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即将取消入境隔离,历时三年的边境管控将随之结束。
都说互联网的记忆只有7秒。这三年中许许多多的离别、等待、团聚也将随风而去。
然而,哪怕是为了忘却,也值得把曾发生过的故事记录下来,但愿每个个体所承受的化为人性中的善良。在以后的日子里,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感谢老同学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分享出来。
2021年圣诞节,我们计划举家海归,预订了四个月之后东航从纽约出发的机票。虽然在美国这十来年,早已习惯了往返两国之间的长途航班,但这次由于队友先行回国工作,我需要一个人带着两位老人、两个孩子和所有家当跨国搬迁,心中多少有点忐忑。再加上当时美中航班执行“五个一”政策(一航一国一线一周一班),航班数是疫情前的10%不到,还要面对每月一次抽签决定的取消,检测要求是出发前两天的双阴新冠病毒检测。到了2022年一月,德尔塔变种肆虐,航班屡屡熔断,检测政策进一步收紧,出发前7天内要在出发地指定机构做两次核酸和一次不知所云的N蛋白检测。好在我们住在纽约城外四十分钟车程的地方,来去方便,还没有太过紧张。直到1月22号,美国因为熔断对美方航司的影响,反制取消了44个中国航司的航班,我的航班赫然在列。接到消息的那一天,人在纽约,42街的穿堂风吹的脸上摆不出表情,心里大大的问号,why me?当时的我不知道,这一路上,还有更多的问号。 美国对熔断的反制增加了中国航司航班的不定性,我转而研究美国航司的航班。毕竟是带着两位老人两个孩子还有一堆行李,又要提前7天去出发地,我选择了从离纽约最近的底特律出发的达美航空,并在底特律市郊的安娜堡定下了7天的airbnb,既能让一大家子住得舒服,又能解决做饭的需求,减少感染的可能性。时间来到3月底,因为怕感染,出发前与朋友们只是戴着口罩匆匆一别,带着伤感启程。降落在底特律机场收到的消息却让我顾不上感伤——达美航空无故取消了4月1日飞往中国的航班,给我们一周后的航班加上了一重不定性。我们尽量保证乐观的心态完成了出发前7天的检测,这份乐观在4号5号达美突发取消了一系列航班后变成了恐慌。这样无底线的行为下,所有的投诉,据理力争,都是徒劳。微信群里的飞友们,有打道回府的,有转战美国其他出发城市的,甚至有干脆飞到夏威夷旅游散心的, 我们也面临留在底特律等航班,回新泽西等航班或者从其他城市出发回上海的选择。理科生立即画了个表,和远在上海的队友一番讨论之后,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方案定了,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所有的美中航班,一票难求而且是天价,而我们需要5张!一直关心我们的一位好友,提出了用里程换票的思路。4月5日当晚,几位好友陪我们熬了半夜,耗尽了几位空中飞人的里程账户,终于拿下了4月16日出发的五张票。
第二天,机票代理确认航空公司放票,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还没等松一口气,4月7日,知名航空博主“北美票帝”发文,中国要求美中航班上座率下调为40%,这就意味着,航空公司会“踢人”,而什么时候通知,按照什么标准,却无人知晓。尽管这个消息在当时还只是个传闻,我还是丝毫没有犹豫地订下了PLAN B:4月18日从 洛杉矶飞厦门。之所以把日期定在4月18日,是因为中国大使馆要求必须在出发地做提前7天,提前2天和提前1天的全套检测,即4月16日的航班要求4月9日在旧金山做第一次检测,4月18日的航班则要求4月11日在洛杉矶做第一次检测。两个行程中间相差两天,给我们全家足够的缓冲从旧金山赶往洛杉矶。4月8日,这个原本应该是全家高高兴兴登上回国飞机的日子,我们跨越了半个美国,经芝加哥转机来到了旧金山。亲戚接机,好朋友全家带着各种吃的喝的用的来住处看望我们,让颠簸中的我们安心不少。4月9日做完旧金山航班的第一次检测后,终于在4月10日听到了靴子落地的声音:爷爷的座位被踢了,剩下的四位保留。收到电话的我却异常镇定,立即做了两件事情:向美联航客服电话说明我们的情况,希望能给一个例外;给洛杉矶中领馆发邮件,希望领馆能够接受旧金山的检测结果作为出发前7天的第一次检测,给我们留一些制定方案和往洛杉矶赶路的时间。美联航客服耐心的听完了我的诉求,表示目前爱莫能助,但是会不断查询系统为我留心,并且告诉我他的名字John。中领馆除了一封模版回复外几个小时都没有回音。我知道希望渺茫,如果要从洛杉矶出发,必须在4月11日赶到洛杉矶做第一次检测。再次复核方案,我们最终决定由我带孩子们4月16日坐美联航从旧金山飞上海,爷爷奶奶4月18日坐厦航从洛杉矶飞厦门。4月11日爷爷奶奶去洛杉矶做第一次检测后回旧金山,全家人一起在旧金山住几天,4月16日全体去机场,我带孩子们飞上海,爷爷奶奶去洛杉矶由旅行社接待完成剩下的三次检测后4月18日飞厦门。机缘巧合,和朋友吐槽的时候居然得知他的一位同事也会搭乘厦航的航班,可以顺路照看一下爷爷奶奶,算是一剂定心丸。从来不相信奇迹的我,永远不会忘记4月11日上午来自美联航的电话。接通之后,一位男士温柔的声音,“我是John,希望您还记得我,我们有位置可以恢复被取消的那一张票”。这天大的好消息就像一双有力的大手,把千斤重担从我疲惫不堪的肩膀上卸下。事情从这一刻开始有了转机,临行前的检测十分顺利,上机前甚至用上了好朋友的升舱卷,真正“躺平”了整个旅程。2022年春天,我们跨越了大半个美国,耗时近20天回国。当然,降落在4月中的上海之后,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半年多后,回头去看,在我过去三十几年循规蹈矩,平淡但是顺风顺水的人生中,从来没有被如此考验过。切身体会了什么是如坠冰窟,欲哭无泪,也亲身验证了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硬道理。而这些“办法”,除了家人的付出,孩子们的配合以外,都来自朋友的支持甚至是陌生人的善意。好邻居送来床垫让我们最后几天不至于睡地板,好同事拍拍胸脯应下一堆收尾任务,机票代理二十多天里不分白天黑夜耐心和我一起分析各个方案的利弊,安慰我,在我对厦航的方案举棋不定时告诉我,她会把爷爷奶奶的洛杉矶行程安排好;好朋友们在我需要大量里程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发给我账户密码告诉我尽管用,好闺蜜两口子最后一天凌晨大雨里把我们全家送到机场,美联航客服的耐心聆听并及时跟进,Airbnb的房东在我不抱希望的询问能否退订一晚时告诉我没问题亲爱的。作为个体在严酷荒谬的大环境下的无力感,因此被稀释了很多。撇开疫情,撇开政治,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而言,是满满的一课。失望,应变,坚持,妥协,这些捶打让人清醒,让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