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语文|以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以王崧舟《西江月》教学为例

文摘   2024-09-30 11:07   江苏  

  以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


   ——以王崧舟《西江月》教学为例


              彭文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需求。深度学习,作为对浅层学习的一种超越,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批判性理解、整合与创造性应用。而真实情境,作为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桥梁,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真实情境如何促进深度学习,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一、 理论基础

(一) 深度学习的概念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体系,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二) 真实情境的价值

真实情境以其生动性、复杂性和关联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抽象概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真实情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都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情境则是促进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

二、 王崧舟《西江月》案例分析

(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利用真实情境促进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衡量,并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紧密相关。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在本节课中,王崧舟老师设置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两首词的学习,体会词人的真实情感,把握词人高格调的心灵境界。这一核心目标,与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息息相关,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词的能力与兴趣。

(二) 真实情境的创设与运用

创设真实情境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这些情境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情境中的问题和任务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真实情境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究精神。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习方法等。通过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并发展思维能力。

1. 任务驱动,创设情境

在第一部分里面,王崧舟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们梳理了一到五年级学生们学过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帮助学生们体会行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乐趣。同时,王崧舟老师创设了编写旅游意向书,遨游诗海美景这一学习情境。这一大环节连接了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和今日课堂即将开展的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此外,这样的情境将学生们很快地带入到了诗词世界之中,为后续课堂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诗词氛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背景铺垫,初识诗人

在这一环节中,王崧舟老师紧扣前文提及的“旅游意向书”这一学习情境,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了辛弃疾与张孝祥两位词人的信息资料,为同学们学习两位词人的两篇词提供了背景资料与基本信息,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与理解词人在词中所想表达的情感与含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诗词学习的趣味性,还加深了他们对于辛弃疾和张孝祥两位词人的背景知识的掌握。

3. 文学品鉴,详略得当

在这一大环节中,王崧舟老师通过通读词体、概读要素、品读刺眼、联系生平四个步骤,带领学生们品读两篇词。首先,王崧舟老师带领同学们详细解读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篇词。从“时间、地点、天气”三个要素出发,梳理全词的基本信息,了解词的大意,并且找出词眼——丰年,引导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阐述丰年,不断深入地感受辛弃疾在写词时的喜悦欣喜之情。接着,通过不断的诵读和品读关键词句,学生逐渐融入了词作的情境之中,仿佛自己就是词人,深刻理解了词人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在第一首词的基础上,对于第二首词的教学,王崧舟老师则是简略了许多,将更多的自主权给了学生,让学生继续创设情境,沉浸其中,感受情感。

4. 创意表达,自由创作

在这个环节中,王崧舟老师让学生们填写旅游意向书,选择跟随的导游以及跟随的理由,自由创作,随机点评。这个环节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即兴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能考察学生们对于本节课两首词的掌握程度。

三、 深度学习的实现

1. 真实情境显著提升学习动力

本次课堂中,王崧舟老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下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词的学习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习词的目的性和趣味性,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深度学习成效显著

通过真实情境下的自由创作与交流,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了本次课堂中的词的理解和词人的了解,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与内化。

3. 促进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

真实情境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在不同情境间的知识迁移,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案例】

最中国:词的境界 

——《西江月》二首

杭州师范大学 王崧舟

【教材内容】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文300篇》六年级上册第4课《西江月·黄陵庙》。

【任务群定位】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大概念】

词的境界是词中所展现的一种情感、气氛、格调以及心灵空间,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和谐统一。把握词的境界,能深刻理解词人的情感和思想,与之产生共鸣,获得心灵升华。

【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

通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黄陵庙》两首宋词的整合阅读与鉴赏,感受两首词或优美、或壮美的意境,体会词人或喜悦、或乐观的情感,把握其高格调的心灵境界。

条件目标:

1.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想象词中所描绘的自然画面,感受词作所描写的田园风光,感悟词人企盼丰年、关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2.阅读《西江月·黄陵庙》,感受词中所描写的湘江秋色,体会词作丰富而浪漫的想象,把握词人不惧狂风、乐观豁达的胸襟气度。

3.联系词的创作背景及词人的生平事迹,在词的审美境界与词人的生命境界之间发现内在关联,把握两首词高格调的心灵境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一趟假想诗词游

1.梳理一到五年级学过的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词,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乐趣。

师:我们跟着杨万里到江西吉安欣赏过这样的风景——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一年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我们跟着杜甫到四川成都欣赏过这样的风景——

二年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我们跟着李白到安徽芜湖欣赏过这样的风景——

三年级: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师:我们跟着苏轼到江西庐山欣赏过这样的风景——

四年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我们跟着张继到姑苏城外欣赏过这样的风景——

五年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趟诗词之旅。(板书:诗词之旅)


2.创设学习情境:
宋代词人辛弃疾,将带着我们前往江西上饶,一睹黄沙岭上的田园风光;宋代词人张孝祥,将带着我们前往湖南岳阳,纵览黄陵山下的湘江秋色。但是,两个景点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为此,需要你写出一份旅游意向书。这份意向书,要写明跟谁一起出游,写清前往哪里旅游,写具体这样选择的理由。
小结:这份意向书,不仅要写明跟谁一起出游、前往哪里旅游,更重要的是要写明这样选择的理由,理由越充分,说明你的旅游意愿越强烈。
二、背景铺垫:两张导游档案表
1.初识导游辛弃疾。
(课件呈现辛弃疾档案表,指名读。)
2.初识导游张孝祥。
(课件呈现张孝祥档案表,指名读。)
三、文学品鉴:两篇古代旅行志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通读词体,感受韵律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注意词中特殊的节奏停顿与读音,正确、流利、有韵味地通读全词。
2.概读要素,知晓大意
从“时间、地点、天气”三个要素出发,引导学生从词里找依据。梳理词的基本信息,了解词的大意。
在此基础上,读出愉悦的感觉来。
3.品读词眼,融入意境
师:孩子们,在这样的夜晚,在这样的山岭,在这样睛转小雨的天气里,辛弃疾带着我们一直在说什么?(说丰年)(板书:直说丰年)
(引导学生置身其中,用自己的话说丰年)
你指着月光下的一片片稻田,对我说一一
你闻到了什么?
你在清风送来的阵阵稻花香里,对我说——
你听到了什么?
你在一片蛙声中,对我说——

师:怀着喜悦之情,读好词眼:
(课件呈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喜鹊被你们的喜悦感染了,好像也在说——
知了被你们的喜悦感染了,好像也在说——
师:明月,清风,惊鹊,鸣蝉,还有整个黄沙岭,都沉浸在说丰年的喜悦里
(课件呈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词的上片)
(课件呈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这茅草盖起的旅店,辛弃疾熟悉吗?从哪里看出来?
师:既然早就熟悉,怎么会有一种忽然出现的感觉呢?
师:怀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起读—一生:(齐读词的下片)(板书:喜悦)
4.联读生平,领悟境界
师:辛弃疾为什么会喜悦?在档案中寻找。
联系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感悟喜悦背后辛弃疾的心灵境界,体会其关心民生、心忧天下的思想感情。
师生在配乐声中合作朗读全词。


原来农民的喜悦就是辛弃疾的喜悦,原来农民的丰收就是辛弃疾的丰收。
再次配乐朗诵。

(二)《西江月·黄陵庙》
1.通读词体,感受韵律
学生活用上一首《西江月》的诵读经验,正确、流利、有韵味地通读全词。
2.概读要素,知晓大意
学生活用上一首《西江月》的概读经验,从三要素出发,梳理词的基本信息,了解词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读出感觉来。
3.品读词眼,融入意境
师:遇风受阻,张孝祥的心情如何?你们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组织汇报交流,在交流中插入关键词句的诵读,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强化体会张孝祥的乐观心境。
4.联读生平,领悟境界
学生活用上一首《西江月》的联读经验,结合张孝祥的生平事迹,感悟乐观背后张孝祥的心灵境界,体会其不惧狂风、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师生在配乐声中合作朗读全词。
只有乐观才能看到最美的斜阳,只有乐观才能听到最美的涛声。
再次配乐诵读。
四、创意表达:一份旅游意向书
师:穿越时空,你想跟谁一起出游?你想跟着他去哪里?你作出这个决定的理由又有哪些?请填写旅游意向书。
提示学生意愿明确,理由充分,引用恰当。
生配乐填写旅游意向书。
组织交流学生的旅游意向书,并随机点评。
师:这样的诗词之旅寻常不寻常?(板书:不寻常)
当然不寻常,为什么?
因为跟着辛弃疾,我们就能够——
喜悦直说丰年
跟着张孝祥,我们就能够——
乐观何惧风狂
指向板书:
师:这是老师写的《西江月》,只有半片,后面谁来写,谁来写?
我肯定不行,我把这个希望寄托给你们各。王老师希望你们写的并不是词的景象,而是你们未来人生的《西江月》。

王老师希望在你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之上都能够像张孝祥像辛弃疾一样追求这样的境界,那就是——
境界高格为上
那就是以这样的境界去激励自己,写出属于你们自己生命的《西江月》!
【教学设计专题链接】
大单元设计|七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大单元教学|八上第一单元《新闻阅读》教学设计(袁爱国)
大单元设计|九上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向浩主编)
单元整体教学|2024秋七上新增课文《我的白鸽》文本解读及教学思路
《三顾茅庐》创意教学设计:文学作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展示课
境界语文|跨学科视野下的刘禹锡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情境导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学设计
境界语文|《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两则(赵思达   张丽娟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第六届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之一
2022江苏省五四杯优课展示|《带上她的眼睛》创新教学设计之二
深度阅读 |《散步》教学设计(袁爱国)
境界语文 |《目送》教学设计(袁爱国)
深度阅读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评点(袁爱国|杨安平)
境界语文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袁爱国)
境界语文 | 《小石潭记》创新教学设计两则(张海梅 康馨悦)
2022江苏省五四杯优课展示|《带上她的眼睛》创新教学设计(赵俊怡)
2021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展示点评及教学设计
境界语文 | 蒋祖霞老师《猫》教学设计研习(袁爱国)
境界语文|八上第五单元《蝉》创新教学设计(王慧芳)
境界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创新教学设计两则(倪源 刘苹)
【新书快递】


《诗书画里品语文》
作者:袁爱国


限时八五折特惠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专题链接】


第十四届江苏书展|诗书画里品语文:墨色深处

跨学科学习|《诗书画里品语文》新书发布第二期活动:走进南京江宁滨江外国语学校

新课标理念下跨学科学习教研活动暨《诗书画里品语文》新书发布会

第十四届江苏书展|诗书画里品语文:从“入境”到“出境”

语文思与诗
袁爱国的语文学习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