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⑯ 老妈妈为何不申请生活保护

旅行   2024-07-18 11:00   日本  

202378


上期《老妈妈的凄衰背影》在朋友圈发出后,我收到了许多朋友的反馈,在本文开头摘录一部分与大家分享:


老妈妈为嘛不去养老院呢?一个女人流浪太难了!


●仔细读完,多谢作者的慈悲!唉,太为老妈妈揪心了。


●气垫床不容易垫高,改用吊床,不知道老人家是否可以适应。离地有30厘米就好。拴在树上的绳子再抹些防虫的气味药品,就不会有小虫子了。睡吊床也许老人家不舒服。是否可以找几条木板,搞成硬板,再四角吊起来。还可以把气垫床绑在上面。


●如果老妈妈能来北京,我一定去和她学日语。也许她还可以去俱乐部教跳舞。


●日本是这样的,儿子亲情都是虚假的,一切得靠自己。自己的晚年得自己管理。


●真让人揪心啊!老妈妈能去申请政府的援助吗?比如临时收容所之类的。作者愿意走近另一种人生,敬佩!其实他们和我们并没有那么远。


●真够辛苦作者了,历史和经历告诉我们即便能做些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老妈妈为什么不去福利院呀,是福利院不收吗?


●读后能知道日本存在着一群非常奇特的人群,由于自己的独立意志与追求,离现代化生活的距离非常遥远。


●这个日本老人真是太不愿意麻烦人了,所以自己陷入困境。


●很感人。人生可能只因一次亲人的错误而被全部毁掉。为何没求助社会的力量,靠社会的力量不能挽救吗?

流浪中的80岁老妈妈和正在享受生活保护的90岁老奶奶唠嗑


包括以上反馈在内,读者质疑最多的是,老妈妈为什么不去申请国家的生活保护,日本不是有很好的福利制度吗?


没错,只要是日本国民,并处在贫困线之下,不管是谁都可以向“现在地政府”(你现在所住的地区的政府)提出生活保护的申请。政府的工作人员会先向申请者确认一些问题,并请其填写若干张表格,即“生活保护申请书”、“财产申告书”、“收入无收入申告书”等。同时申请者被要求提交一些证明材料,如银行存折、印章、驾照或健康保险证,以及能反映申请者收入的“给与(收入)明细和年金证书”等。然后工作人员会对这些资料进行一段时间的审核,为此还要与申请者的亲属取得联系。原则上在14天以内就能收到审核结果。对审核结果不服者,可以在3个月以内向市政府提出复审。


审核条件,归纳起来有5项:


一是你的家庭月收入是否在日本厚生劳动省规定的最低生活费(13万日元,约6500元人民币)以下;


二是你是否有土地和汽车等资产;


三是你是否有尚未还清的贷款及债务;


四是你在生活上是否能得到亲属的援助;


五是你是否因为身体有病而无法劳动。


对于老妈妈来说,第一条,老妈妈每月只有8万日元的年金收入,在最低生活费(13万日元)之下,符合标准。但老妈妈身边有一个具备劳动能力的儿子,如果把他的收入也加算上去,那就可能超过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从而导致申请资格的丧失;


第二条,老妈妈以前有一辆汽车,但因长期未缴纳停车费而被拖走。这算不算有车?而且因此又抖搂出一笔停车费未付款,导致第三条也可能不合格。日本有法律规定,领取国家生活补贴的人不可将该款项用于偿还私人债务。


再看第四条,老妈妈有一个家住山形县的女儿,78年前她曾提出过要接母亲到她家生活。如果工作人员对此调查属实的话,老妈妈也将失去申请资格。由此看来,老妈妈也就只有第五条(有病而无法劳动)可以顺利通过了。严格讲,5条中你只要有1条不合格,就可能拿不到国家“生活保护”的资格。

 

老妈妈过惯了独居的野宿生活,对福利院的集体生活很可能不适应


尤其对于那些长期脱离社会和家族的游民来说,他们到哪儿去找那么多证明材料啊?就算还有亲属健在,能否联系上?对方愿不愿意恢复关系?这都是问题。总之想让国家为你的未来生活买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老妈妈个案来说,还有一个本该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是她做什么事,自己做不了主,都必须得到儿子永福的首肯。而永福在判断老娘该不该申请国家生活保护时,很可能先考虑的是他自身的利害得失。比如申请后,他现在的工作所得,会不会受到政府机关的调查?他今后还能否继续支配老娘的厚生年金?这些问题都将影响到他对这件事的态度。


老妈妈自身也有一个适应不适应福利院集体生活的问题。已经过惯自由独居生活的她,很容易出现和周围的人相处不融洽的情况。在老妈妈居住过的那个小树林里,现在只有一个游民邻居,但老妈妈和他相处得就不太好。我常听她唠叨对那个不太讲究环境卫生的邻居的不满。


老妈妈已80岁高龄,流浪生活让她越发苍老

另外,我听桂和老兄都讲过,也有好不容易取得生活保护并入住福利院的游民,因为不习惯那里被管束的生活而重返江湖(指放弃国家补贴而重归流浪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不光要生存,更希望能自由地活着。


但这也要看你有没有自由活着的本钱。老妈妈毕竟已是80岁的高龄老人了,而且又有腰腿痛病。未来的日子,只会越过越不好过。一旦有一天老妈妈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走不动路了,那时她即使不愿意,但也必须在福利院和女儿家二者之中做出最终的选择。(未完待续)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


从2024年4月起,旅日公众号推出赵海成先生的专栏《荒川河畔的原住民》,关注日本的一个特殊群体——无家可归者,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观察日本的新视角


赵海成 资深媒体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日语专业。1985年赴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深造,专攻电视理论。1988年创办第一份面向在日华人的中文报纸《留学生新闻》,担任第一任总编辑长达10年。2002年回国,以自由撰稿人和摄影师的身份往返于中日之间,从事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往期精彩回顾


与日本游民朋友交往:小树林里的“公寓”和“别墅”


日本流浪汉的生存之道——卖铝罐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③ 当流浪汉是人生的一大冒险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④  浣熊,寿司晚宴的不速之客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⑤ 编织“金光地毯”的流浪老妈妈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⑥ 苦辣酸甜的流浪生涯 生理需求如何满足?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⑦ 听“老兄”讲述他的不凡人生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⑧ 一夜之间变成流浪汉的老兄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⑨ 流浪兄弟,手足情深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⑩ 荒川河畔多了几位新游民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⑪ 日本人如何看待流浪汉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⑫ 流浪兄弟情再深,也会迎来分手那一天


与老妈妈重逢的喜悦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⑭ 喜悦之后更多的是担忧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⑮ 老妈妈的凄衰背影

旅日
以服务在日华侨华人为宗旨,提供在日生活的实用资讯,展现当代在日华侨华人的真实生活,并提供日本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