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3个月,耗资20万,七旬父母艰难回国路

文摘   社会   2022-07-24 09:29   新加坡  
文章根据朋友口述的真实经历整理而成,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林女士走在自家的小区里,呼吸着上海湿热的空气,和经过的老邻居寒暄。
“回来了?”“回来啦,回来啦。”

眼前熟悉的景象、久违的乡音都让她无比安心——过去 3个月恍若隔世,这期间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总是提心吊胆,生怕接到坏消息:检测阳性、航班取消……

    

01


顺利出发

故事要从去年6月讲起。

去年6月,为了帮助儿子和儿媳照顾刚出生的孙子,林女士和老伴从上海来到了伦敦。虽然伦敦的疫情一度十分严重,但是凭着一贯的小心谨慎,林女士一家老小一直没有感染新冠。看着孙子一天天长大,老两口甚是欣慰。

由于访客签证只有6个月时效,老两口在申请了两次签证延期后计划今年3月份回国。

不巧的是,英国在3月份爆发了奥密克戎,日增病例达到了7-8万。由于疫情期间伦敦回上海没有直航。林女士的儿子刘先生(下文称“刘先生”)特意为他们选择了芬兰航空的航班,行程是:伦敦—赫尔辛基—上海。从历史记录来看,这个航线是熔断次数最少的。

按规定,从英国回国的人员需在行前7天开始自我监测直至申请健康码当日,在登机前48小时内完成核酸和血清抗体各一次检测,由此申请健康码。

在儿子的帮助下,林女士和老伴顺利地完成了这一流程,在临行前成功拿到健康码,登上了伦敦飞往赫尔辛基的航班。

赫尔辛基万塔机场
  
    

02


    
检测阳性

对于需要转机的归国人员来说,这只是完成了旅行的第一步。疫情期间在第三国的转机也需要核酸检测。

老两口经过4个小时的飞行抵达赫尔辛基时,已是深夜12点,一下飞机便马不停蹄地去做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

接下来便是等待结果。由于不能出机场,老两口只能在机场上的座椅上凑合一晚上,但心想着第二天便能回上海,也无所谓了。

第二天早上8点,林女士得到核酸结果的时候,有点懵——语言不通的她起初只是觉得工作人员的表情有点不对劲,后来在同航班的中国人那里,她才再次确认了结果阳性的消息。

她和老伴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最近一周没出门,也没有任何症状,怎么就“阳”了呢?

她的本能反应是检测结果不准(假阳性),她和儿子打电话想着能否重新检测:回上海的航班是当天晚上6点起飞,如果重新检测为阴性说不定还有机会赶上航班?

 机场检测点

事实证明,检测结果是准确的。在伦敦的刘先生也很快出现了症状——全家都中招了。当然,林女士和老伴也没赶上当晚的飞机。

一时间,林女士感到万分无助: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国家,感染了新冠,语言不通,回国无门。该怎么办?

好在,林女士和老伴并非这次航班里唯一感染的乘客。此次航班一共6人感染,按芬兰的防疫规定需要先在赫尔辛基指定的隔离酒店隔离5天以上。

老两口跟着其他需要隔离的人一同前往隔离酒店。途中,他们遇到了当地的华人志愿者张女士,并留下了联系方式。这次萍水相逢也成了他们不幸中的大幸。

    

03


    
           
               滞留芬兰

既然“中招”,就要做好在芬兰滞留一段时间的准备了。不过要滞留多长?大家心里都没底。

此时,机票的处理成了难题:这年头,“抢”到一张机票实属不易,首选是换日期,但是因为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转阴”,一时也无法确定换到什么日期。不过,刘先生很快得知,芬兰航空可以换的最早航班是7月,也就是4个月之后。当时,他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父母要在芬兰滞留4个月的。于是,他选择了退票。

在隔离酒店住了10天后,林女士和老伴的新冠症状基本消失了。虽然他们还没有“转阴”,但是按照芬兰的规定,他们已经可以离开酒店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顿顿吃西餐、没有室外活动的酒店隔离是异常艰难的。林女士和老伴也想尽快离开酒店,但是在这举目无亲、语言不通的地方如何找到房子住呢?

此时,在机场碰到的志愿者张女士为他们提供了住所。这是张女士的一个小公寓,这段时间刚好闲置。林女士便欣然租下了这个公寓。从酒店搬到公寓后,老两口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至少可以自己做一些合口味的饭菜了。

事后证明,这个决定是很明智的。他们后来得知,一位一直居住在隔离酒店的“病友”花了很长时间才“转阴”,之后又“复阳”,迟迟无法回国。可以想见,聚集了大量“阳性”患者的酒店内很难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04


    
           
                等待“转阴”

按照规定,康复人员在确诊一段时间以后可进行排查检测。排查检测包括两次间隔1天的核酸检测及一次肺部X光检查,结果阴性后可以开启14天健康监测。

老年人转阴的时间相对较长。林女士和老伴在小公寓安顿下来后,也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但最终这个长度还是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这期间,除了吃饭睡觉,检测是他们的头等大事。然而,他们一次次满怀希望而去,一次次失望扫兴而归。

为了尽快转阴,林女士在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甚至在每次检测之前发明了一套“仪式”:掸尘祷告、沐浴更衣。总之,一切可以增加“转阴”几率的办法都试了个遍。

在伦敦的刘先生也在为父母想办法。他研究了在赫尔辛基的所有检测点,搜索网上的各种信息,竟然发现:父母一直去的那个检测点是结果阳性率最高的,难道是这个检测点的CT值比其他检测点更高?这显然无法验证,能做的是去其他检测点尝试。

两个月后,寒冷的赫尔辛基迎来了春季。老两口终于在另一家检测点拿到了连续两次的阴性结果。

赫尔辛基街头

    

05


    
           
                重买机票

拿到阴性报告后可以开始买机票了。没想到这又是一个更大的难题。要知道芬兰飞中国的航班一星期只有两班(芬兰航空和吉祥航空),且可能熔断。

刘先生发现,芬兰航空的官网上早已经没有近期飞上海的机票了。经过各种搜索,最后他在小红书的回国攻略上找到了一点信息:吉祥航空赫尔辛基飞上海的航班偶尔能一些机票流出——有乘客之前预订了机票,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取消了行程,便产生了“捡漏”的机会。

当然,买票也不是通过官方渠道,而是通过中介。

通过中介买票也有学问。中介分两种:一是国内的机票代理,二是芬兰当地的代理。不过,无论哪种价格都差不多。当初,刘先生为父母买的伦敦—赫尔辛基—上海的票是2万多一张,现在从赫尔辛基—上海的票已经涨到了6万多一张。

如今,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已经不算难事了。关键是这6万多一张的“捡漏”票还很难买到。因为其他乘客取消行程的情况根本无法预计,偶尔能流出一张。而刘先生要买两张票。父母这把年纪,在一起好歹有个照应,假如一个能走,另一个不能,问题更大。

于是,他一口气联系了好几个中介,告诉他们需要两周以后的机票。大部分中介的回复是两周以后基本没戏,三周后要碰运气,而且预订机票还要交付1-2万的订金。

虽然网络上也能查到中介诈骗的信息看,但是此时刘先生只能选择相信,因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父母回国了。

这天,伦敦时间凌晨1点,刘先生被手机铃声吵醒,原来是中介的电话,称有了两周之后两张机票,如果确定要再立刻加2万订金,并且在接下来的三天内把13万总价付清。

而在此之前一天,刘先生刚刚给这个中介支付了2万订金,付款时甚至收到支付宝“对方账号存在风险”的警告。刘先生迟疑了——连续要求支付大额订金、深夜电话、风险警告,怎么看都像是“诈骗”啊。


他在黑暗中思忖着,回想着中介的话,“刚好流出两张票5月22日的,比你之前要的还早了一周,要的话再交2万订金,马上给你定下来。不然几分钟之后就没了……”

他又想到在芬兰度日如年的父母,母亲有高血压,在隔离、滞留的日子里整天提心吊胆,常常失眠。他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买不到票,等父母滞留满6个月再把他们接回伦敦(离开英国6个月后可以重新申请探访签证),至少一家人能在一起。

就这样天人交战了一番,刘先生还是支付了订金。虽然网上提醒大家不要通过中介买票,可问题是官方网站根本没有票!

付全款时,刘先生又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他的支付宝上没有足够的人民币现金,而父母也不会操作网上银行。于是,他只好问亲戚朋友借钱。好不容易把钱凑齐却又发现自己的支付宝因短时间内频繁收付款而被封。最后终于通过银行转账把中介要求的时限内把13万现金汇出。

付款后,刘先生用中介给的机票信息在航空公司官网上查到了父母机票的对应信息,此时他心中的大石头才落了地。

    

06


    
           
              有惊无险

有了机票后,回沪之行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通过出发前48小时内和24小时内的两次核酸检测,二是航班不被熔断。鉴于第二个因素完全不可控,接下来只有尽力把两次核酸搞定了!


由于航班时间在一个周日,因此特别注意检测点是否正常开门。

依据房东张女士的信息,周日开门的检测点只有一家,就是传说中阳性率最高那家。这个消息无疑给刚刚看到希望的林女士泼了一盆冷水。之前“屡测屡阳”的阴影笼罩在她的心头,她不禁喃喃自语:难,太难了……

好在细心的刘先生通过网上搜索又找到了两家新开设的检测点且周日也开门。为了保险起见,他让父母在这两个检测点都做检测,以防周末拿不到检测报告的情况。

果然,两家检测点中只有一家准时出了周六检测的报告,结果为阴性。周日,老两口一大早赶到了出报告快的检测点,早早做完检测等报告。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从上午等到下午,林女士的报告迟迟出不来(老伴报告已出)。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两口心急如焚,却无法和工作人员沟通,情急之下只得向房东张女士求助。好心的张女士二话不说就赶到了检测点,向工作人员询问,终于发现是检测点把林女士的姓名输错了,导致系统无法识别信息。

拿着新鲜出炉的阴性报告,老两口终于申请到了健康码,顺利登上了回上海的航班。

事后他们才得知,此次航班之前两周和之后一周的航班全遭熔断。在经历了种种不幸后,这一次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他们。



从3月初到5月底,林女士和老伴的这条归国之路走得实在艰辛。且不说时间长,耗资大(机票+租金+检测费用),单单是每一次检测、等待、买票都像是坐过山车一样惊心动魄。对于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这种心理上的重压甚至超过了病痛的折磨。

疫情时代,分离不易,团聚更难。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是至少可以把普通人的故事写下来,或许可以给面临同样困难的人们带去一点安慰和建议。



— END —



亲们,如果觉得好看就转发朋友圈吧!

当然,能关注我就更好啦:)

往期回顾

新加坡日增又破万,很多人不care,我却做不到

看冬奥,你是不是也有这些疑问?

父母必须教会孩子的一件事

小学生的“爱情教育”长什么样?

游牧民族在小坡
在教育内卷的洪流下,相信孩子能被“精心地散养”。在日益割裂的世界里,保持冷静思考与克制表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