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刊出一条新闻——“国际学生回流本地 中国生源扩大”,文中指出:去年申请到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增加了两成。目前,新加坡在亚洲已是中国中产家庭和富裕家庭的首选留学地。随着中国教育政策的改革,如“双减”和中考分流的实施,部分中国家庭对孩子的升学情况感到更加焦虑,担心他们未来无法进入顶尖学府,因而选择将孩子送往新加坡接受国际化教育。而新加坡的陪读准证也为家长陪读提供了可能。根据新加坡移民局规定,来新加坡留学的低龄留学生(一般是3-16周岁),其妈妈、外婆或奶奶中的一人可以申请陪读准证,在新加坡合法、长期居留。此外,新加坡全球领先的基础教育水平、双语教学、华人社会、良好治安、与国内的便利交通,以及未来进入本地名校以及欧美名校的可能性,成为国内家长将其作为孩子留学目的地的因素。
来新加坡两年,我有幸接触到好几位陪读妈妈,发现她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恰好最近也有国内的朋友询问来新加坡陪读的事,便来说说陪读妈妈们的故事。以下是几位刚来或者即将来新加坡的陪读妈妈的匿名信息。陪读原因: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因为疫情陪读计划推迟了,但是等疫情好转还是计划来新加坡陪读。工作领域:金融,曾做过一段时间全职妈妈,已实现财富自由,工作不是为了赚钱。陪读原因:为了让孩子上顶尖大学。目前几条升学路径按照难度来说可以这么排序——在国内上清华北大最难,在国内上国际学校拼牛津剑桥或藤校比清北容易那么一点点,去新加坡上国大、南洋就再容易一点点。工作领域:人力资源,辞职后计划来新加坡报个英语课程或者MBA,等孩子考上好学校,再出去工作。陪读原因:上海的教育太卷,希望孩子来新加坡学习后未来上欧美名校。孩子目前已经拿到新加坡国际学校的录取通知,未来根据孩子的适应程度再考虑是否考新加坡政府中学。工作领域:经商,计划来新加坡继续生意,准备陪读1-2年,等孩子大一点就让他住校。陪读原因:哥哥通过了政府学校的考试,目前就读新加坡政府小学;弟弟就读私立幼儿园。希望找到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未来考虑在新加坡定居。工作领域:高校教师,辞职后目前在新加坡从事教育培训工作。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样本,但是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她们大多来自国内的大城市,属于中产或富裕家庭;她们放弃自己的工作,来到新加坡是为了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以增加孩子入读名校的机会。张女士是一位来新加坡近十年的陪读妈妈,70后的她属于早一代的陪读妈妈。如今,张女士的女儿已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在读大一的时候顺利申请到一家本地私人银行的实习offer;张女士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业绩优秀的保险经纪人,是许多陪读妈妈眼中的偶像。以下是张女士的女儿在国内读完小学五年级之后(11岁半)来新加坡的求学经历:2013年来到新加坡在一家国际学校读小六和中一上半年;
2015年进入一个普通的邻里政府中学就读,在那里完成中学四年;
2019年O level考进莱佛士初院(Raffles JC)
2021年A level考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2022年下半年进入一家本地私人银行的 COO Office的Project Analyst岗位实习
新加坡教育体系(来源:新加坡眼)
张女士:当时决定来新加坡陪读的时候,我周围的人都觉得我疯了:我和我先生在当地有一份稳定的国企工作,我们家住在当地最好的小区,我女儿也在重点小学读书,接下来可以进入一家全国百强中学读书。我原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着这样安逸的生活直到退休。当时我先生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有出国的机会,了解到国外的教育模式,便说起送女儿出国留学的可能。而我一方面不赞成国内教育的内卷化,另一方面对当时的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心生厌倦,很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于是就这样和先生一拍即合,决定了带女儿来新加坡读书。因为在国内我先生常年在外跑,我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几乎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育儿任务,因此也没有觉得带娃出国读书会有很大压力。张女士:女儿刚来新加坡的时候英文几乎零基础,经过在国际学校一年半的学习,她通过了IB系统对英文非母语学生的英文语言考试,离开了国际学校针对英文非母语学生的语言提高班。转入政府学校之后,与本地人朋友融入很好,听说能力继续提高,一年后老师和同学们已经分辨不出来她不是本地人了。在国际学校和同学参加活动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国际学校这段经历对女儿的帮助。在加拿大国际学校,女儿碰到了一位韩国裔英语老师,十分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跟她的沟通和对女儿英文不断进步整个过程的观察,我对如何学习掌握一门外语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并对自己这一代人学习英文的经历有一个深刻地反思:
所谓的”过语言关“不是背单词、背作文、通过政府学校考试AEIS考试这么简单,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包括几个层次:这里提一句,我碰到一些陪读妈妈,孩子通过政府学校考试(AEIS)后,就以为孩子的英语过关了,其实孩子仅仅是通过背单词通过了考试,在课堂上听不懂讲课,下课口语能力也不足以交到英文母语的朋友,结果在小六会考(PSLE)或者O level时,因为英语成绩太差影响升学进入好的中学或者初级学院(JC),十分可惜。张女士:最初来新加坡的两、三年,我不断研究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包括国际学校的IB体系、政府学校的A level体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咨询教育部(MOE)和几十家政府中学,帮助女儿从国际学校顺利进入了政府中学。政府中学的校长给了女儿5分钟的面试机会,5分钟之后女儿凭借出色的口语和国际学校的成绩,成功地拿到了进入这家中学的offer。(根据2015年的政策,政府学校的校长可以通过面试招生持DP准证的学生。目前,国际学生入读新加坡政府学校,必须通过AEIS考试)。转学期间我没有咨询过任何留学中介和补习机构,所有的过程都是自己亲历亲为、一路摸索着搞定的。张女士:女儿当时进入的政府学校是一家很普通的邻里中学,虽然女儿的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但是离考上新加坡Top2的JC还有很大距离。女儿中四时,我开始亲自给女儿补习O level数理化:自己把数理化用英文学了一遍,O level的十年考题全部做了一遍,书店里的辅导材料全看了一遍,然后给女儿一章一章地讲,查漏补缺;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女儿的O level成绩可以进入新加坡任何一间初级学院。张女士:莱佛士初院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也是新加坡最顶尖的学府之一,1823年由史丹福·莱佛士爵士创办,明年2023年是建校200周年。新加坡人对于孩子考上莱佛士初院的自豪感远高于考上新加坡国立。我个人感觉新加坡的名校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学生的培养是综合全面的。我女儿进入Raffles JC后,经过几轮淘汰进入了对英文要求非常高的文科生常选的课程辅助活动(CCA,Co-curricular activity):“模拟联合国(MUN,Model United Nations)”,这对于她的知识面拓展、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这期间,女儿由于对历史的兴趣,在主要科目学业繁重的同时,坚持选择了对英文要求较高的历史课,在JC2最紧张的一年去新加坡国立大学修了一门大学先修课程:地缘政治(Geopolitics)。张女士:陪读妈妈来新加坡的第一年是不能工作的。之后可以通过申请SP或EP准证工作。就我个人而言,最开始的几年,我没有工作,而是集中精力陪伴孩子,让她顺利过好语言关,考入理想的学校。女儿进入政府中学后,我开始慢慢地尝试做各种工作:从最开始的做原来的本行--建筑施工,到做各种part-time的工作。女儿中四时我辞掉工作,全力辅导女儿功课。女儿进入JC之后,我通过努力考试拿到了新加坡金管局(MAS)的保险理财咨询从业资质,入职英国保诚保险公司(新加坡),几年内,先后给几百名客户提供了保险及理财咨询服务。2021年由于业绩优秀,获得公司Top15%的Star Club荣誉,并在今年9月份去巴黎参加了保诚颁奖盛典。张女士无疑是众多陪读妈妈中的“人生赢家”,但是人到中年,来到陌生的国度,离开家人的帮衬,独自承担育儿的重任谈何容易?尤其是在疫情下,由于回国的困难,一些陪读家庭已经分离了一年以上,陪读妈妈的压力可想而知。一位陪读妈妈曾对我说,“为了孩子我愿意付出一切”。我想说,孩子是可贵的,但是每一位妈妈只有首先善待自己,才能养育好孩子。“羞耻感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法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 埃尔诺
航班熔断后,抱着不到三个月的娃,我们踏上了艰辛的回国之路
时隔两年,再得新冠,我选择了“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