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的日常(19):初三,回娘家,我妈又成了孤家寡人,家是一个可以常回,但又不能长待的地方

乐活   2025-02-01 07:00   湖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嗨,大家好,我是49岁的风吹过。

最近我回老家了,我妈妈今年73岁,她患有类风湿,腿脚不利索。

我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抽点时间回来陪伴她。

一回家,我就从“我自己”变成了小镇上一个小老太太的女儿“翠花”。

这段时间,我就写写“翠花”的日常吧



初三,按我们老家的习俗要回娘家拜年。

队友起了个大早,他积极的原因可不是期待去见我妈,而是这一天,我们去完娘家之后,去我小姑妈家,小姑妈做得一手好菜,去了能满足口腹之欲之外,还能凑上一桌麻将。

队友每年都要抓住“机会”积极参与。

我们九点半出发,十点左右就到了我娘家,我妈看见我们来了,高兴地迎了出来,居然没拄拐杖,看来天天锻炼有效果。

一看客厅里堆满了东西,我就问黑玫瑰:“你们准备去外婆家吗?”

她摇摇头说:“ 我们先回家。”

在黑玫瑰的心中,那个“家”才是家,这个家是“老家”是奶奶的家。


我妈倒是习惯了儿子一家来来去去,她笑着说:“奶奶给你压岁钱,你要收着啊。”

黑玫瑰摇摇头说:“妈妈说过了,不能收奶奶的钱。”

我妈看了看我弟媳妇,准备把一叠钞票塞到黑玫瑰的书包里,我弟媳妇说:“不用了,不用了。”一边说,还一边塞了几张钞票给我妈。

我妈更急了,她说:“我拿你们的钱干什么?”


我弟媳说:“给您老用的啊。”

我妈把钱拿出来塞给黑玫瑰,黑玫瑰不要,我赶紧劝说:“拿着吧,奶奶给你的压岁钱,拿了奶奶的压岁钱,长得高,学习好。”

黑玫瑰看了一眼她妈妈,见她妈妈没有摇头,这才把钱收下了。

我弟弟一家回武汉,家里就又只剩下我妈一人了。


我怕她伤感,赶紧说:“妈,我们晚一点走,过几天天气好了,来帮您洗洗晒晒。”

我妈笑着说:“那好,那好。”

比起我婆婆,我妈不是一个煽情的人,面对我们的来来去去,她从来也不会表现得特别伤感。

我婆婆则会表现出依依不舍,抹眼泪的样子。

在这方面我妈比起婆婆来,在言行上要“坦诚”一点。


别以为老人渴望跟儿女常住在一起。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也喜欢“自由”不喜欢被打扰。

春节相聚,上下三代住在一起,会有很多小摩擦,如果时间短还能努力调整自己,迁就对方,但时间长了,多少都会有些受限的感觉。

所以我妈也好,公公婆婆也是,其实并不乐意我们长住在身边。

我妈曾经对我表达过,她说:“我希望你们住在附近,白天来帮着做点事,晚上各回各家。”

我公公婆婆身体还不错,他们自理能力没问题,在生活上也不需要人照顾,对我们更多的是情感需求。

所以过年这几天相聚,他们更希望的是互相陪伴聊聊家长里短,要是我们在家时间待长了,他们也会觉得很烦,大家作息不一样,迁就我们影响了他们规律的作息。

弟弟一家收拾好东西,我跟着弟弟的车一起去小姑妈家拜年。


姑妈把房子稍微装修了一下,花钱不多,效果明显,客厅换上了护墙板,洗手间扩建了一下,干湿分离还用浴帘隔了个洗澡间出来,顿时宽敞了许多。

一到姑妈家,姑妈就端菜上桌,姑妈的女儿女婿跟我们一起吃了一餐饭就借口出去拜年,走掉了,我弟弟,堂弟,表弟,队友四个人玩起了麻将。

我和妹妹说:“今天本来姑妈的女婿才是主角,这几个家伙一点也不客气,把自己当主角,搞得姑妈的女婿只能走掉。”

“老人家总是口是心非,明明最爱的是自己的女儿,但口口声声却表现得好像更喜欢我们,搞得表妹在娘家很尴尬。”

妹妹说:“是啊。”

在这一点上,我妈也一样,每当我们和堂妹堂弟一起,她总是对我堂妹,堂弟大加赞赏,对我们呢,不是嗤之以鼻就是不屑一顾。


不了解我妈真实意图时,我还挺难过的,有几次我吃醋了,问我妈:“我是你亲生的吗?我怎么感觉堂妹才是你亲生的。”

但是看得多了,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发现我妈“嘴上的表扬”其实是一种防御,心里也就不难受了。

我们总是对自己非常亲的人特别苛刻,因为这种 “血浓于水”的关系容易让人产生期待和依赖的心理。


如果期待和依赖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特别失望,甚至会受挫,受挫以后,难免会使用攻击对方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绪需求,于是,就有了对外人好,对亲人苛责的怪象。

对于我妈来说,她心里很清楚,自己腿脚不好,能够依赖和期待的就是几个亲生的儿女,对于侄儿,侄女,我妈一直是非常慈爱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真实的,但是建立在对对方没有期待,也没有依赖的心理机制上的。


我姑妈也一样,她对于我们非常热情原因无他,也是因为她对我们没有过期待和依赖的心理,所以我们每年过年来看看她,跟她说两句关心的话,她就心满意足特别开心。

但是对自己的女儿,我的表妹呢,她就满怀期待,经常表现得好象对表妹和表妹夫很不满。


而表妹和表妹夫呢,自然在这种“比较”之下,暗自难过,悄然走开。

我跟妹妹说:“嘿,让他们多感受几次吧,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他们才是姑妈心里的最爱。”

往期回顾:

翠花的日常(1)虚弱的爱

翠花的日常(2):给我妈洗澡

翠花的日常(3):我妈的文化程度是初小水平

翠花的日常(4):我妈的本质跟我婆婆一样,都喜欢控制,但我妈遇到冲突时会反思,会因为爱而放弃控制,婆婆不会

翠花的日常(5):回老家一周,停了三次水,我妈说:“你是个灾星,一回家就停水。”我说:“我是个福星,让你停水还吃上了牛肉面”。

翠花的日常(6):我妈打了一天麻将,我干了一天家务活,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父母和子女,上一代人无法做自己,下一代就只能当背锅侠

翠花的日常(7):我妈说,她想再生一个女儿,这个女儿不读书,没文化,嫁到农村,不能出门打工挣钱,等她老了就来服侍她

翠花的日常(8):我妈跟我拉家常,全是对亲戚的爱恨情仇,我跟我妈说:“塞翁失马,凡事要看两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翠花的日常(9):当妈的,舍不得花儿子的钱,舍不得花自己的钱,儿子的钱留给孙子花,自己的钱留给儿子花。牺牲女儿,把儿子当退路

翠花的日常(10):我妈说:“我说想再生一个女儿,是气你的。”我说:“我没有生气,但是我感觉到您渴望控制,控制不了,又想惩罚”。

翠花的日常(11):我妈讲了两个老人的故事:一个绑住自己的手脚沉了塘,另一个锁住箱子,声称有遗产,老人们都渴望被爱,害怕被抛弃

翠花的日常(12):我妈说,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多不容易,起码帮他们把孩子照顾好呀。沉迷麻将的老年人,内心都有一个情感的空洞

翠花的日常(13):我妈把我的唇膏用了,用手抠的

翠花的日常(14):我妈沉迷麻将,天天喊肩膀疼,我给她支了一招,不打针,不吃药,每天10分钟,立马见效

翠花的日常(15):我妈说,离婚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女人婚后是没有家的,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离婚后就成了孤家寡人

翠花的日常(16):我妈的理想是:女儿服侍,儿子陪伴。春节团聚,大家明明想岁月静好,却偏偏处成了不堪重负,原因可能是这个

翠花的日常(17):年初一,拜新香,亲戚相聚,我发现人到暮年,比的不是谁的钱更多,谁的儿女更有出息,而是谁的身体更健康活得更长。

翠花的日常(18):姨侄带两瓶散酒拜年,公公大怒婆婆尴尬,我劝老人,礼物贵重程度不代表尊重程度,相见即是祝福,宅心仁厚者最有福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让我有了足足的精气神儿!
关注我 

每天聊点心理学知识
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



微风吹过我自盛开
真正的成熟,就是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的通透,而不是经受挫折后的苟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