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乒乓崛起的“神助攻”——中国旅日教练

旅行   2024-08-11 10:13   日本  

8月10日晚,日本女乒与中国女队以一场精彩绝伦的冠军争夺战为巴黎奥运的乒乓球比赛画下完美句点。虽然中国女乒以大比分3:0的绝对优势拿下比赛,第五次夺得女团奥运金牌,展现出无可争议的王者之风,但所有观看比赛的人都不难发现,日本乒乓的水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接近中国。


日本乒乓崛起的“神助攻”——中国旅日教练


旅日公众号此前推出了“日本女乒三剑客”的系列报道(早田希娜:大器晚成的“日本一姐”张本美和:万众瞩目的“未来之星”中国教练评平野美宇:不是天才的“天才少女”)。从三人的成长经历中不难看出,“中国”是她们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一个无法忽略的关键词,而这在日本乒坛绝非偶然。


从福原爱到水谷隼、石川佳纯、伊藤美诚,再到本届奥运会日本男队选手张本智和、松岛辉空……绝大多数能够在国际乒坛扬名立万的日本球员或是身后站着一位甚至是几位、几十位中国教练,或是拥有去中国各类球队机构训练、参加中国乒乓球联赛的成长经历,或两者兼而有之。中国对日本乒乓球影响之大远超人们的想象。


刘杨怀抱幼儿园时期的福原爱。


1990年前后,原中国国手、亚洲冠军刘杨经前奥运冠军陈龙灿的介绍,认识了福原爱的父母并成为福原爱哥哥的专属教练。再后来的故事经过媒体的一次次书写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因为要陪伴哥哥练球,妈妈不经意间冷落了小女儿。3岁8个月的福原爱为了争取到大人更多的关注而强烈要求学打乒乓球。


刚开始站在箱子上面才能够到球桌的小姑娘在刘杨教练一天四到八小时、全年无休的严格训练下,连拿七届小学生全国冠军。加上形象可人、性格活泼、表情丰富,福原爱迅速蹿红,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天才乒乓球少女爱”。那时,日本国内外的比赛,凡是小爱所到之处,日本媒体便会蜂拥而至,所有摄像机和照相机的镜头无时无刻不在捕捉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赞助商、广告客户更是纷至沓来。


现役时期的原爱走到哪里都会遭到本媒体的围追堵截。(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在福原爱爆红之前,日本乒乓经历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低谷期:虽然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人因成功研发出新式武器——海绵套胶而称霸国际乒坛,生生地将乒乓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搬到了亚洲。但随着中国乒乓的强势崛起,日本乒坛逐渐凋零。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乒乓球在日本成了不折不扣的“冷门运动”。


中国前国手李隽1992年来日本打球。当时有日本人听说她是“打乒乓球的”,一脸错愕地问:“打乒乓球还能当职业吗?”乒乓球在彼时日本的“不受待见”可见一斑。后来,李隽创建了自己的乒乓球俱乐部,着力培养年轻选手,但“根本招不来身体条件好的球员。身体好一点儿的孩子都去踢足球、打棒球了”。


日本列岛掀起乒乓热。


福原爱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局面。“像早田希娜、平野美宇这个年纪的球员都是看着福原爱的背影长大的。”李隽回忆说,得益于福原爱的超人气,电视台开始大规模地转播国内外的乒乓球比赛,不仅小爱本人就连日本乒协的收入都跟着一起迅速增加。这不仅使本来就有志于乒乓球运动的人大受鼓舞,也令许多原本不了解乒乓运动的人意识到,原来乒乓球也是可以作为孩子改变命运的一条路径进行考虑的。渐渐地,一股乒乓热潮开始席卷日本列岛。


送孩子学打乒乓球的日本家长无论自己懂不懂球很快就会发现,同样的乒乓球,中国教练教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福原爱便是最好的例证。左手握横拍反手生胶打法的刘杨让右手握横拍的弟子也反手打生胶,而且选用的还是中国生胶。这样打出来的球就要比日本生胶更沉,让对手更加难以适应。同时,她严格要求福原爱在比赛中主动组织进攻,绝不能有保守思想……刘杨近十年的调教为福原爱日后的大放异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她离开之后,河南队的黄智敏、北京队的魏京生、辽宁队的汤媛媛……多达数十位的中国教练接力般一路陪伴,直至福原爱退役。可以说,旅日中国教练群体是打造福原爱传奇最重要的幕后英雄。


来自辽宁省队的汤媛媛在比赛中福原爱做场外指导。(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那么中国教练和日本教练的教法到底有何不同呢?“同样的一个球,日本教练只会告诉运动员这是上旋球或是下旋球,至于这个球应该怎么接,需要运动员自己去琢磨。而中国教练会明确地告诉运动员接上旋球或下旋球的不同要领。”李隽认为,日本教练更注重培养运动员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中国教练更看重运动员基本功的养成,指导也更加细致严格,两者各有所长。将两者结合起来也许是最理想的状态,“张本兄妹就是最好的例证”。


对此,来自广西省队的石小娟教练有着不同的认识:“日本人以前老说,中国教练教出来的都是‘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可我们的王楠、张怡宁比哪个日本球员笨了?”在东京开球馆已有十五年之久、为日本国家队输送了多位全国少年冠军选手的石小娟坚持认为,在运动员心智、技术风格都还没定形的时候,中国教练把最正确的技术要领和战术思想“输入”到他们脑中是更高效的训练方法。“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能学会独立思考。”


石小娟拥抱勇夺全国少年冠军的弟子。


无论业内如何争论,在中国乒乓健儿大量东渡之后,日本乒乓球水平实现飞跃性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以1985年两名前国手陈莉莉(曾多年担任石川佳纯的专属教练,后又指导过平野美宇)、谢春英加盟日本职业联赛为起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源源不断地登陆日本。他们先是加盟各职业俱乐部或高中、大学的球队,征战日本各级联赛,带动了日本国内乒乓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刘杨至今记得,自己刚到富士通俱乐部练球时,“现役的日本男队员打不过我这个退役多时的中国女队员”。


后来,其中的一部分人归化入籍成为“海外兵团”,代表日本国家队出征国际大赛,迅速提升了日本队的国际竞争力。如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改名小山智丽的前世界冠军何智丽力压邓亚萍赢得女单冠军。那场颇具话题性的比赛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被老球迷们津津乐道;2000年,改名伟关晴光的前奥运冠军韦晴光在马来西亚世界锦标赛上和队友一起为日本赢得男子团体第三名;2001年,北京队改名羽佳纯子的李隽携手河北队已改名为高田佳枝的樊建欣在大阪世界锦标赛上摘得团体铜牌。那可是日本女子乒乓球队十八年来的第一枚国际大赛团体奖牌……。


中国前国多次代表日本队参加国际大赛。


再后来,中国球员陆续退出现役走向教练岗位。从手把手教四五岁萌娃握拍的基层俱乐部到少年团、初高中及大学校队、职业俱乐部球队直至日本国少队、国家队,从东京到大阪、名古屋、仙台、福冈、冲绳……中国教练遍布日本全国各地的各级别球队。与此同时,日本乒乓迅速开启“天才少年”、“天才少女”层出不穷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日本本土选手在各种国际大赛中摘金夺银。最近几年,日本乒乓球队尤其是日本女队已具备了“一队之下、万队之上”的强劲实力。


当然,一个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提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资金投入、体系建设、全社会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都至关重要。但数量众多、水平高超的中国教练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与日本乒乓的迅速崛起之间的因果关系想必是任何人无法否认的。


中国乒乓健儿为何独爱东瀛?


在日本到底有多少出身中国的乒乓教练?这恐怕是一个无人能给出准确答案的设问。笼统地说,数以百计,大抵不会有错。为什么有这么多中国乒乓健儿钟情东瀛,不辞背井离乡、跨海而来呢?这还要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体育界的一个特殊现象——退役运动员“公派出国”说起。


1991年初夏,汉城奥运会男子双打冠军韦晴光携妻子、前广西省乒乓球队主力队员石小娟由北京飞往日本福冈再乘车辗转抵达熊本,加盟九州最大的一家经营超级市场的公司——株式会社寿屋的旗下球队,开启自己的异国奋斗历程。石小娟介绍说,当时寿屋球队希望能邀请中国球员加盟增强球队实力,就通过日本乒协找到中国乒协。时年29岁的韦晴光之所以会被选派到熊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出身广西,而熊本县与广西省又恰好缔结了友好关系。“当时除了日本很多国家都来中国要人,像德国、法国等。去哪个国家,运动员是没有选择权的,全部服从组织安排。”


中国前奥运冠军韦晴光率队勇夺日本T联赛冠军。


对运动员个人没有选择权这件事,陕西省队的前国手李雁有着更深刻的体会。1987年进国家队的他1991年被派往土耳其,代表当地的俱乐部征战欧洲冠军杯乒乓联赛。1994年,李雁从土耳其回国休假期间突然接到通知:不要回土耳其了,直接去日本打联赛。尽管很多私人用品都还留在土耳其,但是组织的决定必须无条件服从,他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来到了日本。


三十年后回想当年,李雁指出,那种情况也是特殊的历史时期决定的。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那段时间,中国经济还相对落后,运动员被公派出国除了通过体育交流增进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之外,还肩负着另外一个经济使命——为国创汇。像他在土耳其俱乐部打球的月薪是4800美金,其中4000美金需要上交给国家,个人留下800美金。考虑到当时公派出国的运动员数量众多,创收的外汇在国家建设中应该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从1994年到2024年,李雁(左三)已经在日本度过了整整30年。


事实上,那时除了乒乓球之外很多运动项目都在向海外输送运动员。像前足球国脚迟尚斌、沈祥福、高升等人也都曾被公派到日本的足球俱乐部踢球。从国家层面来说,派遣运动员出洋不仅可以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获取一定经济效益,还能配合国家的外交战略,可谓一举多得。对于运动员来说,出国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是改善生活的良机。


“当时在国家队,世界冠军的工资是每月150元人民币,我有世界第三的成绩,所以工资是130元,没有成绩的队员工资更少。来日本打球,一个月的工资是30万日元,约合二、三万人民币,比赛赢球后还有另外的奖金。两者相差十分悬殊。”李隽回忆称,当时的运动员都愿意出国,但国家对运动员出国有着很多严格的限制,“国家队男运动员28岁以上,女运动员25岁以上。所有人出国都必须经过乒协的批准”。


1980年刘杨代表中国国家队勇夺亚锦赛女团、女双冠军和女单、混双亚军。


石小娟也记得,当时每年国内都会派专人来日本收钱。有一年为了交钱,她和韦晴光专门从熊本赶到四国。后来听国内来的同志说,“国家在考虑以后拿过国际名次、为国争过光的运动员可以不再上交工资,而没有拿过成绩的运动员还要继续交”。但不久,所有运动员都可以享受全额工资和奖金了。这一方面是国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国内观念的转变——运动员的个人权利和价值获得了更多的尊重。


此后,退役国手转战日本的步伐还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前世界冠军王涛、乔红、刘伟等名将都曾有过打日本联赛的经历。只不过,这些选手只是在日本进行了短暂停留后就又回国了——彼时国内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待遇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1988年,韦晴光与陈龙灿搭档获得汉城奥运会男子双打金牌,得到的奖金是两万元。仅仅时隔四年,邓亚萍等人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冠后每枚金牌的奖金就已高达100万元。韦晴光和队友在私下里开玩笑时说:哎呀,早生了四年!


当然,作为曾经的世界名将。韦晴光、李隽们也有机会回国发展。但是因为来日本时间已久,考虑到儿女就学等现实问题,他们最终选择继续留在了日本。


来自辽宁省队的韩阳(左一)曾经作为日本男队的主力征战奥运会。(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就在国手们纷纷来日征战职业联赛的同时,中国各省队球员也被日本大举引进高中联赛、大学联赛,“只要球队引进中国队员马上就能赢球”已是日本乒乓球界的一种共识,各级别的球队纷纷前往中国物色人选。“说到底,日本乒协能要来这么多中国高水平的运动员关键原因还是当时中日关系正值蜜月期。”石小娟回顾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属东亚乒乓强国的韩国却从没有中国运动员奔赴,原因只有一个——当时中韩两国尚未建交。中国乒乓名将焦志敏与韩国国手安宰亨1989年喜结连理甚至需要前往第三国才能办理结婚手续。


可以说,中国乒乓健儿是肩负祖国的嘱托,作为友好使者来到日本,而后又为推动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未来国际乒坛,中日谁主沉浮?


今年在巴黎奥运和釜山世锦赛女团决赛上,中日两国接连奉献了两场激情四射的对抗,让全世界的球迷看得惊心动魄。事实证明,虽然中国乒乓球队的世界霸主地位仍然牢不可破,日本队却在迅速缩短与中国之间的差距。在不久的未来,日本是否可能取代中国而成为世界乒坛的新霸主呢?对此,旅日中国教练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至少最近十年,不太可能。在他们眼中,中国乒乓的优势过于显著。


中国女乒喜提巴黎奥运女团金牌。(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首先,在人才储备上日本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刘杨记得,平野美宇去天津队训练,队里有两名同龄运动员她始终打不过。但当出生于2000年的平野作为日本主力在国际赛场上奋勇搏杀时,天津这两名实力比她更高一筹的球员却早早结束了现役运动员的生涯——在中国几十支省级球队里,具备同等水平的同龄运动员有几十甚至上百人。这些人经过反复竞争筛选,只有实力最为强大的人才有机会被世界看到,例如同样出生于2000年的孙颖莎和出生于1999年的王曼昱。所以,在国际大赛中中国选手面对日本选手保持很高胜率(莎莎对早田甚至保持16全胜的战绩)绝非偶然。


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中国有体制优势。日本国家队在国际大赛前只集中训练很短的时间,平时运动员更多的是在一个由教练、陪练、医生、数据分析师等六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里训练。而中国国家队运动员常年集中在一起。队里汇集了一批世界顶尖水平的教练、陪练,其学习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日常的训练质量均远胜于日本。


来自河北省队的刘洁(中间)曾出任日本女子乒乓球队教练,带领球员在国际大赛中屡获佳绩


当然不能否认,日本乒乓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日本在青少年选手培养方面已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选手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实施的精英培养模式成才率相当高。


此外,日本乒坛的“世家势力”也不容小窥。本届奥运持P卡入场的17岁小将松岛辉空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辉空的父系和母系家族从祖父辈甚至是曾祖父辈开始就是清一色的职业球员,球技一代更比一代强。松岛祖父为了提高儿子的球技,很早就带着辉空的父亲卓司远赴中国拜师学艺。辉空的父母退役后接手祖传的球场——田阪桌球会馆。在那里,辉空兄妹四人都是2、3岁即开始学球,各个享有“神童”美誉。


在最近的一系列国际大赛中,松岛辉空给樊振东、王楚钦等中国主力都制造了许多麻烦,气势逼人。其妹美空则以11岁之龄拿下世界U13冠军……放眼日本乒坛,像松岛-田阪家族这样的乒乓世家俯仰皆是。谁能保证日本人不会靠着这种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匮”的愚公精神,积几代人之功培养出一两位横扫国际乒坛的“大魔头”呢?


儿时的松岛辉空就被视为“乒乓天才”。


另外,中国乒乓自身也绝非没有隐患。从日本回到中国已经整整十年的任冬作为活跃于一线的基层教练深深感受到了整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大环境对乒乓球运动产生的深刻影响:为了片面地追求盈利,很多培训机构罔顾乒乓球的对抗性训练规律,过分提倡一对一私教课;更有一些机构为了追求眼前的成绩让年龄很小的学员每天坚持7至8个小时甚至10小时的训练,荒废了学业,严重影响了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健康成长;过去,很多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希望通过竞技体育改变命运。现在一切商业化运作以后,就把这个群体挡在了门外。出身优渥家庭的孩子又有多少吃得了竞技体育的苦呢?现在出路选择这么多,家长们更愿送孩子出国留学而不是走成功概率如此之低的竞技体育之路。


来自上海队的任冬曾是早田希娜的主管教练。


巴黎奥运上,61岁的倪夏莲、58岁的曾志英一不小心就成了网红。虽然身披异国战袍,但她们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对人生不设限的拼搏精神,用另一种形式向世界证实了中国乒乓的强大。


在日本,作为同时代的中国乒乓人,刘杨、陈莉莉、李雁、李隽、石小娟们何尝不也是一个又一个的“倪夏莲”、“曾志英”?他们虽然没有现身赛场、大杀四方,却用双手将一批批日本球员托举到国际赛场上,成为“中国乒乓、世界共享”的践行者。


石小娟曾说,“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乒乓人是中国乒乓强大的最大红利享受者。所以,出了国以后的我们比过去更爱国,比任何人都更希望中国乒乓永远强大下去”。而这些散落天涯的中国乒乓人也借助小小银球在空中划下的那一道道完美弧线成就着各自人生的圆满。


往期精彩回顾


早田希娜:大器晚成的“日本一姐”


张本美和:万众瞩目的“未来之星”


中国教练评平野美宇:不是天才的“天才少女”


单向街・遇见・局外人——聚焦东京中国人书店


旅日四十载 不忘桑梓情——记日本图书出版界的第一位中国编辑唐亚明


5个中国普通孩子造访日本小学,全校师生的反应令人吃惊


从“莽撞鬼”到“孤勇者”——华人企业ECO・荣信在日本的成长故事


琢磨日本人的自画像:到底是“大日本”还是“小日本”?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⑱ 活出自己的人——流浪汉桂的传奇


全日空交出的中式航空餐考卷

旅日
以服务在日华侨华人为宗旨,提供在日生活的实用资讯,展现当代在日华侨华人的真实生活,并提供日本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