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川河畔的原住民之终结篇 日本流浪汉存在的意义

旅行   2024-10-03 11:00   日本  

关于流浪汉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生涯中的苦辣酸甜,我已介绍了不少,在本系列进入尾声之际,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谈谈日本流浪汉于日本社会存在的意义。激进的日本人也许会说,你这个外国人不要在这儿高谈阔论什么流浪汉的意义,这个好逸恶劳的、靠广大国民纳税救济的、有碍社会观瞻的群体,我们巴不得让他们赶紧消失呢。多数日本人对待流浪汉不至于这么愤愤不平,或许还心存一点理解与同情,但对流浪汉的存在,他们也不会持欢迎态度。


所以可以预见,我这样的观点,可能会被相当一部分日本人视为奇谈怪论。

  

    

这几位游民朋友,个个都具有某些过人之处。


尽管如此,我还是要说,因为这就是我在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混迹于荒川河畔流浪汉之中所形成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用以下命题与答案的方式来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命题之一:流浪汉的存在,直接关系到一些因各种原因而走投无路者生命之延续。以本系列中的老兄为例,他和他的一位朋友同样遭遇了钱财全部被盗的不幸事件。他的朋友上吊自杀了。而老兄则选择去当流浪汉,熬过四年之后,他终于得以重生(参见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⑦ 听“老兄”讲述他的不凡人生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⑧ 一夜之间变成流浪汉的老兄)。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最注重不给别人添麻烦,甚至在自己遭难、生活没着落的情况下,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去求助别人。难道他们在自我了结和求助他人这两者之外,真就找不到其他选项了吗?换一句话说,你因某种原因厌恶或无法在这个人世间活下去了,但同时你又不甘心或没勇气立刻了断自己的性命,在这穷途末路且葛蔓纠结之际,你难道不想找到一条两全其美的出路吗?那就去做流浪汉吧!


这样会让你得到一个从绝望到希望之间的缓冲期。《圣经》说得好:“上帝关上一扇门,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在日本,这扇窗就是“流浪者之窗”,窗的那边是一片哪怕你一无所有也能让你不求别人而生存下去的天地。


命题之二:流浪汉的存在,给一些已经厌倦当代世俗生活而希望寻求另类活法的人,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和自然的生存空间。以桂兄为例(参见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⑱ 活出自己的人——流浪汉桂的传奇),他想摆脱束缚,追求自由(不排除也遇到了什么困境或窘境)而选择了当流浪汉。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于实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出了潇洒、活出了充实、也活出了自我。


桂也承认,他刚当流浪汉时,感觉自己的生活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人类的原始时代。在严寒酷暑下的风餐露宿,生活用具少之又少,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四大家电以及手机、电脑、电风扇、电热炉等用电物品(使用干电池的电器除外)都与流浪汉脱钩。当然与流浪汉脱钩的还有存在于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比如网络诈骗、电信骚扰、行贿受贿、入室抢劫、绑架勒索、家庭暴力、遗产相争、拖欠房租、逃税漏税等等。由此可见,流浪汉又像是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真空地带。


命题之三:流浪汉的存在,让一些年过半百、无固定职业的单身汉,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去处。齐藤兄就属于这一类型。这部分人当流浪汉之后,感到这种生活方式挺轻松自在,不但不用缴纳房租、水电煤气费、健康保险费及住民税、所得税等,而且还可以靠卖铝罐赚来生活费和零用钱。我问过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想不想回到当流浪汉之前的生活,结果个个都说NO。理由是,已经习惯了这种自由的流浪汉生活。想想也是,于当今日本社会,哪一种生活方式能比当流浪汉更自由呢?


虽说如此,等到他们干不动活儿的时候,还是会去申请政府的“生活保护”,并搬到福利院去生活。那时他们虽然会失去一些自由,但能享受老有所依、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待遇,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有一位曾生活在荒川铁道桥旁的流浪老哥,两年前搬去了福利院。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回到荒川边,为自己以前“自留地”里的花草和蔬果浇水施肥,并整理四周的环境卫生。几年如一日,乐此不疲。这位老哥坚持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活法令人敬佩。


命题之四:流浪汉的存在,成为一些遇到麻烦事而不得不逃避和躲藏的人的避风港。以老妈妈母子为例。不管他们是被黑社会威胁了也好,还是儿子遇到了麻烦事也好,先找个地方躲一躲,避避风头,就可以化险为零。不过犯了罪的人千万不要以为当了流浪汉就可以逃之夭夭,逍遥法外。警察要想抓你,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进“避风港”的船只,本该待风平浪静之时离港出航或返航。可是包括老妈妈母子在内还有其他一些为了躲债或闹家庭纠纷而离家出走的人,他们一旦习惯了流浪生活,往往一发而不可止。本来只是想把当流浪汉作为一个短期过渡,结果一当就是十几年的大有人在。这让我想起了齐藤说过的一个日本成语——“慣れほど怖いものはない”(没有比“习惯了”更可怕的事情)。


命题之五:流浪汉之中存在不少性格孤僻和容易发脾气以及与人交往屡屡失败的人。他们当流浪汉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找不着工作或遭遇了什么麻烦事,但究其根本,多半儿都是想摆脱那个不与他人交往就无法活下去的生存环境。换句话说,人世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已经搞得他们疲惫不堪,忍无可忍。而在当今之世,想要彻底摆脱这种困境,只有去当流浪汉。一旦你成为了“无家可归者”,就开始过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你可以找一个无人居住的桥下或小树林安个“家”,然后像其他流浪汉一样去捡易拉罐卖钱,或者到垃圾中去寻找过期食品充饥。闲时是否与他人接触和交流,全在于你的从心所欲。十几年回避与他人交往,一直孤身度日的流浪汉,也是大有人在。


命题之六:流浪汉的存在,是日本这个国家民主、自由乃至尊重人权的最有力的证明。


我问过桂,你有没有经历过被官方强迫搬迁以及自己的帐篷屋被警察或相关人员强拆的经历。桂回答说:“我确实也被要求搬过几次家,但没有一次是警察强行把我赶走的。因为我们也有人权。他们不敢使用暴力手段对待我们。日本社会,很注重保护个人权益,所以我们才有生存的空间。我的那几次搬家,都是因为我住的地方要施工或扩建道路,负责工程的人来向我说明情况之后,我同意搬走的。有时我也会打趣对方,“你说我该搬到哪儿去好呢?”对方的回答往往很干脆:“你只要离开这儿,搬哪儿去我们都不管!”


警察正在劝一位流浪汉不要在人行道上安营扎寨。


桂还向我具体讲述了日本警察对待他的态度。


“警察每年6月和12月会来我们这边一趟,去年6月来的那个年轻警察比较不客气,见到我就说:‘这里不能住,你是要搬走的!’。这时我不会和他顶嘴,不是我害怕和警察吵架,而是认为没有那个必要。因为我知道,他们是在履行公务,说说而已。所以我微笑着对那位警察说‘噢,是嘛’。那警察不耐烦地瞟我一眼,然后说:‘12月之前就要拆掉,你自己能拆吗?’,‘自己搭的当然自己也能拆!’我回答他这句话时,心里的一块石头已经落了地。因为警察让我自己拆,就说明他们不会强行把我撵走了。警察这种一年两次的履行公务,往往都是这样草草收场。与这些年轻莽撞的小警官相比,一位阶高的老警官对我说话的态度要温和多了。还记得,去年12月,来我们这里视察的是一名位阶很高的老警官,他后面还有随从跟着。老警官对我和气地说:要过年了,使用瓦斯请注意防火,保证自己的安全第一。我听他这么一说,心里感到暖和和的。”


通过以上5个命题,我不只是强调流浪汉这个群体于日本社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还想赠予它一个高雅的称呼——“日本流浪文化”。日本流浪汉队伍里虽然具有高学历的人很少,但里面不乏藏龙卧虎之能人。就拿我的游民朋友们说吧,桂兄的野外生活能力超强,而且擅长各种体育运动;齐藤老哥的围棋下得很棒,达到教师水准;老妈妈的手工缝制和编织技术超群,都有人想拜她为师;老兄曾是建筑工程的专家,考有多种技能执照。正一郎具有音乐的天赋,还掌握一些通灵的本领。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流浪汉的存在是日本民主自由及尊重人权的有力证明。


即使其他流浪汉不像他们四位那么有专长,但喜欢看报纸和捧着收音机天天听新闻的人在日本流浪汉中几乎是有一个算一个。隔三岔五跑去公立图书馆看书读报的流浪汉也不算少。


日本流浪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人上街乞讨,除了法律限制之外,日本人自食其力、劳有所得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即使是流浪汉也默默地遵守着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


综上所述,日本流浪汉与其他国家的流浪汉相比有着更多的优良特质,他们和上面我提出的五个命题及答案合在一起,构成了“日本流浪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在著名网络平台“”油管” (youtube)上多了不少日本人自媒体采访无家可归者生活的视频影像,被采访者男女老少都有,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状态形形色色、百人百样。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不少视频的点击量超过百万。


我乐见日本社会对流浪汉问题关注度的攀升。也期待日本流浪汉以及流浪文化能继续存在下去。不求发扬光大,只望长留人间!


据说,诺奖得主俄罗斯诗人布罗茨基年轻时曾被苏联判处“寄生虫”罪。就是因为他没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为生。


曾几何时,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巷尾,也有许多行乞的居无定所的流浪汉。而近几年,他们突然人间蒸发了。原因估计有两个,一是自己主动消失去寻求其他出路了;二是被收禁或遣返回乡了。还有少数的惨遭横祸。


听去过北朝鲜的人讲,在那里没见到过一个流浪汉,不仅平壤见不到,开城、元山等城市也见不到。


试想一下,如果日本的流浪汉也都不见了,那日本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国家?(全篇完)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


从2024年4月起,旅日公众号推出赵海成先生的专栏《荒川河畔的原住民》,关注日本的一个特殊群体——无家可归者,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观察日本的新视角


赵海成 资深媒体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日语专业。1985年赴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深造,专攻电视理论。1988年创办第一份面向在日华人的中文报纸《留学生新闻》,担任第一任总编辑长达10年。2002年回国,以自由撰稿人和摄影师的身份往返于中日之间,从事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往期精彩回顾


与日本游民朋友交往:小树林里的“公寓”和“别墅”


日本流浪汉的生存之道——卖铝罐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③ 当流浪汉是人生的一大冒险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④  浣熊,寿司晚宴的不速之客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⑤ 编织“金光地毯”的流浪老妈妈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⑥ 苦辣酸甜的流浪生涯 生理需求如何满足?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⑦ 听“老兄”讲述他的不凡人生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⑧ 一夜之间变成流浪汉的老兄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⑨ 流浪兄弟,手足情深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⑩ 荒川河畔多了几位新游民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⑪ 日本人如何看待流浪汉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⑫ 流浪兄弟情再深,也会迎来分手那一天


与老妈妈重逢的喜悦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⑭ 喜悦之后更多的是担忧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⑮ 老妈妈的凄衰背影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⑯ 老妈妈为何不申请生活保护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⑰ 老妈妈在流浪的日子里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⑱ 活出自己的人——流浪汉桂的传奇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⑲ 日本游民文化之今昔对比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⑳ 流浪汉之形形色色求生路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㉑ 从小就迷上流浪汉的日本人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㉒ “我就是流浪汉,我怕谁?”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㉓ 流浪汉正一郎的音乐之路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㉔ 流浪汉正一郎的“生死观”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㉕ 愿奇迹在桂兄身上发生


荒川河畔的原住民㉖ 游民诸友现状之综述

旅日
以服务在日华侨华人为宗旨,提供在日生活的实用资讯,展现当代在日华侨华人的真实生活,并提供日本旅游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