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第15天,数千人在战火中丧生。
我回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90年代的报纸国际版常常被巴以冲突占据,自杀炸弹等惨剧时有发生,巴以和谈似乎带来一线和平的曙光,但很快以失败告终。
二十多年过去,巴以争端再起,惨烈程度不亚于当年,大量平民丧生,让所有有良知的人都扼腕痛惜。
虽然我们大部人都远离战火,但世界越来越紧密相连,我们需要去了解国际形势,也需要和下一代探讨时事、借鉴历史,播撒和平的种子。
好了,闲话少叙,一起看图,了解巴以冲突的前世今生。
故事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后,让他们在伊甸园生活。伊甸园的位置大约在两河流域发源地一带。亚当夏娃偷食禁果后,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他们生育了很多后代——人类开始不断繁衍。
他们的后代中有一个人叫诺亚。在诺亚生活的年代,人类作恶多端。上帝决定发洪水,消灭人类。但是上帝看到诺亚是个忠义之人,便吩咐他建造一条大船,让他带上全家和各种动物。洪水终于来了,吞噬了几乎所有的活物,只有诺亚一家和船上动物得以生还。这便是诺亚方舟的故事。 诺亚的后代中有个人叫亚布拉罕,他按照上帝的旨意,带着他的族人一路向西去到迦南地区生活。迦南是地中海东岸的一片低地,就是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亚布拉罕的一个孙子名叫雅各,之后被神改名为以色列,以色列的后代子孙被称为以色列人。这便是“以色列人”的由来。虽然迦南是上帝给亚布拉罕子孙的应许之地,没有神的旨意不能轻易离开,但是雅各(以色列)的后代在迦南地区遭遇饥荒,被迫流浪到埃及。在埃及生活了几百年后,以色列人被埃及人奴役。于是,上帝呼召摩西将以色列人带出埃及。当他们到达红海时,红海分开一条道路,摩西才领着众人逃离了埃及,这便是出埃及记。摩西带领着众人经过西奈山时,摩西登上西奈山祈祷,上帝向摩西颁布了十诫。摩西十诫之后成为以色列人的信仰准则,也是西方法律的雏形。 公元前约1020年前,以色列人回到故土后建立了以色列联合王国,之后又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与南部的犹大王国。之后以色列王国灭亡,犹大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打败俘虏。中文里的“犹太人”就是从犹大王国而来的。犹太教也从这个时期开始萌芽。时间来到公元70年,从西边崛起的罗马人不断向东扩大疆土,对犹太人大规模杀戮,并占领了他们的地盘。从此,犹太人开始了近2000年的流浪生活。而罗马人用巴勒斯坦这一地名来泛指这一地区。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阿拉伯人又来到了之前犹太人的地盘,巴勒斯坦地区进入了阿拉伯化的漫长时期。约公元610年,阿拉伯人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从此,伊斯兰教就在阿拉伯半岛流传开来。犹太人则流散到欧洲、北非各国。但是因为欧洲人信仰的基督教当时和犹太教格格不入,且犹太人善于经商,被贴上了奸商的标签,深受迫害。 犹太人没有放弃回到故土的复国思想,在国际社会奔走需求支持。1917年英国政府公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家园。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已经在巴勒斯坦生活了一千多年,人口占巴勒斯坦的90%。一战期间,英国为了拉拢阿拉伯人共同打击奥斯曼帝国,承诺战后把巴勒斯坦地区划分给阿拉伯人,而实际却把该地区纳入英国势力范围。 之后便是我们熟悉的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发起的犹太人大屠杀。历史惨剧更加坚定了犹太人的复国决心。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分治计划,即下图的第二幅地图。然而,这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不满。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结果是以色列获胜,以色列人建国,并且获得了更多领土,如上图的第三幅地图所示。这样的分割维持到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通过六天的闪电战获胜,此后,埃及、约旦相继承认了以色列,并确定了国界分割线。以色列实际上军事占领了西岸和加沙地区。然而,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他们依然不能接受自己从7世纪开始生活的土地就这样落入以色列人手中。于是,大大小小的争端在这个地区没有停过。时间来到1993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签订了《奥斯陆协议》,似乎带来了和平的机会。以色列方面,希望以土地换和平,同意从加沙和西岸地区撤军;但在巴勒斯坦看来获得土地仍然是分裂的岛状,限制了巴勒斯坦人的自由。如上图第四幅地图。最终和平进程被无期限搁置。从1994年起,以色列人开始建造加沙隔离墙,避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进入以色列。这让加沙地区成为了一个露天监狱,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只能通过挖地道与外界沟通。在这一背景下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发展起来,对以色列组织了多次自杀式袭击,而以色列则以惨烈的空袭予以反击。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火箭炮,并劫持了上百名人质。对此,以色列对加沙进行了报复性空袭。目前,事态仍在不断升级中。
撇开各国政府的立场,我们可以看到,各国民众中既有支持以色列的,也有支持巴勒斯坦的。因为从上述历史角度看,这两个地区的民都有在这个地区生活的合法性,也都深受苦难。但凡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怀有一点点对未来的希望,他们也不会选择哈马斯这样的组织。而以色列的疯狂反击只会加剧仇恨,反过来危及自己民众的生命安危。再加上国际政治绑架,两者的冲突似乎陷入了无解的死循环。我们不妨问一个问题——所有这些冲突的最终受害者是谁?还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平民。一次次的冲突,只能无限期地加深仇恨,增加更多的无辜受害者。长期以来,以色列的最大盟友是美国,巴勒斯坦的最大支持者是中东国家。然而,由于巴以经济发展的失衡,中东局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以色列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中东地区国家开始改变过去对以色列的敌对态度,与以色列建立联系;而另一方面,巴勒斯坦西岸经济停滞,加沙地带在封控下经济不断恶化,渐渐失去一些中东盟友。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社会在“两国方案”上始终无法达成共识。从这个角度看,落后就要挨打,在如今仍有现实意义。鸡头凤尾,孰利孰弊?
新加坡菜小的免费平民“夏令营”
这个夏天,我们加入了回国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