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系列写作|《惊蛰》优秀作文专辑之一(原创记叙文一组)

文摘   2024-03-05 20:49   江苏  

二十四节气系列写作

《惊蛰》优秀作文专辑之一


(原创记叙文一组)


 


惊蛰之下

  杨晶晶

节气还未至惊蛰。“惊蛰”,多么生动的语言啊!两个字,就是一首灵动的诗,一幅朴雅的画,一篇恬淡的散文,一曲欢欣的歌曲。

惊蛰是节气的眼睛,是整个春季中最明亮的一天,是唤醒草尖、灌木的一声春雷、乡村晨曦中的青石板复苏之吻。

韭菜不过是这众多被“关照”到植物中的一个,作为最普通、最寻常的家常菜。人们观之,无非蹦出鲜美、味浓诸如此类的字样。但是惊蛰前后的韭菜是大不一样的,“天菜初春时节韭菜的品质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的最差。”中医讲究“春夏养阳”。而韭菜,是养阳的佳蔬良药,可以祛阴散寒。

外婆总是期盼惊蛰。割韭菜的时日其实并无太大限制,惊蛰当日或后几天,并无太大差别,只不过外婆追求其所谓仪式感,待日历撕至惊蛰,便急急挎上篮

子,推门而出。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二月惊蛰农事起,春雷乍动,空气湿湿的,抬头看,天约莫白了半边,只是不见那半轮朱红。急急行过沟壑和草石,放眼望去,三五排浓绿的韭菜,在轰鸣声中静默着,细听绵绵雨水游于田埂间,浮动星星点点的杂草。太阳仍未升起,只是远远地抛来几缕光,与周遭的灰蒙蒙一道,淡淡地反射出清冷的浅紫色微光,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

外婆操起镰刀,耳边传来菜根清脆的折断声,接着抖落菜根的泥土,仔细观察着今年的韭菜是否依然鲜嫩。我用手在菜叶上轻轻划过,好似很老练地挑出了极个别微微泛黄的韭菜叶。田间静极了,除了镰刀划过菜根折断的清脆。

韭菜拎回家,去掉根部的老黄叶子和杂草,准备一小盆清水,倒入适量的食用碱,再将冲洗完成的韭菜放入加有食用碱的水中浸泡。韭菜静置15分钟左右,捞起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的菜叶才出落得更为娇嫩欲滴。

炒韭菜,则需要自家炸的菜籽油实为最佳,大火噼里啪啦,偶尔蹦出几粒火星。灶台上的一大盆韭菜于顷刻之间落入锅中,稍稍拨弄,便可品得韭菜香浓之味。

韭菜是世间普通、朴素之物,仅仅是因为一声雷,便变得如此不同。

我总觉得惊蛰像一个女汉子,春天的脚步,从响彻于风中到颤动在枝头,凭借它积攒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以闪电驱散沉默,用一声尖厉的啸叫穿过天地。

可见,经过时间的沉淀,普通也变得不普通,即使再为朴素,当这种朴素历经时间的沉淀和打磨,便是生命的力量。二十四节气,让我们在懂得自然时间、生命节律之时,寻回千年来我们遗失于风尘中的诗意。海德格尔曾说:“人,诗意地栖居”。是的,我们曾经如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谓雨水;“四月清和雨乍晴”,是谓立夏。而如今,当春雨淅沥,天朗气清之时,我们是否只得面对日历上重复的符号发呆?我们是否记得祖辈流传的“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歌谣?我们是否会怀念那句“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所描绘的桃花盛开的春天?

二十四节气,四十八个字,引我们至千年来的诗意中去。它留给我们的更多是精神的慰藉,本真的探寻,文化的传承。我们不应该忘记,那场雨水,那声惊蛰……

“春雷响,万物长”,当“蛰”则伏,当“惊”便起,农民们在劳动中交流、协作,彼此依靠,相互信任,淳朴的人情一字字一行行书写在岁月的簿册上,流淌在田间,荡漾在心头。

木心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现代的人们,已然感知不出节气各异的美丽之处了。在量身打造的温室里,连春夏秋冬都淡化了,更不用说那么细腻的二十四节气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文明的不断扩张,导致二十四节气实用功能的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就丧失了存在的价值,“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是它的诗意之美;“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是它的人情之美;“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是它的风俗之美;“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是它的理性之美......

希望惊蛰至时,我可以清晰地听到那一声春雷,毕竟那是人与自然的一场盛大的持续了几千年的美学对话。

 


惊蛰

王恺

 

春雨惊春清谷天,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一声清脆的春雷响起在耳边,唤醒了沉睡中的我,也唤醒了万千沉睡中的生命。他像是春天的使者,提醒着我们春天的来临。万物可以不用再躲避严寒,醒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看了看黄历,今年的寒冬走得额外晚些,我也觉得似乎许久未出门了。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我走在沾着朝露的青石路上,天空还是灰蒙蒙的。最后一丝寒气还未完全散去,路上的人极少。或许我应该听母亲的,不要着急脱去冬衣,只得将自己裹得紧些。

路边的草丛中似乎有些东西在孕育。各种小虫子慢慢地从地底爬了出来,小虫咬了一口嫩绿的叶片,一扫冬天的阴霾;一抹绿意重新铺上大地,小草们悄悄地探出了头,也来参加这个生命的盛会;天空中,也会不时出现几只小麻雀,展开自己的翅膀,叽叽喳喳地穿梭在树林间,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生命的精彩之处在这里上演。经过春雨洗礼的空气十分清新,无论是人,还是小动物都肆意地感受着春的新鲜和活力。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地相处,一同感受春天的美好。

突然,一阵浓郁的光芒洒向了整片大地。我抬头望去,片状的阳光突破了层层的禁锢,云层被撕裂开了开来。金色的霞光布满了天边,犹如一条金色的画卷,正向着整个世界铺去。阳光的照耀下,万物便显得更加得明亮。带着朝露的花朵晶莹剔透的,就像一位美丽姑娘,微风中摇曳着身姿。她也十分羞涩,当我不由自主地想要抚一抚她的脸庞,她就会害羞地躲开。

若童话一般,每一步走出都是一幅迷人的画面,映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散。

这就是春天吗?

走在公园的小道中,两侧的树木挡不住阳光,我被阳光拥抱着,脑中不住地胡思乱想。“春天!来喽!”一个欢呼声惊醒了我。一个小孩在前面尽情地奔跑,稚嫩的脸上是对春天来临的欣喜。

惊蛰,谢谢你给我们带来活力与美丽,我们为你陶醉。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年春耕自此开始。

田野里,农忙的人们躬身在田地里劳作,有的在松土、有的在播种、有的在施肥、有的在浇水。虽然很累,但是一想起会得到的丰收,便浑身充满干劲。骄阳西斜,前往春种的人们,收拾起了农具,互相说着农事,渐渐回转。也许,到了夜晚,他们也会在梦中,看到丰收的画面。

惊蛰,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开端,我们为你感到惊喜。

 

 


惊蛰

万雨林

黄色的校车平稳地行使在乡间的小路上,掠过田野上一个个扛着锄头、铁锨忙碌的人们,载着一车的欢声笑语。小林告别了朋友,从车上下来。

他愉快地奔跑着,今天受了老师的表扬,迫不及待地要告诉奶奶。老太太正在园子里捡拾着害草。差点被小林扑到。

“奶奶,我今天被老师表扬了,老师夸我聪明!”、

“我们家小林真棒。”

“奶奶,我和你一起拾。”

“把这样白色的捡出来就行,要认真啊,这种草只要有一段没捡出来,就会生出更多。”

“知道啦!”

小林还是小孩子,弯腰捡了一会,就累的不行了,干脆蹲了下来,一步一挪动地捡着。

“奶奶,地里有蜘蛛!”

“地里本来就有啊。”

“奶奶,这个蚯蚓都断了,怎么还在动?”

“这个一贯就这样。”

“奶奶,这个是什么虫子?它有好多脚!”

“这个我也不知道。”

园子不大,刚将草拾完,细密的雨丝就开始随处飘扬。老太太脱了雨靴,进了锅门,开始准备晚饭。小林搬了板凳坐在墙边上,有房顶的遮掩雨丝不至于飘落在他身上。烟囱上方,一丛丛的烟雾逐渐升起,逐渐消散在蒙蒙的雨中。小林今天得了老师的奖励,没有作业,可以多玩一会了,但此刻却又不知干什么,百无聊赖地看着天空中无限变换烟雾。

雨丝更密了,天色渐晚。在田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也纷纷带着农具归家了。老太太的三儿子,也是小林的三爷正开着拖拉机,轰隆隆地往家赶,在路上留下了一地了泥。他的媳妇,小林唤作三妈的,在肩头扛了铁锨,手里拎着水桶,走在轰隆隆的声音中和布满泥蛋子的路上。他们今年刚承包了近20亩的地,忙地很。刨地、撒肥、播种都只要他们两人。

“三爷!三妈!”小林勾着头,朝路上喊去。

老太太闻声也出来喊道:“小三,今晚就在这边吃,饭好了!回去也还要做!”

于是冒着烟气的,隆隆的拖拉机开到了小林家的院子里。还没等停好,小林就凑到了边上。等三爷以下来,他就爬了上去,学着三爷的样子四处摸摸踩踩。老太太为了儿子和儿媳在大锅旁忙着,又炒了一个白菜豆腐和一盘花生。平时老太太和小林祖孙俩吃饭时是只有去年晒的萝卜干的。

不多时,饭菜就做好了。三爷和三妈在谈论着哪家的肥料质量最好,最便宜。老太太只说,不用太着急,慢慢来,也能忙完。

“三爷,我今天在地里看见了好多虫子,我问了奶奶,奶奶也不认识。”小林见缝插针地说。

“虫子多呐!你要是再不认识就上学的时候问老师。”

“三爷,我今天被老师表扬了!老师让我们背节气歌,我背的最好!”

“那你说说现在是什么节气?”

“今天老师说了,是惊蛰!而且今天还下雨了,地里还有好多虫子!”

“哎呦,这么厉害!不过也不能骄傲,世上比你厉害的人多呢。”三爷这样教育小林。

“我知道!”

四边黑色的帷幕渐渐降下,雨丝中月色朦胧不清。三爷和三妈回去了。路上两个人还在商量着地里的事。小林在帮着奶奶洗碗、擦桌子。

“奶奶,三妈他们好忙啊,每天起那么早。”

“这忙也是为他们自己忙的,越忙越好。”

不多时,三爷和三妈到家了,隔着马路,小林看到了三爷院子里的灯光。忽地,算好了时间似的,一声惊雷响彻空中。雨势渐大。夜色更深了。小林无心关心地里虫子的类别,在奶奶的怀里睡着了。雷声虽大且多,但他睡得安稳。老太太则掂量掂量了怀里的小林,琢磨着最近个子长了不少。而这些虫子小小的,悉悉索索的,也在春雨中、在惊雷中露出头来,也绽放了他们的生机。

这春雷不曾惊扰万物,却给世间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惊蛰

王秀文

夜深了,我却毫无睡意。

“早点休息吧。”母亲不知何时推开卧室的门,轻轻对我说。我应允着闭上双眼。

“啪嗒”一声,母亲关了灯,带上了门。

有些许微弱的灯光透过窗帘照进房间,外面微风吹着,窗户偶尔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我睁开双眼,望着天花板发呆。我深夜无眠,是因为我白天已经睡了太久。事实上,我无所谓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因为我现在是一个双腿截瘫只能躺在床上的人。

两年前的那个夏天,同学聚会结束后,我在回家路上遭遇了一场重大车祸。一辆卡车横冲直撞,夺走了我健全的身体和活下去的信心,我的健全人生停在了21岁。医生们竭尽全力,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我却看着瘫痪的双腿,心如死灰。我是那样一个爱跑爱跳,喜欢旅行的女孩,为什么上天偏偏夺去我的双腿,把我这一辈子都困在轮椅上。两年来,我每天都在想,为什么要活下来呢。倒不如死了,一了百了,少去了这些痛苦。

如果我生下来便瘫痪,或许没有现在这么痛苦。以前我是那样自由的女孩,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我从高空推落到了无底的深渊。我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每天玩手机打发时间,或是只是望着窗外发呆,从日出到日落。

窗外的几声雷鸣,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是春雷啊,现在已经到了惊蛰天了吗。听着屋外的淅淅沥沥的小雨声,一股忧愁和心酸涌上心头。

惊蛰,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春雷乍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熬过了冬天,一切事物迎来春天。我却依然心如枯木,看不见未来的路。

不知何时睡了过去,醒来天已经亮了。母亲已做好了早饭,送到我的床前。

“妈妈,帮我把轮椅推来,带我去楼下转转吧。”我望着母亲准备离开的背影说。

母亲先是一愣,大概好奇已经一年多没出门的女儿,怎么愿意让她推出去转一转呢?但母亲也没多问什么,只是转过身微笑着我点点头。

屋外依旧小雨淅淅。我努力靠着自己的双手控制轮椅,母亲站在我的身后举着伞。我们走在小区的小花园里,在春雨的笼罩下仿佛与世隔绝。一眼望去,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草地郁郁葱葱,树木枝叶交错,叶子在雨水的浸润下青翠欲滴,远处的竹架上开满了木香花。细雨霏霏,空气中弥漫着木香花的香气,夹杂着泥土的潮湿味。我停下轮椅,闭上双眼,深深地呼吸着,感受这一片春的气息。好久没有呼吸到这样新鲜的空气了,出车祸后我除了失去了双腿,还是失去了什么呢?我紧闭双眼,脑海里不断思考着。

忽然之间,我的脑海清醒了。就这样默默地想明白了一些事。惊蛰的几声雷动,唤醒了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也唤醒了浑浑噩噩、自暴自弃的我。出事后,一直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我,是不是应该振作起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破土重生呢。面对生活的重击,我不应该继续消沉下去了。

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终于这一次我没有在哀怨。我在庆幸,好在没有错过这个惊蛰天,没有错过这场雨。

回去的路上,我终于敞开心扉和母亲说起了话。

我想告诉他们,女儿曾经被灾难打倒,但是她现在愿意重新站起来……

就从这个万物复苏的惊蛰天吧,我会一点一点站起来,好好生活,重新来过。

 


惊蛰

吴菲

 

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民谚中也有:“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等等。实际上昆虫听不到雷声,不是被雷声震醒的,气温回暖才是它们醒来的原因,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醒了。

只是常年生活于城市,我在这方面比较迟钝——昆虫并未见得多了多少。城市的喧嚣,掩盖过了万物生长的声音。也曾幻想过这样的春天——想着,轻轻推开小纱窗,鼻尖就可嗅到青草的丰盈;想着,天际的曙光倾泻,神秘地,穿过松间,透过密林;还想着,像古人一样在桃李芳菲间踏歌漫行……然而终究妄想了。

直到那一回,惊蛰前后。

惊蛰前的某天,经过香草河畔,河边的柳树已有了稀疏的绿,这是一件好事,一芽,一片,告诉我,它们已经醒了。只是那片我所钟爱的桃林,起色似乎不怎么好。枝间的颜色虽也有变化,但远远望去,实在算不得好看。桃花如同贪睡的孩子,春风,雨水,都没能将它唤醒。我不禁想:今年的桃花不会开得不好吧?它什么时候才开呢?

又一次,坐着妈妈的电瓶车经过河畔,一瞥。一怔。满树满树的桃花扑簌簌地绽放,桃色夭夭,晕染在城市的一角,或浓或淡,忽明忽暗,似近似远,如长虹之照水,如惊鸿之乍掠。记忆里,仿佛上一秒还是灰扑扑的桃林,眨眼间,就已经灼灼地逼你的眼了。它醒了。原来,所有的植物都有着自己的密旨,信守着自己的承诺,它们商量着,要细细开。桃花也守着自己接到的密旨——惊蛰。

惊蛰分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分别对应的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沾了雨意的桃花,水淋淋地湿。浅浅的粉,从花瓣的最末端,淡淡地往里洇。洇至最深处,便成了无限温柔的一痕红。又或者,是美人颊上的胭脂,酿成了春天里最美的一盅酒,让人沉醉。”原来,桃花开,便是惊蛰到。

走进灼灼的桃花林,桃枝交柯,桃花开在头顶上,遮天蔽日。从花的间隙里望到的天,蓝得恰到好处。四方的桃花,委婉联袂圈出一片小小的天地,尘世里翻滚的凡人,走进这里,都要停下脚步。有人掏出手机拍照,然而许多风光都是拍不出来的,不如,用心去看,用心去记,感受天地的爱宠。

桃花灼灼地闯入,告诉困在城市的人们,惊蛰到了,万物复苏,春天来了。生命此刻又开始撑篙出发,沿着春天的津渡而上,清溪泻玉,桃花放焰,追日的神话四伏欲出。我们的身体、意志,也当如桃花一般舒展开来,伴着阵阵的惊雷,苏醒。这是生命的力量,是向上的奋斗,是不断的成长。

 


惊蛰

朱其器

冬末春初天气总是相近的,在城市里也不能说看沿河开柳,燕子归巢判断春天是否到来,生在江南,春天来的信号是最先从餐桌上的瓷盘中传达到的。许多我爱得不得了的蔬菜,只有这时候才能吃很短的一阵子。

第一批还带着泥土的小竹笋出现在市场,就仿佛一声惊雷,预告着一大批鲜嫩的限定时蔬即将登上餐桌。竹笋只在春天的三月份有,新长出来不久,都不一定能挖到,才是这样小小的,细细的,嫩得一掐就断。一到四月皮马上就硬了,一点情面都不讲。

小竹笋样子有点像芦笋,但芦笋大多是整个儿绿,炒过就软了;小竹笋是嫩白的颜色,边缘泛着淡青,炒熟了还是脆生生的。

小竹笋可以炒很多东西,我最喜欢的是炒腌白菜。腌白菜要用石头压在卤水里泡很久,乍闻有一点潮湿的怪味,炒一炒才香。腌白菜本身就带着一点辣,很下饭。白嫩嫩的笋,黑黢黢的腌菜,还有一点喜人的淡青色,堆在白米饭上,呼噜呼噜几口就扒完了。

这时的毛豆都不一样。豆米很大,鼓鼓地胀满了豆荚,豆衣丰富。炒时尽可能少放油,就是绿莹莹、水灵灵的。我很爱挑里面微绿的豆衣吃,水分充足。

除了清炒,还有一种很适合春天的吃法。

住在乡下的舅公经常给我们带放干净血的、自家散养喂稻壳干玉米的土鸡。冬天带煲汤的肥肥的老母鸡,春天带新长成的小公鸡。烧熟后盛在锅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鸡的腿、爪以及我不太爱吃的鸡肝、鸡胗,都是小小的。

每年春天,如果不吃一两次毛豆烧小公鸡,这个春天似乎就太过寡淡。这种鸡个头虽小,肚子里油却很多,映着碧绿的毛豆,金黄油亮,馋人的眼睛。肉很紧,很精神。现在每逢寒暑假回家,我妈烧了小公鸡,都要揶揄我几句:“家里的鸡肉好吃吧,你们学校食堂的比不了吧!可惜你春天回不来,吃不到毛豆烧的鸡喽!”

我情有独钟的,还有鱼蒿。长大后读了一点诗词,以为这种从小吃到大的清脆可口的细杆子菜,便是东坡诗里的蒌蒿,美得很!好在查了一点资料,方得知这是一种唇形科香料的茎,蒌蒿则属于菊科。但具体是什么植物,我要对它们负责,暂时还不能确认。

鱼蒿多是炒一点腊肉吃。放家里自制的辣椒酱调味,不是特别辣,咸,调味足矣。青翠的鱼蒿映着鲜红的碎辣椒,其间穿着几片腌至深红的腊肉,清香扑鼻。

我小时候鱼蒿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的,都是乡间种地人家来卖菜,捎带着在田间地头摘一把。有时候赶不上菜市场的早市,唯有空手而归。

小时候春天常吃的,还有荠菜。荠菜不是买的,是妈妈带着我去挖的。那时家附近的废弃农田里,就常有一片片只长草的地。开春后,一下雨草里就成堆冒荠菜。此时挎一个篮子拿一把小锹,一路走着挖着,不多时就能收获满满一大篮。

几年后荒田陆续被承包了种菜,想吃荠菜只能去超市买,我印象中似乎就不曾再吃过那样鲜嫩的荠菜了。

在外面买到的饺子里,荠菜的作用,主要是解猪肉的腻。喜欢荠菜的人是绝不肯将此视为吃荠菜的。小时候剁猪肉拌饺子馅,是为了中和荠菜的涩。荠菜年纪轻轻已是深绿色,叶子很小,很薄,有淡淡的清香。

荠菜是一种与阳光关系极为密切的植物。挑天晴的时候去挖,挖回来就在阳光暖暖地照进来的厨房里,一点点洗掉根上的泥土,先冲,再漂。阳光照在流动的水和荠菜叶子上,是金色的。

春天最金贵的东西当数香椿芽。只吃头一茬新冒出来的一点点,采摘时又须十分小心,要留一点继续长,不能伤害到香椿树本身。

住在乡下的舅公,他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很大的香椿树。他每年都要来拜访我们几次。带得最多的礼物就是鸡蛋。土鸡蛋和超市里的鸡蛋看似一样,实则差别极大。土鸡蛋炒出来金灿灿的,不需要太多调味就很香。

香椿芽的颜色很深,仔细看,绿里透着红,红又映着绿,美得近乎梦幻。切碎和土鸡蛋同炒,连同那股浓郁得要命的奇香,混在蓬松柔软的蛋饼里,硬硬的,口感妙极了。

江南的春天是一种白瓷盘上充满阳光和水分的有生命的绿色,美丽极了。而这些时令的菜蔬,便是预告春天来临的最好信号了。

 

 


惊蛰

           

          常琳

 

高考结束后的最后一次返校,清癯的袁老师对我们说了这句“我不是在最好的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后,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便宣布我们可以自行解散了,猛然间,我如春雷乍醒,我突然意识到我的青春从某种意义上真的结束了。岁月的变迁就像是一根破裂的吸管,对着往昔竭力吮吸,最后发现填饱我们的只是那阵让我们怦然感动的遗风。但,我相信,有些眷恋是不会在空气中消逝的。袁老师最后说的那句话,跌入墙角,风吹不走,阳光烧不掉,在我的心里独自沉眠。

袁老师是我的高三班主任,有别于那些故作高深,高高在上的教授级教师,袁老师在语文教学方面,深入浅出,他可以将所有的语文知识娓娓道来,我相信这一定是基于袁老师对“语文”这条浩瀚长河的深谙与造诣。而在课下,袁老师则更显平易近人,他会布置我们写周记,把自己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扰都可以写在上面,每一篇学生的周记袁老师都会仔细阅读并写上评语。高三的周记本对我而言便拥有了特别的意义,人际交往,家庭纠纷,感情问题,学习压力等各种琐事在无所顾忌地和袁老师倾诉中都得到了化解。高考前,袁老师也会经常找学生谈心,鼓励我们勇往直前大胆追梦的同时,也会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让我们尽力而为。袁老师本着让他的每一位学生“成才”而非仅仅“成功”的宗旨,用行动诠释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真谛。

高考分数出来后,我把所有的志愿都填满了师范专业,我想,这一定是深受袁老师的影响,遇到袁老师之后,我便如惊蛰时分的蛰虫被春雷乍醒,知晓了未来漫漫的旅途该如何去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应该也会成为我用余生去演绎的姿态吧。

进入二师院后,我被大学各种新奇的社团和活动所吸引,一头扎进从未踏足的世界,大力吮吸着自由的空气,平时除了上课和完成作业,生活基本上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填满,很少有真正闲下来的时间。大二上偶然看了一部电影《无问西东》,心灵再次被一句台词击中,“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当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我仿佛乘坐了时光机,又回到了高考结束返校的那一天,袁老师的那句话再次从沉眠的心底唤醒,在我耳边萦绕,是啊,我既然埋下了成为一名好教师的种子,我怎么能在大学期间不好好利用课余时间来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技能呢?

“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蛰伏了一冬的虫儿,从严寒桎梏中重新苏醒,争先恐后地拥进春天。在完成基本学业之余,我开始如痴如醉地阅读大量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夯实“三字一话”基本功,阅读中有关教育的思考也常常如惊蛰时分的春雷给我灵魂以一重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告诉我教师示范的重要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会我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人,用教育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灵魂,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是啊,教师应该具备教育情怀和理想信念。情怀是一个很宽广的东西,爱国情怀、浪漫情怀、教育情怀等,一个人的情怀如果能落在地上,不遥远、不炙热、触手可及,这样的情怀才是极好的。马克思也曾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一声声清脆的响雷响起,唤醒了千万沉睡的精灵。像是春天的呼唤,提醒它们睁开惺忪的睡眼去迎接崭新的季节。教师不也正如惊蛰的春雷吗,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使学生成长为一个个独立而饱满的灵魂。

正如教育学者肖川说的一句话:“良好的教育是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代替的、立于天地间的大写的人。”高三的袁老师和西南联大的老师们正是做到了不忘初心,他们的教育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技术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智慧的启迪。

春雷乍醒,万物复苏。比起春泥,我更愿意做惊蛰时分的那一响惊雷,用教育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灵魂也将成为我今后为之奋斗的教育目标和教师座右铭。希冀未来能与袁老师在顶峰相遇,希冀能追寻西南联大的先师们的风骨,成为一名唤醒学生灵魂的好教师。



【创意写作专题链接】

境界语文 | 趣教趣学:从家常作文课到创意作文课(薛城)

创意写作 | 樊宝玲:创意,源于生活,指向生活——读《袁爱国的创意作文课》

创意写作 | 读《袁爱国的创意作文课》有感(李晓娴)

创意写作 | 三生结合,展开作文教学新画卷(伏荣超)

新书快递 |《袁爱国的创意写作课》自序(2019年10月山西教育出版社发行)

点击上图中右下角的小程序码,可以直接进入小书屋扫码下单,如有特殊需要,可直联店长小香,手机:15901189514(微信同号)



语文思与诗
袁爱国的语文学习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