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买房记(上):中介向我推荐了红灯区的房子

文摘   2024-12-27 16:00   新加坡  

从外部看,这片住宅没什么特别,土黄配砖红的外立面透露着90年代的审美,四幢规整的板楼围住一块空地,有点国内90年代新村的意味。可作为公寓,它又名不副实,因为缺乏新加坡公寓配套的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

这套公寓位于新加坡芽笼红灯区。如果不是中介的大力推荐,我估计一辈子也不会有机会来到这里。“永久地契,1000平方英尺(约92平米),每平方英尺价不足1000新币,租售比可以达到4%以上,还有en bloc的潜力。” 在中介的描述下,这套地处红灯区房龄30年的公寓似乎成了能一夜暴富的潜力股。

备注:1)新加坡公寓产权分为99年、999年租赁地契和永久地契,其中999年地契基本可视为永久地契,相比99年地契,永久地契的保值性更高,一般价格也更贵。

2)en bloc为集体将房产出售给开发商或政府,业主一般可以谈判获得高于市场价的底价来出售房产,从而获取可观的增值收益,因此常被视为投资机会。


进入公寓楼,我注意到过道上斑驳的墙面,这在注重维护的新加坡公寓中实属少见。很快来到了要看的房子门口,一个矮胖的油腻大叔给我们开了门——正是房东本人。中介熟稔地和房东打了招呼,房东很惋惜地感慨了en bloc功亏一篑。此时已是下午三四点光景,房东却似乎刚刚睡醒。原来房东就在红灯区开店,他本人也住在这屋里,租客正是他店里的员工。

屋子很暗,隐隐散发着一股因缺乏日照而产生的霉味。仔细一看,发现所有的窗玻璃都涂了墨绿色的漆,倒也省了窗帘。中介解释道,因为房东和住客都昼伏夜出,所以不让阳光进来,方便补觉。房客都不见踪影,或许是房东让他们都离开了,方便看房。

除了房东的主卧没有改动外,客厅和其他房间都隔成了一个个单间,有几间甚至没有窗户,狭小的空间仅容下一张单人床,整套房大概住了四五个租客。中介看出我的疑惑,忙补充道,新加坡刚刚通过法律,把每户租客的人数从六人提高到了八人。他甚至建议把剩下的客厅再隔出两间。

 网上类似房源示意照片

我礼貌性地等他把话说完,就示意看完了。走出公寓楼的大门时,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匆匆进来,我瞥了她一眼,她更是加快了脚步,像是觉得自己不该在这个阳光充沛的下午出现。

回到车上,中介向我继续推荐——如果有八个房客,就可以超过5%的回报,即便扣除各种费用,4%的净回报率还是很大可能的;再加上以后有en bloc的可能,一夜暴富不是梦想。至于贷款,虽然大银行不太容易批这类房子,但他也可以想办法,找小银行帮忙……

昏暗出租房内的一幕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没想到在富裕的花园城市也有这样一面。我已听不清中介的话,只明确道:我觉得投资房这个阶段不适合我们,我们接下来还是看自住房吧。

回去之后,我和队友做了些功课,把买房的预算和大致需求明确了。以我们目前的PR身份,只能买公寓(买二手组屋还需要等三年),我们对公寓的年限要求是2010年以后建成,房型是3房或2房+书房,需要保姆房,区位方面理想是RCR,靠近地铁站。

这里需要提一下新加坡的区位划分,全城分为三个区域:CCR(Core Central Region中央核心区),RCR( Rest of Central Region 其他中央区)和OCR(Outside Central Region中央区以外)。新加坡和欧美城市不同,除了主岛之外的圣淘沙,基本不存在郊区的高档住宅,最豪的项目还是在中央核心区,住宅的尺价格也最高。

新加坡分区地图

但是,从2023年4月起,新加坡将外国买家的私宅额外印花税,从之前的30%直接提升到60%后,CCR的豪宅销售一落千丈,因为外国富人是这类豪宅的主要买家,而翻倍的印花税让富人也望而却步了。相比而言,RCR和OCR是本地人改善住房需求首选区域,在疫情之后的RCR和OCR的公寓尺价暴涨30%以上。

由于CCR尺价下跌,中介甚至向我们推介了一套乌节路豪宅——Cuscaden Reserve于2023年交付后,尺价从3500新币一路跌到2900以下,跌幅接近20%。这一次,我果断拒绝了,因为这不是我们的需求:即便是这样的尺价,以我们有限的预算也无法买到3房,更不要说中央核心区缺少学校、大超市等中产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设施。

 

Cuscaden Reserve

中介又给我们推荐了位于14区的Tre Residences。这个公寓建成于2018年,共250个单元,步行3分钟到Aljunied 绿线地铁站。14区内的巴耶利峇空军(Paya Lebar airbase)基地预计2030年后将搬迁,还有一系列重建规划,因此被中介视为新加坡最具潜力的地带之一,但由于这里在历史上不是中产家庭首选的居住区,因此在RCR内属于尺价较低的价格洼地。

Tre Residences平面图

在新加坡公寓中,这属于小型项目,配套有游泳池、健身房等,小区的户型为

1房到4房,其中4房还有双钥匙(dual key)”的户型。

中介给我们看了两个3房和一个4房的双钥匙。两个三房都朝向轻轨,噪音很大,且没有保姆房,就不予考虑了;四房的双钥匙稍稍超出预算,但是因为多出一间房还是有一定吸引力。

因为第一次接触到双钥匙这种户型,我们颇感新鲜。“双钥匙”的历史要追溯到1980年代,为满足多代同堂的居住需求,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推出了双钥匙组屋。这类户型可以分割成两个独立单位的住宅,适合年轻家庭和长辈分开居住。后来这种户型也被私人公寓项目采用,除了用于多代同堂,还可以满足自主+出租的需求。乍一看,这简直就是稀缺品;可是仔细分析,就发现了“硬币的反面”:

1)由于必须为两套房的大门预留门厅空间,还需要增设个小型厨房,双钥匙格局浪费空间,如下图所示,Tre Residences中的普通4房户型和双钥匙4房,面积相等,但是普通4房有更宽敞的客厅,封闭厨房和保姆房,整体结构更加合理。

2)双钥匙公寓在计算水电费时视为一个单位,若租户不节约水电,屋主要负担更高昂的水电费

3)更关键的是,双钥匙属于相对小众的户型,未来出手可能比普通户型的难度更高。

普通4房户型图

双钥匙4房户型图

显然,按照我们目前的需求,双钥匙并非首选。

之后,中介又陆续给我们看了几套我们预算内位于RCR的公寓,但都有各种“硬伤”,不是户型不合理,就是太吵,或是离地铁站太远,或是没有保姆房……

虽然没有看到满意的房子,但是我们加深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了解:

首先,RCR未必优于OCR。我们对比了新加坡公寓的价格热力地图和区域图,发现位于RCR的14区的价格反而大大低于OCR的19区或21区等。19、21区属于成熟区域: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是新加坡中产青睐的住房升级区域。毕竟新加坡才700平方公里,约等于上海面积的九分之一,因此没必要把区位限定在RCR,而要基于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区位。另外,关于CCR,尽管从价格热力地图来看,中心区的尺价一般高于其他区域,但是从2019年到2023年五年的涨幅来看,CCR的涨幅最低,其次是RCR,涨幅最高的OCR达到41%。这其中,政府调控印花税,CCR本身底价高等都是CCR吸引力降低的原因。

新加坡公寓价格热力地图

新加坡公寓价格趋势

其次,永久地契未必优于99年地契。在新加坡公寓的项目分为:小于100个单位的精品公寓, 100-400个单位的小项目,400-700个单位的中项目,以及700个单位以上的大项目。其中,精品公寓往往以注重隐私、永久地契为卖点;但是从数据来看,精品公寓入手价格不低,增幅却小。自2010年以来,永久地契的精品公寓涨幅为41.5%,较大型公寓增幅却高达74.6%。而且,精品公寓尽管设施少,分担维护费用还更高。因此,永久地契不一定优于99年地契。99年地契的大中型规模公寓,由于设施齐全,维护成本较低,在市场上的吸引力性往往高于永久地契的精品公寓。

最后,学区房的选择因人而异。学区是很多家庭购房的硬标准,但是,这里的学区主要是指小学学区,对于我们而言,某娃已经五年级了,她很喜欢目前的邻里小学,坚决不同意因为搬家而转校。而新加坡的中学需要通过考试进入,在考试结果出来之前很难确定孩子能进入哪所中学;因此学区不再是我们购房的重要考虑因素,只要靠近地铁站和商业设施,孩子和大人的通勤时间可控就行。

《三联生活实验室》上有一篇文章提到,如今看房成了人们的一种新式爱好。

“看房,是不少打工人在搬家或者置业前期,给自己做的市场调研。这件事本身不用花钱,当下也暂时不急着成交,所以也少了很多紧迫感。”

在这种松弛的心态下,我们开始了在新加坡“佛系”看房。随着这项“爱好”的深入,我们也渐渐明确了自己的需求,进入更加精准的找房阶段。

《新加坡买房记(下):去签约的路上,我们反悔了》将在近日发布,敬请关注。

 — END 

亲们,如果觉得好看就转发朋友圈吧!

当然,能关注我就更好啦:)

往期回顾

难道我们是来新加坡的最后一批中产?

中年异地夫妻:从悬浮到落地

我在新加坡一个月内报警两次

相比一个房间,我更需要一个女佣


游牧民族在小坡
在教育内卷的洪流下,相信孩子能被“精心地散养”。在日益割裂的世界里,保持冷静思考与克制表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