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诗书画
——《诗书画里品语文》后记(三)
我从学语文到教语文,一路走来,已达天命之年,诗书画里的语文功课一直在研磨。而催生我写成这本书,还是因为这十多年为一些杂志写的专栏文章。2007年秋季,我为《新语文学习》“诗话·诗画”栏目撰写稿件,一写就是五六年,一共写了12篇;2018年以来,又为《画刊·国学》以及《新作文》杂志“书画心语”等栏目撰稿,此时我就萌生了想法,何不从语文的角度解读中国诗书画精品?于是我在完成唐宋诗词鉴赏的文化苦旅后,又踏上了中国书画的阅读与表达的艰辛历程中。
事实上,如今网络社会信息畅达,任何一件诗书画作品的鉴赏知识或者艺术家的简况,瞬间即可查找到全面详实的资料,因此,从写第一篇鉴赏文字开始,我就立下一个基本标准,不能成为“百度文库”的摘抄者,而应该是一个“我手写我思”的负责任的写作者。完成这样的写作,需要从“诗书画注我”到“我注诗书画”。
读懂一件艺术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必说诗书画作品,但是一方印章也需要细细品读,即使不关注篆刻笔法,单是印章上的文字也值得揣摩。八大山人、石涛、龚贤、金冬心等取了那么多名号,也相应有了诸多印章。何时何地用何印章,其中大有深意。一本《齐白石闲章精选》,我有空就翻开来看看,一读就是十多年。
入了典籍的一首诗词、一幅书画作品,其生发的意义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洗,常常被增加,被改写。读懂这些艺术品,需要潜心揣摩原作的文字与图像,还要研究后人的注释、序跋以及补白文字。作者以及阐释者、收藏者、鉴赏家之间的对话,不仅丰满了作品的原意,而且也将不同时代的文化理解渗透其中。自然,信息社会的数字化技术给我们鉴赏诗书画提供了便捷路径,不仅可以查找到相关的文字信息,更有高清晰图片原貌呈现。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的专题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华夏文物海量的数字资料。网上观摩画面的每一个细节,纤毫毕现,且不受时间限制。
解读中国古典诗书画艺术,不仅需要常识,更需要专业的知识。诗词鉴赏本是语文老师的日常功课,而书画欣赏则是我的业余爱好,于是,我潜心阅读专家的论著。我读老一辈书法家启功、卫俊秀、欧阳中石的书法论,也读当代书法家孙晓云、斯舜威、王岳川、朱以撒、薛元明的书法随笔。白谦慎的《傅山的世界》是一本视角新颖、史料详实、论证严密的学者著作,我在捧读的同时提醒自己——敬惜字纸,严谨写作!傅抱石的《中国绘画史纲》、吴冠中的《永无坦途》、朱良志的《南画十六观》、郎绍君的《齐白石的世界》、韦羲的《照夜白》等国画论著,拓展了我对中国画的认识版图,也领略了这些著作各自的表述风格。日本学者松冈正刚《山水思想》,从“负的想象力”论述中国以及日本山水画的流变,域外学者的眼光为我们打开认识中国画的另一扇门扉。
“我注诗书画”,写作鉴赏文章如何把“我”安放进去,是技术活,也是艺术活,需要细思量。面对中华历史上耳熟能详的诗书画名家,写作的选点考量着写作者的眼光与智慧。不可面面俱到,但求心有灵犀一点通。写风流才子唐伯虎,我选了两幅人物画,从佳人手上的“纨扇”和高士的“桐阴梦”入手,探访唐寅的心灵轨迹;写八大山人,抓住画家笔下鳜鱼的“那一道道诡异的光”,审视作者复杂的心态;写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我从他笔下的“鬼趣图”写起,其实鬼情也是人情,人鬼情未了……
写作的过程中,我力求把自己读诗、练字、习画、观展的经历以及体验写进去。我是语文人,也是教语文的人。写“诗话”,不仅品析语言文字,也介绍鉴赏诗词的手法;写“书道”,既阐释书法作品的内容与技法,也将自己练习书法的体会写进去;写“画语”,不仅在历史语境中解读画面内容,也会联系当代社会现实生发感想。如此写成的鉴赏文章,我追求艺术散文的韵味,有一些董桥、黄裳的古雅,也有孙犁、汪曾祺的逸趣,语言力求畅达质朴,略带古意。
书稿只能算是毛坯房,成书的精装修还需要出版社编辑的匠心设计与辛勤劳作。本书责任编辑朱凌燕,既是凤凰传媒的一名管理者,也是躬耕一线做嫁衣的出版人,承担了此书从立项到审稿的全套工作;此书图文结合,美术编辑精心选图,用心编排,力求雅致妥帖。
多年来我每到一地,只要有空就去博物馆看看文物,其中流连最多的是书画展品。北京故宫的“吴昌硕艺术展”,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作品大展”,南京博物院的“徐渭、陈淳书画艺术特展”等,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艺术珍品。现代化的展厅内,一幅幅书画作品依次展开,我们仿佛行进在华夏艺术的时光隧道中。只有近距离地观赏书画真迹,你才知道所谓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墨色深浅层次,尽显眼底。
在我的书房锦盒中,保存着一块松烟墨,那是我36年前刚刚习字时购买的,磨了几次,墨块渐短,舍不得再磨,改用墨汁。此墨刻有“胡开文承制”商标,墨块上雕刻松树枝干,盘曲嶙峋,用金粉勾勒,如金龙飞舞,其上题字“苍松万古”。墨色苍苍处,那是东方艺术的灵性舞蹈,浸润着一个个华夏艺术家的风骨与灵魂……
【专题链接】
跨学科学习|《诗书画里品语文》新书发布第二期活动:走进南京江宁滨江外国语学校
新课标理念下跨学科学习教研活动暨《诗书画里品语文》新书发布会
《诗书画里品语文》
袁爱国 / 著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凤凰报刊出版传媒 / 出品
这是一本艺术欣赏书籍,还是一本语文书?
古代诗词里留下杭州、颍州以及惠州三个西湖的靓影,中国书法里竟然藏着舌尖上的美味,苏黄米蔡的书信中再现了宋代市民烟火气息,明末清初隐居清凉山扫叶楼的大画家居然以“黑白灰”名世,博物院里的中国书画瑰宝居然在“云展厅”呈现。
中国古代诗歌、书法与中国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如何引导青少年在学习欣赏中国诗书画艺术的同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特级教师袁爱国老师热爱书画艺术,将中国古代诗书画欣赏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撰写《诗书画里学语文》一书,力求从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维度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此书稿部分内容已经在《新作文》(高中版)《新语文学习》《画刊国学》等杂志上陆续发表。
这本书以中国诗书画为焦点,不仅点击中考语文真题,而且结合近年来江苏省中小学权威作文赛事进行诠释,书中渗透古诗文鉴赏、语文综合性学习、文化散文写作……既有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更有妙趣横生的艺术掌故、色声鲜活的艺术图像……此书轻松有趣、雅致舒心,引领读者踏上中国诗书画的审美之旅,走进文化气息浓郁的语文世界!
【书籍阅读对象】
中学生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师、中国古典文化爱好者、书画爱好者等
【特色】
致用:与新课标、新教材同步,精选诗词书画作品,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跨界:读散文,赏书画,语文学习与艺术欣赏相结合
有趣:有故事,有情趣,有性灵
联系我们
江苏省南京市湖南路1号A座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编辑部
邮编:210009
联系人:周 琴
电话:025-83658642
E-mail:458110270@qq.com
【编写体例】
第一章:诗话
合计39首,唐代,22首;宋代13首(其中词7首);清代及近代4首。
其中选自课内统编语文教材15首(初中13首,小学1首,高中1首)。课外24首。
第二章:书道
收入历代书法家13位
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王珣;
唐代及五代:颜真卿、欧阳询、杨凝式;
宋代:苏轼、米芾、黄庭坚;
元代:赵孟頫;
明代:董其昌、傅山;
清代:赵之谦
第三章:画语
收入历代画家12位
宋代:王希孟
元代:黄公望、倪瓒;
明代:唐寅、文徵明、徐渭;
清代:八大山人、龚贤、石涛、郑板桥;
近代:吴昌硕、齐白石
【名家推荐导读语】
钱梦龙(著名语文教育家)
寄语辛勤寻宝者,碧波深处有珍奇。诗书画园地里进行语文学习,轻松自在,也充满闲情雅致。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袁爱国老师的这本书是一部用心之作,其特色在于“融通”二字。一是古今融通,多用当代的眼光回望古代的艺术生活,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二是诗、书、画三门艺术的相互融通,“诗话”“书道”“画语”皆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三是诗书画鉴赏与语文学习的融通,其中有优美诗文的品味,也有中华古典美学的陶冶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袁源(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初中语文教研员)
跨学科学习是语文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之一,此书立足统编语文教材,跨界至书法、美术学科,在诗书画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步发展语文素养与艺术素养。
祁智(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通向语文之路,有无数条。这是一条小径,或许也是必经之路。
张丽钧(著名作家、语文特级教师)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诗书画艺术鉴赏的书籍,也是一本在中华古典美学里散步的美文集。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此书,将会为你打开语文学习的另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