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花了两周时间读完了朱自强教授写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这本书也是中国首部儿童文学教学法。
第一次读朱教授的书,是在2018年,与星星点灯计划的伙伴们一起共读《儿童文学概论》。那时只觉得书中很多观点都晦涩难懂,理论水平很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远远不够。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真是应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任何时候都不要使脑力劳动间断,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财富来丰富自己,这是你将来从事的脑力劳动所需的时间的源泉之一。你现在知道的越多,你要掌握新知识就越容易。”
现在捧起这本厚厚的长达30多万字的书,闻着淡淡的墨香,感觉更能读懂了,读得轻松了很多。大概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积淀,读的理论书多了,认知水平在增长。
在亲近母语论坛,经常能看到朱自强教授的身影。7月份,听了朱教授的线上课《儿童文学不同文体的阅读与教学》专题课,分为童谣、童诗的赏析与教学,故事、童话、绘本、小说、散文的特点与教学。
听课时,常常听朱老师提到在他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一书中,有具体的阐述。
于是我找到了这本书。上编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理论”章节中,朱教授提出了小学语文“三观”,即语文观、学生观、教师观。同时,他用博大开阔的理论视野,借用了教育哲学、语言哲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及文学理论,明确提出了与“工具论”相对的“建构论”语文观。
在“建构论”的观照下,朱先生概括了儿童文学教学“趣味性、感性化、整体性、人文性、意义生成、形式分析”等六大原则和“从口语到书面语,从韵文到散文,从 “故事”到情节,从 “形象”到 “意象”,叙事在先,写景、抒情、议论在后等儿童文学分级阅读的五个规律。
朱自强教授曾在一次儿童母语教育论坛中说:“语文课堂中的确要有光,这光是由许多光束组成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光应该是儿童文学。”
通读下来,朱教授建构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既有理论高度,又植根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重视实践、重视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理与经验相融合。
下编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里提到的十八种教学法,如比较教学法、选择教学法、“欲言又止”法、“从善如流”法、推演教学法、表演教学法、复述教学法等,都是以学生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前提。
朱教授提出某种教学法之后,还补充说明什么样的文本适合运用这种教学法,以便于教师来操作。文中还提到很多具体的课例,来评析这种教学法的有效性与无效性。
以教师提问教学法为例,任何语文老师都会运用提问来进行教学,但是如果不将其上升到教学方法法高度,没有方法论上的自觉,就不能说掌握了这一教学法。
朱教授给了一些建议:
对提问的思考能够把学生带回到阅读文本之中
一旦语文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具有经典性和典型性的作品,阅读文本本身就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阅读教学资源。教师无论拿来什么样的辅助资料,如图像资料背景音乐,不许造成学生对阅读文本本身关注的干扰。
读到这里,我也联想到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也范了这种错误。对与阅读文本联系不大的辅助材料关注多,对阅读文本本身的安静的阅读却比较少。
教师在阅读文本的内容之外提问题,学生的回答自然与阅读文本的内容无关。
通过读朱自强教授的这本《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我越来越深刻地领悟到:教师,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是一件严谨的事,一间教室老师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水平。在教学这条路上,我要不断研究、探索,拓展自己守护的这间教室的高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