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你坐在这,你只是看见,你只是看,而光明跟黑暗,只是两个物质,两个相,我们把这个叫做相,就佛教里面。不管你进入光明的境界,你的气脉在禅定境界里边,你修到一定时候,你的生理气脉会转化,转化就开始出现光明。
比如说看见光了,或者看见自己变成一束光等等,这个时候你只要继续修下去行了。其实他有一个破,到最后在光明黑暗破,最后在禅定里破的时候,就是后脑这一块的气脉转化完了。
因为我们打坐的时候,其实人体,他从前边这边的气脉,它是前边是有光的,我们看不到后面,后面是黑的,我们这个头有这个气脉,就像那个照相机,摄影机那个暗箱。
后边有一个黑色的暗箱,就像那个飞机那黑厘子,很多信息储藏在这个地方,这一块最后会转化成光明,这块转化完以后,光明跟黑暗相就破掉了,没有光明跟黑暗的分别了。
你最终是破分别的。所以你进入光明以后没什么,不要觉得自己已经证得,但是光明是个很清净的相,出现光明的,证明你的修行还是已经在进步了,就是个善境界,但是它还没有圆满,没有证入。所以继续破,一直破到光明跟黑暗破掉。
那进入光明相的人,在世俗生活里边,第一是有洁癖,就是开始比较纯净。
比如说进入光明的人,他坐在这的时候,因为他能照见很多东西,他身心有光明的时候,如果身边有人有病,或者是不舒服,或者他觉得这个人不好,他讨厌这个人,这个人坐在他旁边,人家不说话,他也不舒服。
而且是很难受,那个难受不是心里了,是身体就难受,这个时候,很多人就选择闭关,就是不再共修了,就是不跟很多人一起共修,就是一个人待着。因为他感应很敏感。
就是很敏感,坐在场里边,他会旁边前后左右,别人咳嗽,或者是别人身体有病气,他会感应很多。平时更敏感,可能会出现这样。
但这个也是来自于心性上的分别,有的人心胸很宽广,他就利他之心很强,慈悲心很强,所以他就能抗衡这个光明带给他的这个过程,他就无所谓。
虽然他感应到他的病气,他说我要利益众生,或者是他的慈悲能够抗衡这个病人带给他的,就像一个医生,有医德的医生,就不怕病人的病,就是不怕传染,他就能够抗衡,就是发心,发愿那个时候就能抗衡。
但是最好这个时候,如果你身体觉得自己也很敏感,然后身体很弱的时候,最好闭关,闭关一段时间专修。
继续,光明有很多层次的,有欲界之光,色界之光,无色界的,这些光明层次不一样,随看气脉的转化会转化。
在世俗还有一种,你是把这个世界的邪恶跟善良,变成了光明跟黑暗。这是在理障,在道理上就是说,有坏的,这个世界是有恶的,所有邪恶的都是黑暗的,所有善的都是光明的。
在人道这是正确的,因为人类是有公认的恶跟善的,人类有公认的,你无缘无故打他杀他,或者是什么,大家都觉得那个人很坏,无缘无故欺负人,背叛,欺骗,贪嗔痴,杀盗淫等等,大家就都会觉得有些行为是恶的,有些行为是善的。
但是修行是两码事,修行是突破人道的局限性的。因为有些事情在人道是真理,是对的。佛学不是说否定人道,是你要出人道,因为佛要出三界六道,出轮回,他追求的目的不一样,所以要放下理障。
所以你看六祖说那个惠明说,你不思善,不思恶,你的本来面目,什么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就说他修禅定的时候,他安住在中道,他是不思善不思恶的,这个过程可以让你出离人道的二元分别的系统。
人类其实最大的障碍,就是你出不了,活不自在。最终破理障,佛学,这就是,佛学里边最终是破的人类二元分别的对立这个思维,思考系统,不是善就是恶,不是佛就是魔,不是上下,左右,前后,善恶,美丑,垢净,都是二元对立的,人类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能破二元对立的,就是不住善,不住恶,这叫中道。佛学是以中道。所以佛学不是在人道,让你去做一个哲学家,或者什么,他是要出人道,出轮回,他最终是要出轮回。
所以你要如如不动,在这个世界,当善恶不再影响,目前你正在修行,比如说你上课,你正在上座了,佛说不思善不思恶,你可能说,那个人那么恶,为什么不让我思考,不让我去惩恶扬善?
别忘了你正在修证,那我们上学,现在社会上坏人很多,我们现在很多老师是学校老师,那大家学生是不是去都上街惩恶扬善去了?
你在学校上课,就做好你的本质,你在学校好好学习,学习功课,抓坏人是警察的事目前,当然说你碰到了,说是见义勇为,那是另一码事。但是你的职责,现在是在课堂上课,不是坐在课堂上,每天问老师,外面那个坏人怎么办?这个世界很多恶怎么办?那么多恶,我怎么能安心上课呢?
你现在是个修行者,不是让你来思考这个世界善恶的,上座的时候就在座垫上,不思善,不思恶,不思垢,不思净,安住于中道,解脱轮回。等你成佛了,你再来这个世界当英雄,在六道当英雄。你可以惩恶扬善,现在忧国忧民又怎么样呢?没有能力。
是个理障,你说的那种事,说大家是不是进入光明的,着了光明相,光明相有很多种,着相,你偏重于思维的哲理这方面,在实修这一块还不属于光明相的境界,是知见而已。
你对这个世界总会有恶的,总会有恶的,总会有杀,说战场上人杀人或那些,你总不能把那看成善吧?
但是佛学,在你修证成佛的路上,那一刻在座垫上的时候,这个世界的万缘放下,那也算缘的一种,就是战场,邪恶,也算缘,善缘恶缘,通通放下,你来去解脱,去安住在中道,去解脱,如如不动,觉而不动。
等你解脱了,再看这个世界的善恶。你不只看到了善恶,也看到了因果,也看到了众生的无明。说众生因为无明,颠倒梦想,所以造下种种因因果果的业力,然后在缘起缘灭里边,不断地轮回。
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善恶,看不到因果,看不到轮回,看不到生生世世,只看到这一世,短短一百年,七八十年的善跟恶,所以我们就会觉得很不公平。
好多问题,作为一个修行人,我觉得好多问题解决不了,没关系,这个世俗的很多问题,怎么解决总是利弊得失,有利有弊,你怎么解决,走哪条路都是一样的。
重点是你继续修证,随着你修证的圆满,你怎么走都对。如果你修证不圆满,怎么走都觉得不对,你怎么选择都有遗憾。坚持修就行了,坚持只要坚持修。
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从这受益的,你只要不放下修行,继续往下修,第一是禅定,修禅定。
第二知见,就是释迦牟尼的知见,不断地听闻,听闻他,一个佛对这个世界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世界的看法,时空的看法。
听,不断地听,不断地去思考,闻思,然后不断地修禅定。禅定的时候把佛法,所有的东西都放下,去修禅定。然后利他,做利他。
因为修行人把万缘都放下了,如果万缘放下,你我执未尽,你我相人相一开始放不下,你把全世界都放下了,最后放不下自己的欲望习气,那不你变成一个很无情无义的,自私自利的人了?你全放下了。
所以佛学里边,大乘菩萨道,舍一切,不舍慈悲。他可以舍一切东西,舍自己,但是他不舍慈悲心。否则他就不成为一个菩萨了,成了个无情无义的人。
虽然慈悲刚开始,大家也不太懂,因为慈悲它是建立在空性上,但是你在不同的阶段,对慈悲有不同阶段的理解,是可以的,就按你理解的慈悲去做吧。就是这样。
你是在生活里边有困难了,你会乱,然后也搞不定,不知道该怎么样取舍。这件事到底做还是不做?做,好像是随波逐流,好像不对。不做,好像放不下,也好像很多。
你在不同的阶段,你只能有不同阶段的取舍。随着你的修证,你会做得安心的,取舍都安心。修行就是得大自在,就是安心。
所以你只要不忘修证,你会在不同层面智慧的指导下做事的,只要你的智慧逐渐圆满,怎么做都行。就算一时的习气欲望起来了,起来就起来,在这个修行过程中,又不是一下子能尽的。或者随波逐流了,或者不断调整,不断调整。
修行的最初的境界,修行解脱者一个最初的境界,就是这个世界任何事情,都不再影响你的宁静了,就说如此安心,这才是最初的境界。
然后就是神通法力无边,就是这样,身心全部转化,这才算圆满,真正的色空不二,就是这样。
就说如果这个世界的任何事情,还能影响到你的心态,让你觉得不舒服,那继续修,赶紧继续修,就是功夫不到,知见不对,这个还不行。
杨宁老师说:因为是随意聊天,故视频中有些说法只是个人角度,而且有些措辞欠精准。还有一些聊天内容只是为了调整提问者目前的身心状态,无法重视见地阐述上的条理与圆满。再加上视频剪辑后的去头掐尾等,故视频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愿智者闻之,能明辨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