花的日常(12):我妈说,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多不容易,起码帮他们把孩子照顾好呀。沉迷麻将的老年人,内心都有一个情感的空洞
翠花的日常(14):我妈沉迷麻将,天天喊肩膀疼,我给她支了一招,不打针,不吃药,每天10分钟,立马见效
翠花的日常(15):我妈说,离婚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女人婚后是没有家的,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离婚后就成了孤家寡人
翠花的日常(16):我妈的理想是:女儿服侍,儿子陪伴。春节团聚,大家明明想岁月静好,却偏偏处成了不堪重负,原因可能是这个
有个姐妹问我改造老房子的事,我去年写过,我找出来了,把链接放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