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之道|科学家李政道的艺术世界

文摘   2024-08-07 09:57   江苏  
 

架起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作者:林凤生 来源:科学时报 



 


 

“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是出自李政道的这篇文章里。考察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史,我们不难发现它经历了一种“合久必分,分久思合”的历史循环。如果我们把时间上溯500年,回到伟大的文艺复兴时代,当时,科学与艺术是融为一体的。科学的许多分支(包括数学、力学、解剖学、医学和化学)与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学)都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中发展着,并常常结合在个人活动中。像画家达芬奇本人就是一位大科学家,米开朗琪罗是解剖家和建筑师。从拉菲尔的名画《雅典学院》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大艺术家对自然哲学的向往和崇敬。而后,在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写实美术体系流行的400年里,自然科学经历了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牛顿的力学,到标志着经典科学高峰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完成。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写实绘画与经典科学是并驾齐驱、互相依赖的。几何透视法的发明使平面绘画能表达三维空间,解剖学的研究为正确的人物造型提供依据。同时,绘画的写实技法也为广大的知识阶层所接受和欣赏,并由此培养起一定的绘画基础,这给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等许多学科的图示提供了帮助。我注意到这一时期的科学家,如伽利略、牛顿、哥白尼、笛卡儿、胡克等,他们手绘的示意图,不仅形状正确,而且线条柔和,表达生动。
 
然而,到了20世纪,科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以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领域,这些学科里的基本概念与人们的日常经验相悖,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根本无法理解。无独有偶,美术领域里的现代作品也抛弃了“传统照相机式”的写实风格,他们认为绘画应该反映心灵而非复制现实。他们探索用变形的构图,绚丽的色彩和奇崛的笔触来表达对空间、时间、生命、宇宙和运动的理解,还试图画出梦境、幻觉的形象。这些因素都促使科学与艺术分道扬镳,渐行渐远。英国作家斯诺把这种现象称为两种文化,他说:“文艺家在一极,另一极是科学家,尤其以物理学家为典型代表。两极之间隔着一道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甚至产生敌意和嫌恶,但多数是缺乏理解。”
 
鉴于两种文化分裂的现状,李政道先生试图为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此,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高等科学研究中心,每年组织一两次国际会议。每次开会,李政道都会邀请一些著名画家根据会议主题,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创作出一批有科学内涵的绘画作品。所邀的画家有李可染、黄胄、吴冠中、袁云甫等。
 
1993年和1995年李政道还与炎黄艺术馆等单位合作,举办了科学与艺术讨论会。在他的倡导下,2004~2006年举办了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而《科学与艺术》一文便是他在炎黄艺术馆的讨论会上的发言。在发言里,他首先强调科学与艺术的沟通是有基础的,他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在构架科学与艺术之间桥梁的工作中,李政道选定了“用艺术来说明科学”作为自己的研究重点,这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事实上,在20世纪的画家中也有人对此进行过探索。如塞尚使物体还原为圆形、锥形和方形,毕加索利用几何方法把物体分解为片断,再重新组合,但这些绘画晦涩难懂,只有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作品令人瞩目。他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来表达理性的思考。他的木刻《瀑布》和蚀版画《昼与夜》构思独特而巧妙,在我国流传甚广,令观者叹为观止,所以也深受李政道的欣赏。
 
在《科学与艺术》一文中,李政道采用了一幅埃舍尔画的《白马骑士与黑马》图,并加以诠释,由此告诉我们,这样的作品才是他追求的用艺术来表达科学的典范。埃舍尔在这幅画里使用了他惯用的镶嵌手法,画面自上而下画出三排向左行进的白马骑士,仔细观察黑色的阴影(即镶嵌在白马骑士周围的空间),巧妙地构成了向右行进的三排黑马。当我们设想骑士向左行进时,黑马必然向右行进,因为两者互为参照物。当然,这是普通人如我的理解。但李政道对此画当然想得更多,他诠释说:“如果你想象马在运动中,它也提示了CPT对称性。(在物理学中,我们用C表示粒子和反粒子的交换,P表示右和左的交换,T表示过去和将来的交换。如果我们同时做上述的交换,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对称的,这称为CPT对称)。”李政道还在其他场合对国内的多位画家创作的科学绘画作品作了精彩的解说,但是这些作品和诠释尚未能获得人们的普遍认同,所以用艺术来说明科学,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政道在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同时,用彩笔抒发了对人生、对自然的真情诗意,创作了几百幅田园、花木国画小品。他的画笔墨洒脱,色彩绚丽,看了令人赏心悦目。其中部分作品是送给友人和妻子的,所以画中充满了感情,诚如美术大师吴冠中评说:“作者执笔绘画,纯系情之催发……今看其画,明如观火矣。他作画,实缘于对真与情深度的爱,他处处发现美,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月光的思绪中。他以美感替代语言的阐释,他用彩色写诗情。”2007年6月,《李政道随笔画选》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一位科学家出版个人画集,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                   ●                      


“艺术与科学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同是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卓越。”


 

图1 李政道先生2004年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创刊号上的文章首页




 

挚爱情深




 

图5 李政道、秦惠䇹夫妇,摄于1957年动身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时

 

李先生与夫人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46年。秦惠䇹殁后,李先生及与家人将其归葬于苏州附近的东山墓园,墓碑的祭台上刻着李先生亲笔题写的悼联:“竹神萧萧问秋风,君影茫茫去何处”,上下联的首字合起来指向夫人的名字。这是李先生纪念秦惠䇹的一幅小画上的题词,该画作于夫人去世两周后的清晨。

 

图6 李政道《念䇹》(1996)

 



图7 左:李政道《常相伴》(1995)右:李政道《䇹喜食樱桃》(1995) 


图8 左:李政道《野花三四朵》(1995)右:李政道《美人蕉万寿竹》(1995)

 

《忆䇹》画的是深秋里的一对绿叶,应该作于秦惠䇹辞世不久。另一幅题为《写梅思竹》的作品未署年月,应该也有怀念亡妻的意思。

 

图9 左:李政道《忆䇹》(1996) 右:李政道《写梅思竹》(未注年)

 

下面这幅画作于秦惠䇹逝世一周年,李先生在画旁题诗道:“去岁此日䇹我笑,今年同时不见君,瞬目已是一周年,生死两地影茫茫,心想抚,情相连。(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图10 李政道《情相连》(1997)

 

科学元素与哲理



“格” 字在中文中有奥妙的意蕴:格致、格范、格正、格量,均含有探究与测量的意思。图中毛笔大字由李先生亲自书写,背景是他所在哥伦比亚大学用于格点计算的并行机的线路图,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图11 李政道《格》(1987)

 

图12 左:蒙德里安《纽约城1号》(1942)右: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1943)

 


 

图13 李政道《树影映日食》(1994)

 



图14 李政道《谁知蛋鸡哪先生》(2005)


从流体力学的观点来看,如果把小溪看作一个流通的管道,把船身视作一个细长的椭圆状悬浮体,它的稳定状态必定趋于河岸的垂直方向。李先生的画正是这一力学现象的真实写照。

 

图15 李政道《与䇹爱赏》(未注年)

 


图16 李政道《埃里切》(未注年)

 


 

图17 李政道《埃里切》(1994)

图18 李政道《埃里切古教堂》(1994)

 


四季美景




 

图21 左:李政道《春将至》(2001) 右:李政道《春迟花先开》(1993)

 

图22 李政道《春菊》(1997)

 

图23 左:李政道《北京仲夏》(1994) 右:李政道《埃里切野花》(1998年8月)


图24 左:李政道《秋韵》(1992)右:李政道《静秋》(1992)


图25 左:李政道《秋水》(2000)右:李政道《秋风吹去愁》(2005)


图26 李政道《晚秋》(1992)


图27 李政道《名古屋红叶》(1994)


图28 左:李政道《冬将至》(1992) 右:李政道《轻雪》(1993)

 

图29 李政道《长岛大雪》(1999)


 

行旅胜景与抒怀




 

图30 李政道《猛犸湖望山》(1993)

 

图31 李政道《莫诺湖》(1993)

 

 

图32 李政道《林道诺贝尔会议》(1994)

 

李先生在候机时偶来雅兴,随手画出身边景物,如同旅行日志。下面几幅小画作于不同航空公司的候机室,日期、航班、饮品、目的地都写在画边上。

 

图33 左:李政道《意航候机室忆哥大樱花》(1993) 右:李政道《斯德哥尔摩飞哥德堡》(1993)


图34 左:李政道《巴勒莫飞米兰》(1993) 右:李政道《夜抵比萨》(1993)

  


图35 李政道《在AZ262航班上俯瞰阿尔卑斯山》(1993)

 


 

图36 左:李政道《鱼之乐》(1994) 右:李政道《迎世纪》(2000)

 

图37 李政道《古稀之年》(1996)

 

图38 李政道《夕阳无限好》(2003)


 

“科学家的自由法则”




 

图39 李政道《无题》(1993)

 


 

图40 李政道《叶之舞》(1999)

 


 

图41 李政道《阿讷西湖畔》(1994)

 


 


图43 李政道《金海湖(北京北部)》(1993) 


图44 李政道《印尼橡胶树林》(未注年)


图45 李政道《等待去比萨(延时)的AZ1211航班》(1993)

 

图46 李政道《无题》(未注年)

 



  • 分享

李政道八十生日谈艺术

《新京报》 2006-11-12

  
  李政道用他1974年和毛泽东主席讨论“对称与不对称的关系”的故事开始演讲,并有清代画家弘仁的一幅山水画、苏州园林中的窗格为例讨论了各种对称与不对称的现象以及科学家对此做的有趣研究。吴冠中则以《推翻成见,创造未知》为题发表演讲,他说曾有人认为艺术与科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不必硬拉在一起,但是他认为两者虽然具体形式有别,但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根本是一致的,“都要探索,都要不断推翻成见、创造未知”,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他还用自己画的“错字”给许多人造成错觉的例子说明艺术和科学世界的复杂性,这时候李政道再次上台,指出物理学史上的一些重要发现也是错觉或者无意中发现的。



《诗书画里品语文》
作者:袁爱国


限时八五折特惠
(扫描二维码即可购买)


【专题链接】


第十四届江苏书展|诗书画里品语文:墨色深处

跨学科学习|《诗书画里品语文》新书发布第二期活动:走进南京江宁滨江外国语学校

新课标理念下跨学科学习教研活动暨《诗书画里品语文》新书发布会

第十四届江苏书展|诗书画里品语文:从“入境”到“出境”




语文思与诗
袁爱国的语文学习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