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有人称中国选手“这家伙”,竟然遭到日本人集体“网暴”

旅行   2024-08-07 11:01   日本  

这几天看巴黎奥运转播看得昏天黑地。自己喜欢的选手不论输赢,有一个想法总是不顾死活地涌入脑子:就算人有下辈子,干啥都行,唯独当运动员打死我也不干——这活太累太折磨自己了。


记得年轻时,每当遭遇一场考试,我都会想,但愿这是这辈子最后一次。人生之苦莫过于面临考试,感觉都像被抽干了整个身体一般备受煎熬,窃以为各种考试都是挑战极限的竞争形式,有违人性——人本是趋利避害的生物,活得好好的干嘛要跟自己过不去?


可是,体育选手偏偏选择的是一种天天奔赴考场的活法,往死里折磨自己,再去跟别人比试谁能整出奇迹。


巴黎奥运会盛大开幕(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奥运会当然称得上是现世最高等级的大考场。在这里可以万人瞩目,赢得掌声雷鸣,但前提是你须成为自我折磨灵与肉的超人。


说了这么多,我唯一想表明的意思是,选择当一名体育职业选手,简直就是拿最好的青春作践自己,做一名苦行僧。光凭这一点,每个运动员都配得上受到最大的敬重了。(难怪国外媒体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奥运会期间坐普通观众席观看比赛,四处奔波跟本国选手见面握手——不是总统大人赏脸,而是总统要靠选手赏脸蹭热度。)


那么,身处异国,借用日本人的眼睛看中国选手,会有哪些运动员的表现超越国籍和文化,受人尊敬呢?这是今日想聊的话题。


这次奥运会带来的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是:它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选手刻板僵化的印象,帮助中国人走下“神坛”,让选手们反倒有了更受尊重的理由。


过去,在不少日本人眼里,中国运动员只是弘扬国威的工具,全然没有自我,是被国家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部件。所以,他们的表演越是无懈可击,越是个人被牺牲带来的悲剧,金牌也被视为受虐的证据。


体操运动员苏炜德在比赛中出现失误


可是这届男子体操比赛,中国选手苏炜德两次失手落杠掉链子,让日本人弹冠相庆之余,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惊,由此发现在中国选手身上出现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变化。一篇采访日本著名电视主持人德光和夫的文章题目便是见证——巴黎奥运,“最大的惊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至今你没见过的中国选手”》


作为老牌媒体人,83岁的德光先生亲眼目睹或是报道过历届奥运,但这次让他惊讶的是那场中日同台的体操比赛,他说:"你看,难道这样的中国队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吗?”“过去,中国对运动员的教育具有绝对权威性,把他们培养得像机器人一样无懈可击。但是这一次的选手不同,他们变得容易失误,竟然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比如抓不住单杠落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不知不觉中,中国运动员变得更像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了。”


日媒也报道中国田径选手吴艳妮,欣赏她打破传统,捍卫自己爱美权力的姿态(图片来自网络)


“换个角度来看,我感觉中国的年轻人变得更加自由了,或者表明他们更有容错的环境。即使是运动员也不再是惟命是听的应声筒。我感受到了这一点。即使他们失误了,也会面露微笑。这是以前在中国运动员身上看不到的。我还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遗憾。


你看,日本人从两次掉杠的失误中解读了中国选手的变化:不再是被训练出来的机器人,而是血肉之躯,由此反而觉得真实可爱了。


德光和夫有这种看法并非空穴来风。80年代,中国还是国家和集体荣誉至高无上,比如要求选手让球都不算回事。直到乒乓球选手何智丽投奔日本,改名小山ちれ,在发出一串串“吆西”的刺耳吆喝声中击败邓亚萍夺冠之后,国人骂她汉奸,她才把这个秘密捅了出来。那件事成为一个分水岭,如今的中国选手作为个人才得到更多的尊重。


带给日本人这种中国新人类印象的,当然不限于掉杠选手,乒乓球女王孙颖莎在日本人气爆棚的原因也是一个例证。作为日本选手一道无法逾越的长城,莎莎被日本媒体叹为“不是人而是神”的“绝对女王”。这次她把早田希娜打个4比零,按照日本球坛专家的评论,“即使早田没有手伤,技术也全面被碾压”。


中日乒乓球选手在女子单打颁奖典礼上(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可是,真正吸引日本人之处,不是球场上的凶狠,恰恰是她表现出来的憨厚可爱和人格魅力。


日本知名网站CoCoKARAnext有篇报道的标题是:众也被中国最强女王早田希娜的可一面所吸引!直播中透露的温馨成大家津津道的话题。文章写道,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莎莎说:"我想早田的左腕受到了影响,所以赛后问她是否还好”,“不管输赢,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还特别提到莎莎的手提包上有一个超级马里奥的钥匙圈。说她在"小红书 "的个人账户上不仅炫了一把超级马里奥兄弟,还介绍了小熊维尼的卡通形象,让粉丝们纷纷留言 "莎莎好可爱""我喜欢这种与霸气印象的反差!"


获得步枪射击50米铜牌的张琼月,枪上贴满了Hello Kitty(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说一句:孙颖莎和陈梦那场单打决赛的气氛让人实在难以接受。观众席上一边倒的粉丝力挺偶像、为莎莎拼命加油可以理解,你把整个巴黎变成莎莎的主场也没毛病,但是,你不能把一个同样全力拼搏的对手视为公敌,把掌声变为嘘声,陈梦赢下最后一分时让整个赛场变得鸦雀无声吧?!


撇开陈梦也是代表中国不说,你不喜欢她也无可厚非,但是,对对手保持起码的尊重总该是体育精神的底线吧。弄得陈梦赢得冠军后竟然大气不敢出,哪怕站在领奖台上时,也让网友感慨“头一次看见冠军满脸都是落魄又尴尬的表情。”


想象这事如果发生在日本或别的国家会结果如何,我想极大概率会为双方同时加油。不问你是谁的粉丝。因为尊重、公平才是体育竞赛的灵魂。

一场国内选手间的冠亚军比赛,本来怎么打都只有赢者,可惜那些看客几乎把国人素质的底裤都输没了。


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不懂尊重自己,还怎么要求别人尊重你呢?


孙颖莎与陈梦在女单决赛后相拥庆祝(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对于那天不愿给自己偶像的竞争对手一点掌声的同胞们,我想讲一件事情,是关于一个日本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池谷幸雄在媒体上无意中讽刺中国选手后,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


729日,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团体决赛,日本队在最后一个项目单杠中实现大逆转,战胜了中国队。苏炜德两次落杠是把金牌拱手让人的关键原因。决赛当天,日本电视网络公司邀请了两届奥运会奖牌得主池谷幸雄参加一档观赏比赛的娱乐性节目。池谷分析落杠原因时说:“他在上杠时就有失误。这很奇怪,外行人看不出什么,但他突然跳上单杠的举动有点奇怪。”接着他说:“可能是紧张,果然如我所料,这家伙掉下来了。"


就是这句“这家伙“(日语「こいつ」)的表述引来了收视观众一片哗然。池谷或许并无恶意而是随口说出,但仍然遭到了一片指责声,原因是把竞争对手称为"这家伙"让日本人难以忍受,认为冒犯了对方。观众纷纷通过网上留言批评道:


“这一称呼对中国选手太无礼了"。“他(池谷)忘记了自己出现在电视上时应该如何使用语言吗?!”。


另有一篇文章题为《中国体操银牌获得者被嘲笑……Hiruobi节目遭到大量批评:"太冒犯人了"》。该文报道了TBS的一档资讯节目引发大量收视观众愤而吐槽的前因后果。


中国体操选手张博恒在比赛中(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当时,日本选手冈真之助在男子个人全能体操决赛六个项目中凭借总成绩排名第一夺得金牌,中国的张博恒选手以 0.233 分之差屈居亚军。在演播室里,有专家一边对张博恒的能力大加赞赏,一边笑话他上场就满脸疲倦,还没开始比赛却看去好像比完过后似的露出倦意。


这段播出立即招来了一片谴责声,SNS上日本观众有人怒斥这样“笑话中国选手的态度不可接受”,还有人直言“拿中国选手的疲劳当笑料真让人恶心”,并纷纷指出“对失败的竞争对手表达敬意才是应有之举”。(参考:https://asagei.biz/excerpt/78885?all=1


可见,哪怕你是名人,如果胆敢在公众场合用轻佻的态度或语言来评论竞争对手,也是缺少对人的基本尊重、缺少教养的表现,会受到日本主流舆论和公众的严厉批评。


这便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种诠释。输在赛场没关系,还有的是反败为胜重登峰顶的机会;若是输在文明和素质教养上,那就是自取其辱,哪怕拿了金牌也会被视为令人蒙羞的败者。


中日体操选手共同走上领奖台(图片来自中新图片网)


归纳如下:


选择当一名体育职业选手,就是准备挑战自我的极限,光凭这一点都值得尊敬获得最大的敬重;


巴黎奥运会改了日本人中国手刻板僵化的看法,帮助日本人把中国选手下神发现得尊重的充足理由;


连自己都不懂得尊重自己,还怎么奢望别人尊重你呢?


◎日本社会的主流舆论,容不下对竞争对手的哪怕轻微的抹黑,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对手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真髓。



 如何与日本人打交道——你有所不知的日本人真相



从2023年12月起,旅日公众号推出古年先生的专栏《如何与日本人打交道——你有所不知的日本人真相》,专门探讨与日本人的交往之道。希望能够对关注旅日的朋友们有所启发。


古年  旅居日本30余年。社会心理学硕士。经营管理培训师。自1998年开始在日本各知名跨国企业从事跨文化经营管理培训至今。曾在『收获』、『作品』、『延河』、『湖南文学』等中文杂志上发表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日本出版『中国经营顾问传授跨文化管理技法』、『中国式谈判』、『中国人价值观』等专著。其中,『中国式谈判』于2002年在韩国出版。另在日本数家刊物开设专栏,发表多种主题的散文随笔。微信号:Gunian5199


往期精彩回顾


琢磨日本人的自画像:到底是“大日本”还是“小日本”?


日本独特的“告白文化”——比“我爱你”更有份量的表白是“我喜欢你”


为什么说日本的“杂种文化”与“两面性”人格是一对难兄难弟?


向日本父母学育儿之道:养好这一习惯,父母一辈子都省心!


揭秘日本“酷文化”动漫片背后的悲哀:现实有多残酷,理想就有多魔幻


少子少婚老年化、面临人口绝种危机的日本何去何从?


日本式服务的“诛心”魔法到底藏在了哪里?


用三只纸杯喝茶的美女VS日本流浪汉


永远不要期待日本人掏心掏肺,袒露真言


陌生的世界并不可怕,只要有东京这样的书店便可遇到熟悉的灵魂


你知道吗?日本“偷走”的中国最大的知识财富是什么?


避免触碰日本人隐私须知的那些事


真有九成日本人讨厌中国吗?


为何中日间的“约会”一不小心就变成“约架”拉仇恨?


日本女生如何沦为国际卖移民?


逼良为娼,日本人的金钱观为何变得面目全非?


18岁的日本人,你到底是早熟还是幼稚,是大人还是孩子?


日本发行新纸币,人见人爱的三位人物是何方神圣?


一位走心的日本偶像级美容师


5个中国普通孩子造访日本小学,全校师生的反应令人吃惊

旅日
以服务在日华侨华人为宗旨,提供在日生活的实用资讯,展现当代在日华侨华人的真实生活,并提供日本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