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和小林》是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事,故事以一对骨肉天亲的孪生兄弟的不同命运为线索来展开的:从前,一对农人夫妻在很老的年纪生下一对孪生兄弟,分别取名为大林、小林。农人夫妻去世后,一无所有的兄弟俩不得不外出求生。不料在途中遇到怪物,在慌乱的逃生中兄弟俩跑往了不同的方向,从此也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中国民间故事有很多关于兄弟的故事,往往是兄弟二人,一个善良、勤劳、本分,另一个贪心、狠毒、自私。恶毒的一方在分家时霸尽家财,生活相对富裕和舒适,另一个则过着清贫的生活。
弱小善良的一方因为某种原因邂逅了贵人或者是得到某种宝物,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狠毒自私的另一方因为哄骗抢夺宝物或者是模仿弟弟的行为最终受到了惩罚。这就是“加害型”兄弟模式。
故事的冲突就是通过这两种极端对立的性格来展开的,在故事的最后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结局:勤劳肯干的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最终受到惩罚的都是好逸恶劳的人。
这类型的故事中通过两兄弟秉性的对比,都集中而鲜明地表现出老百姓对勤劳品质的赞扬、歌颂,对懒惰的唾弃和鄙视。
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的哥哥分家,哥嫂对牛郎绝情,将大部分财产据为己有,留给牛郎的只有一头老牛。牛郎平时经常跟老牛说话,虽然老牛没有回话,但它的表现就像在跟牛郎交流一样。后来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结为夫妻。
向华老师改编的《两兄弟》的故事:讲的是贪心的哥哥谋害弟弟,善良的弟弟大难不死。弟弟在山神的帮助下,窥听到野兽和猛禽的秘密,获得了财富和好姑娘的爱情。弟弟不计前嫌,依然帮助哥哥,哥哥却想从山神那里骗取同样的好处。坏心肠的哥哥最终被掉下悬崖。
《大林和小林》故事中,弟弟小林被狐狸皮皮捡到后当做物品拍卖给了四四格,成了苦工。小林和他的朋友们受尽四四格的压迫剥削,最终勇敢的他们奋起反抗合力打死了四四格,并在好心的中麦伯伯的帮助下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火车司机。
小林的形象是典型的“善”的儿童形象。张天翼将小林置于“善”的理念中,赋予他的一切性格特征都是以此为基准的,小林具有和传统民间兄弟故事中主角形象一样的美好品质。
哥哥大林是“恶”的形象。哥哥大林被包包大人捡了去,利用诡计给富翁叭哈做了儿子,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有钱人,从此好吃懒做,奢靡无度,变成了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寄生虫,最终死在了金子堆里。
他为了享乐,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去取悦别人。对于他是如何的享乐和懒惰,故事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唧唧坐在叭哈的旁边。那二百个听差伺候着唧唧吃饭,无论唧唧要吃什么,都用不着唧唧自己动手。那第一号听差把菜放到唧唧口里,然后第二号扶着唧唧的上颌,第三号扶着唧唧的下巴,叫道:
“一,二,三!”就把唧唧的上颌和下巴一合一合的,把菜嚼烂了,全用不着唧唧自己来费劲。
于是第二号和第三号放开了手,让第四号走过来,把唧唧的嘴拨开。第五号用一块玻璃镜对唧唧的嘴里一照,点点头说:“已经都嚼好了。”第六号就扶着唧唧的上颌,第七号扶着唧唧的下巴,用力把唧唧的嘴扳开的大大的。第八号用一根棍子,对着唧唧的口里一戳,就把嚼碎的东西戳下食道去了。所以连吞都用不着自己吞。
唧唧快活地想到:“真享福呀,真享福呀!”
在这里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林在生活中是如何的懒惰,连最起码的吃饭就借助别人来完成,不管走到哪里身后总有几百个听差服侍。只吃不做的大林变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大胖子。
通过对比的手法,鲜明地形展现了人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看法,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都在故事中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