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刷过题的他,竟拿了奥科金牌
文摘
育儿
2024-04-07 15:14
新加坡
年前和兔兔爸妈在小坡聚餐,发现他们一家人习惯用常州方言聊天。兔兔更是坚持在席间讲常州话,好几次把我们的普通话聊天带回了熟悉的家乡方言。这让只会说“偶弗晓则(我不知道)”的某娃有点纳闷,毕竟我们家已经太久没有讲方言了。这也是大多数在海外生活的家庭的选择,面对中文和当地主流语言(英语等)的双重要求,我们让孩子放弃了方言。说实话,这很实用主义,毕竟方言不用考试。但兔兔爸妈比较“任性”,他们一家从国内到荷兰、到英国,再到新加坡,一直保持着在家说方言的习惯,因此他们的儿子12岁的兔兔也说着一口正宗常州话。兔兔爸妈的任性不止于此。当年兔兔没有上培训班,“裸考”过了GEP(新加坡天才班选拔)第一轮,当其他孩子利用最后两个月冲刺补习的时候,兔爸兔妈还是一贯的佛系。兔兔第二轮继续“裸考”,结果考完回来表示一头雾水,自然也没有通过。兔兔小五搬家转学之后成绩浮动很大,兔妈曾犹豫要不要给兔兔报补习班,最后还是没报——兔妈说自己保持了初心。哪怕是兔兔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报名了NUSH(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的奥林匹克科学竞赛,兔兔爸妈也没有让兔兔为了准备竞赛而刷过题。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兔兔竟然拿到了奥科比赛的金牌。让我们来听兔妈讲讲他们养育孩子的故事。 (以下为兔妈杨老师的文字) 我们这一代当父母的,应该都纠结过要不要当虎妈,该不该鸡娃。经过各种网络论坛和朋友圈调研之后,我和兔爸深感自己虎不起来,不如放过彼此、享受亲情吧。但放过不是放手,相对于盯功课和投资补习班,我们把时间和金钱花在了别的地方,也摸索出一套基于孩子兴趣的 “任性科学养娃法”。从小,兔兔的节假日大部分都离不开动物园和水族馆。动物园水族馆的年票套餐是我家雷打不动的开销。出门旅游的话,名胜古迹可以不去,但是当地的动物园或者水族馆一定要逛。小时候娃确实分不清自己看的是什么,现在回忆起来记忆也已经很模糊了,但应该就是一次次的累积让兴趣扎根萌芽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从看热闹变成了看门道。不同动物来自什么地区,什么气候环境,演化出了哪些生物特征,他能说得头头是道。面对水族馆里偌大一缸鱼,我看着眼花缭乱,他每次却会有目的地寻找特别的种类,或者试图发现新的变化。有些场馆对于年票或者会员会提供相应的活动,比如新加坡的海洋馆以前会定期举办探险,在馆内设置一系列打卡点,让小朋友去寻找并解决问题,收集勋章。即便是往返的路途上我们也没闲着,沿途的动植物都会成为观察的目标或者讨论的话题。
即便是年票在手,我们也做不到每周都出门玩,此时书本、动画片和纪录片就是最好的补充。新加坡各个社区都有图书馆,小朋友能免费借阅,按照阅读年龄和类别,有非常细致的分类可供选择。有时候附近图书馆没有想要的书,还可以通过预约从其他区调阅。我们也爱逛书店,每次去就像寻宝游戏,期待着能不能发掘到有趣的新书。BBC的各种纪录片也是宝藏,优美的画面加上富有感染力的旁白,对我这个陪看的来说都是十分惬意的享受。对娃来说,最激动的时刻是书本和屏幕上看到的,在生活中亲眼验证;而场馆中见到的小动物们在书本和屏幕里面突破了时空限制,展示了更多的自然之力。除了拓展知识,另一个收获是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娃在闲暇时不用我们督促就会拿起书本。对于娃的兴趣爱好我们会尽力支持。比如他有阵子很喜欢恐龙,我们就及时补充了大量相关的书和纪录片,甚至带着他把附近图书馆相关的书都看了一个遍。Pokemon最流行的时候,也会带着他走遍附件的站点搜罗高级别怪兽。兴趣确实能成为孩子的驱动力。娃小时候怕水不肯学游泳,在他表示自己想做海洋生物学家之后,我们指出不会游泳怎么接近海洋生物呢,于是他克服了恐惧开始尝试游泳,并且从中找到新的乐趣。
玩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娃对中文学习欲望不强,队友就给他介绍了三国无双游戏,之后又教他玩三国杀,这激发了他了解三国人物和背景的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带着他开始读简化版的三国演义。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娃的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对于看电视和玩游戏,我们并没有很反感,甚至还主动给他提供资源。堵不如疏,与其天天防着孩子,不如引导他做出更好的选择。很多家长把幼儿园的娃送去早教中心,其实很多卡通片更早就开始做早教。BCC幼童频道的Alphablocks是自然拼读启蒙和Numberblocks数字启蒙,Little Einsteins着重文化和科普,而且每一集都很短是适于儿童身心的长度。游戏也是一样,一些游戏可以帮助逻辑训练,给机器人和编程打基础的,比如乐高的EV3,game builder garage。动画和游戏也是娃社交的必须。我们也不希望孩子真的成为书呆子,同学朋友之间流行的漫画和游戏,我们都支持他去参与和了解,最好还能成为“专家”。而且这些游戏也有可以发掘的地方。例如Pokemon,里面每一种怪兽都来源于现实的动植物等,可以去发掘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养孩子实在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开始队友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培养娃的兴趣爱好,让娃看自己从小喜欢看的动画片,玩自己喜欢甚至一直向往的玩具, 如今玩游戏也有需要儿子出手相助的情况。小时候,我们跟他在路上做问答游戏,我还能找到他不知道的知识点,现在在自然科学方面几乎变成了他单方面的对我输出,我则继续在人文历史方面占优。当然我期待着他在跟我们的对话中全面占据上风的一天。兔兔小五这一年,学校推荐参加了几个科学比赛,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的IVP(Innovation Programme),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NUSH组织的奥科,立化中学组织的West Zone Junior Science Whiz Challenge,兔兔分别拿到了distinction,金牌和团队第三名。朋友们问起是培训的,怎么说呢,没训过但又好像一直在训着,大概就是真热爱吧。作者自我介绍:杨老师其实不做老师很多年,可遇事爱做学习总结的习惯却保留了下来。当过北漂,后来又去欧洲漂了几年,最近终于落户新加坡。
我在新加坡一个月内报警两次
三项DSA被拒后,她凭实力考入莱佛士女中
这里的人,脚底下曾经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