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作者新书:AI能否控制人类?AI将如何改变人们的工作?

文摘   2024-10-19 08:00   新加坡  
最近AI的风刮得有点猛烈——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都颁给了给AI研究相关的学者,以至于人们调侃道诺贝尔文学奖要颁给ChatGPT了。

玩笑归玩笑,这也给普通人一个信号,AI已经在改变世界,这个改变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还将更加深刻和迅猛。

作为非专业人士,如何了解这场变革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连结:从石器时代到AI纪元》(Nexus: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Networks from the Stone Age to AI)提供了一个深入浅出的解答。

尤瓦尔·赫拉利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这本新书,以其敏锐的历史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能听懂的语言,阐述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1. AI到底是什么?

2. AI能否控制人类?

3. AI将如何改变人们的工作?


AI到底是什么?
尤瓦尔·赫拉利将AI重新定义为外来智能(Alien Intelligence),而非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他解释道,人工智能的意思是人造的,人工设计的智能。而如今的AI已经可以独立决策,甚至独立产生新想法了,而且AI的思维方式和人类有着本质的区别。

举个例子,围棋是一项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人类智力活动。千百年来在中国、日本和韩国,顶级聪明的人们通过围棋角逐脑力。然而,随着AI领域深度机器学习的诞生和发展,AlphaGo在2016年战胜了世界级围棋选手李世石,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十年时间。更为关键的是,AlphaGo所用的决策方式和人类的决策方式有着本质区别。

尤瓦尔·赫拉利坦言,如今是个商品都会加上AI的标签,而真正判断AI技术还是要看其是否有独立决策的能力。
举个例子,一款咖啡机如果只是按照预定的程序提供不同口味的咖啡,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自动咖啡机。而一款AI咖啡机,则会根据它对于你当天情况的了解,制作一款甚至是发明一款你需要的咖啡饮品,这是它通过收集到的信息,学习分析后所独立做出的决策。


AI能否控制人类?
尤瓦尔·赫拉利认为,AI强大的算法能力会被大量地运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政府在进行社会财富再分配时,AI会决定某个具体项目能分配到多少资金。因为这个决策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而AI比人类更加擅长处理海量信息。

但问题是,算法的目标和人类社会的目标并不总是互相匹配。2014年哲学家Nick Bostrom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有个生产回形针的老板,购买了一款生产回形针的AI技术,他设定了该AI唯一且终极的目标为:生产尽可能多的回形针。最终AI打败了人类,把整个地球变成生产回形针的工厂,甚至向其他星球发送信号,目标是在宇宙中生产尽可能多的回形针。
尤瓦尔·赫拉利指出,这个思想实验听起来很荒诞,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AI始终没有违背最初人类预设的目标——生产尽可能多的回形针,整个过程中AI只是在朝着这个既定的目标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然而,设定目标的人在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目标和人类社会其他目标的冲突。

来源:https://www.reddit.com/r/selfpublishing/comments

尤瓦尔·赫拉利说,这个听起来疯狂的实验其实已经发生了。这就是社交媒体的推送算法。社交媒体的算法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流量、关注度和用户互动,本质上说是尽可能多的“获利”。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脸书、油管的所有功能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设计的。
那么,什么内容能获得最多的流量呢?往往是能制造恐惧、愤怒的信息,阴谋论,假新闻等。因为人类对于这类信息的关注度是刻在基因里的,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AI正是利用了人类的这个弱点在逐步控制人类。

尤瓦尔·赫拉利在这里还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同垃圾食物一样,垃圾信息对于人类也是有害的,但是正如同人们对于高糖高油的垃圾食物的喜爱,人们也天然地被垃圾信息吸引。再加上,社交媒体推送信息的方式是基于算法的“喂送”,几乎省略了人们自主选择的过程,人们一旦看到这类垃圾信息(食物),就出于本能地忍不住要去看()。

来源:https://www.threads.net/@nownews

作为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信息技术的变革深远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当因特网出现时,它被称为“world wide web”,是一个连结所有人的网络;而随着AI算法的发展,出现了信息茧房,人们因此被隔离了,分裂了。对于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来说,这是很大的风险。

和其他信息技术相比,AI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决策的能力,它的发展将逐步加速。即便是AlphaGo和ChatGPT在尤瓦尔·赫拉利看来也仅仅是AI发展史上的“单细胞生物”,而随着AI的不断进化,AI领域还将出现更高等的生物,那又将是怎样的AI呢?人类是否已经做好了适应这些技术的准备呢?

AI将如何改变人们的工作?
这是一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此,尤瓦尔·赫拉利的解答简单明了。任何仅仅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的工作将会被AI取代,哪怕这些信息量很大,信息内容很复杂。比如,医生给病人诊断开处方的工作,医生需要获得病人关于病情的各种信息,然后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开出一个对症的处方。这个看似很专业工作是可以被AI取代的,因为这个过程从本质上讲,还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而且AI相比人类有着更大的信息储备量和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

相对而言,需要社交技能+动作技能等多样技能相结合的工作更难被AI取代。比如一名护士,需要给一个哭闹的孩子换纱布。那么她首先需要安抚孩子,其次需要具备更换纱布的动作技能,还有一定的医学知识。护士的工作看似专业性不那么强,但相比医生开处方的工作反而更难被AI取代。

随着AI的发展,人们在未来需要面对的是,一生中可能经历4-5次,甚至更多的职业转型,为此人们需要接受反复的再培训,再学习。一次次的转型可能对人们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也对人们的适应力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但是,尤瓦尔·赫拉利指出,AI在一个方面是不能取代人类的,那便是“连结(connection)”。AI技术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然而人类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是连结。举个例子,人们喜欢看奥运会,尤其是最刺激的百米冲刺。可是,机器人早就能跑出比人类更快的速度,那么百米飞人会失业吗?不会,正是因为人类在体能上的弱势(相比机器),才让人们更愿意去挑战自身的极限。人们观看比赛的过程,是看到了一种“连结”,这种连结是民族的连结,性别的连结,生而为人的连结。
再如,和宗教相关的职业也很难被AI取代。尽管世界上大部分宗教的祈祷方式都是重复几句特定的话。但是,人们会接受AI去重复这些话吗?大概率不会。因为人们需要看到一个有血有肉,和自己一样有弱点的同类去重复这些话,给自己带来精神的安抚。


除了以上三个问题,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还阐述了AI对于社会制度、亲密关系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用人话讲清了一个高精尖的技术问题。在访谈中,他这样自嘲,他现在正在各类平台做着关于新书的推介,目的是为了取悦AI算法,期待算法把新书推送给更多的人。
 — END 

亲们,如果觉得好看就转发朋友圈吧!

当然,能关注我就更好啦:)

往期回顾

难道我们是来新加坡的最后一批中产?

中年异地夫妻:从悬浮到落地

我在新加坡一个月内报警两次

相比一个房间,我更需要一个女佣

游牧民族在小坡
在教育内卷的洪流下,相信孩子能被“精心地散养”。在日益割裂的世界里,保持冷静思考与克制表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