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做开学的准备工作,读得大部分是班主任管理方面的书。这些书贴近教育生活,比较浅显,应该属于舒适区的书,读得也轻松,今天读完了钟杰老师的《这样做班主任才高效》。
离正式上课还有4天,这4天应该还能读完一本。不知不觉间阅读进入状态了,啃完了一部分难以理解的理论书,阅读水平也在提升。现在再读一些之前认为难读的书,也更容易了。
这几天除了阅读,就是备课,打算备完两周的语文课、备一节班会课,再备一节整本书交流课。今天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走月亮》。
《走月亮》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手,在云南洱海畔的月光下散步的场景。全文语言温暖、画面温馨、情景交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薛老师这堂课,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从四次“走月亮”梳理结构
为了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以“走月亮”为核心,先了解什么是“走月亮”,再问: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在哪里?又是在哪里走月亮?
找到“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个句子重复了四次,每次走在不同场景里。和学生一起梳理处走过的地方:月光下—溪水边—田地间—月夜里。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了整体感知,把握了文章主要内容。
二.朗读想象,感受月下美景
薛老师把重点聚焦在带领学生感受“月下溪边”场景。先让学生朗读走进溪水边的句子,想象画面:读完文字,你的脑海中浮现了一条的小溪? 的果园? 的村道? 的稻田?
学生想象后指导朗读。再引导“走在这样的小溪边,给你什么感觉?”
三.品词析句,工具性讲透了,人文性出来了
课文不仅描写画面、事物,也抒发情感。薛老师着力引导走月亮的情感藏在特别的字词当中。
抓住“流和抱”两个动词,故意设置“水可以用流,香味和月光怎么可以用流呢?小水塘怎么可以抱着月亮呢?是不是作者用错了?”
通过故意用错的动词,结合语境“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引导学生体会“流”是视觉,而“香味”是嗅觉,一个“流”字有了诗情画意,仿佛将溪水和香味融为一体了。这是一条“香溪”“月溪”。
一个“抱”字写出了小水塘的可爱,水塘像妈妈,月亮像娃娃,给人温暖、幸福的感觉。
抓住叹词“哟“和“哦”,“哟”表达的是惊喜。“哦”表达的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前者是回忆,后者是建议,或者叫提醒,它们都带着浓浓的亲情。再引导学生读出省略号的涵义,“而我……”还会干什么,“哦”表建议。
品味感叹词后,再次读句子,强调“哟”拖长,上扬,读出幸福和喜悦。通过朗读、品味句子,再水到渠成地带着学生背诵。
第三个品读“牵”,“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一句中的“牵”字,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月亮怎么会“牵”星星呢?靠什么牵呢?
月亮牵着星星在天上行走,不仅仅是用手、月光来牵。饱含着亲情,就像妈妈用手牵,包含着妈妈的亲情。
四.提供支架,写话训练
薛老师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进行课后小练笔的练习,引导学生再想象画面:
大青树……
古老的铜钟……
凤尾竹……
青瓦房……
哦,阿妈……
哦……阿妈……
去看看……去看看……
熟悉的课文唤起孩子的学习经验,支架搭建得好,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写得流畅,得益于老师独到的设计和巧妙的引导。
这样的课融“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于一体,浑然天成,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