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总监不放权、经理不规划、员工不思考

职场   职场   2024-12-25 08:32   四川  

关注公众号回复1

获取一线、总监、高管《管理秘籍》

我今年创业的主方向是面向企业的,但因为粉丝特别活跃,不可避免的也做了少量面向粉丝咨询的单子。

2个月下来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

  1. 有粉丝进了大公司,薪酬涨了50%;
  2. 有粉丝解决了实际的疑难杂症,从双输变成了双赢;
  3. 有粉丝在职位上更进一步了;
  4. 有粉丝保住了本来的工作;
  5. ...

虽说其中还有不少职业生涯规划和许愿的咨询,但好评率还是较高的。

于是上周末的时候在粉丝群里给大家集中做了一般轻量级咨询,数据情况其实是有些令人诧异的

14个咨询:1个部门经理、3个总监、9个一线Leader、1个一线员工:

  1. 总监以上会面临实际的问题和烦恼;
  2. 一线Leader普遍在舒适区左右横跳,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成长,会有焦虑感;

总的结论很粗暴:只有Leader才会关注成长,Leader确实是筛选后的结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里挑选一些不太敏感的分享给大家,大家可以照照镜子,看看是否可以映射到自己。

这几张图属于基本认知,请大家提前对齐:

希望了解详情请移步:

了解贝尔宾团队角色

unsetunset1、主动缩编unsetunset

第一位老哥是团队新晋的部门总监他公司所处的大行业有萎缩迹象,但一定不会消失

他的问题是:团队有个经理离职了,他进一步动作是需要缩编,将5个组变成4个组,还是应该提拔一个新人起来做经理?

这里先让其做了一下贝尔宾团队角色,其结果是:

首先老哥是一个偏项目经理的Leader模型。我给他的建议是:

可以让那个组先空着,他暂时带着。并且要放出信号:当前正在物色经理人选,准备内部提拔,触发团队内部竞争。

管理岗是稀缺资源,需要有主动示好的人来争取,不能让他们轻易获得

因为老哥是项目经理模型,对专业的评价能力可能会有欠缺,在专业性这块大家对他未必服气。

所以进一步的建议是要他自己带核心项目,但这里的的逻辑不是亲自管一个组,因为总监与经理的工作是有明确划分的,总监还是要做外卷类的工作;

只不过如果有重点项目,他得跟着去吃经验包,而且要吃大头,因为大项目是需要跨组配合,他参与是比较合适的,一般的项目属于小经验包他吃了也没用。

最后,为什么不能随意缩编呢,这里其实是局部最优策略

逻辑上公司发展好不好是老板的问题,我们做管理的绝不能自砍一刀,需要保证资源完成公司交托的任务;

只要公司没有明确指令,部门一号位需要保证自己的规模,偶尔追求下局部最优;这里太老实、太为公司着想,很可能在接下来跟外部门的竞争处于下风被不断蚕食。

个人发展方面,建议他从关注公司业务扩大到关注上游服务对象以及下游供应商,保持自己行业理解的全面性。

unsetunset2、舒适区unsetunset

第二位老哥是前端Leader,从属性来看核心角色为鞭策者、完成者与执行者。

其叠加的结果就是,他属于是那种埋头干活的Leader,然后既不思考又不社交的类型

从属性上看,该Leader很可能正处于一个舒适区,于是对他的建议是不要去扣细节了,因为他的行为大概率是无意义的坚持,他应该给团队松松绑。

其反馈是:平时工作中确实表现出喜欢操心的性格,但最近有刻意的在改这个问题。

但他回头就陷入了进一步疑惑:

  1. 所谓给大家松绑,是不是就是对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 那我接下来是不写代码了吗,需要完全转管理了吗,管理是不是激发团队战斗力?

这个反应是标准完成者与鞭策者(推进者)叠加的结果

于是进一步建议:对,放弃写业务代码,你智多星没办法加强专业属性,虽然不写代码,但是需要拓宽技术边界;外交要加大,不然信息量进不来,信息量进不来,认知就永远跟不上。

敲重点

这里很多一线Leader的真正问题就集中爆发了,该粉丝后续的情况是:

  1. 缺进阶认知。不知道怎么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学习;
  2. 学习信息差。新技术方面,都是通过看网站查资料的方式进行;
  3. 路径依赖。一直不想放弃写代码,就算是写没有营养的业务代码也会让他安心
  4. 没有社交。除了团队小范围聚餐,平时没事不向上交流,也不向外交流;
  5. 毫无规划。平时一直忙团队的事,首先不做自我规划,其次不做团队规划。

类似于这种同学很多,因为平时工作踏实认真,所以被进一步提拔成了执行层Leader

但就算是得到了提拔,这些同学往往仅仅是达到了一线Leader的及格分,他们能做的更多是将上级交托的任务完成

除此之外,不会有更多的想法,因为踏实认真,也不会捅出什么篓子,其Leader对他也就慢慢放任了。

时间一长,他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舒适区,做着重复而擅长的工作,写着相似而没有味道的代码。

偶尔他们会意识到好像有什么不对,但因为缺少外部的刺激,加之信息闭塞又没有高人指点,逐渐的就习惯了...

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的能力,进一步也就失去了竞争力。

以这个老哥为例,他不想放弃代码,是因为不自信,社交与思考类的属性太弱,所以难以做出有效的改变;

对他们进一步建议也简单:先进行半年外部社交,把缺失的信息补齐再说

unsetunset3、后舒适区时代unsetunset

这位粉丝的属性非常奇怪,因为他是一个经典的一线执行的属性,他不应该是一个Leader的模型。

深入沟通下来才发现:他之前是一线Leader,但最近半年因为一些变故,导致自己成了大头兵

这是个悲哀的故事,据反馈他之前做Leader时候有以下特点:

  1. 执行做得很好,拆任务,定目标,拿结果。关注风险,不关心过程;
  2. 基本不做向上管理;
  3. 组员在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可以很好的兜底;
  4. 降职的原因很常见,就是被打小报告后的冲动决策,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5. 没社交的核心原因是家离公司很近,每天都要回家吃妈妈做的饭;
  6. ...;

该同学基本是第二个同学进一步野蛮生长的大概率结果

  1. 因为舒适区,所以没动力规划学习;
  2. 因为没社交,所以也没高人指导,进一步不知道下一步规划;
  3. 管理上的小九九一无所知,可能的八卦小道消息也一无所知;
  4. 最后应该被连续穿小鞋,已经到不可挽回之时,才知道之前做得太少了;

简单总结下,第二个前端Leader放任下去,会让自己变得毫无风险抵抗能力,其结果就是被动接受安排,面临第三个同学现在的局面。

因为第二、第三个同学情况类似,虽然症状有轻重,但治疗逻辑是类似的:

第一,打开信息通路,多拿信息,漫无目的去拿,各个群都去收集信息,搞一个季度,信息沉淀够了就自己思考下一步计划。

想清楚了,计划定好了,可以暂时关闭群,只保留最核心的,这个阶段必须保持信息相对高的摄入;

第二,开始社交,频繁与关系好的Leader走动,职位或者水平没到一定阶段很容易信息不足,如果向上管理不足,出了事也没人保护,是很被动的。

多跟优秀的人接触,隔一周能吃个饭,说下自己的一些思考,请他们帮忙、解惑撒的。

但千万不要拿破事水去烦他们,话题要选好,选他们擅长的赛道,让他们吹牛装逼,你做小迷弟就行。

只要是身边的有能力的人,都去结交,成年人的午饭是社交的黄金时间,很多小道消息都是午饭时候出来的

第三,现在的结果,是之前的“懒惰、不思考、不社交”所致,之前几年的管理沉淀的Buffer被败光了,地头蛇属性降低了,业务理解的Buffer用处变小了。

如果想拿到新的机会,需要做项目负责任人,打翻身仗,或者增加智多星属性,结合对公司历史业务的熟悉给团队献计献策,做好持续努力、保持自己的活跃度,等待机会。

一般来说机会多得很,哪里都缺踏实干活的人。要耐得住性子。

最后,从属性来看,他八卦的心思不重,只不过喜欢揣摩。

他知道消息的原因是因为感兴趣,但不是对八卦感兴趣,是对推测这个事情感兴趣,所以可以放大智多星属性。

unsetunset4、谨慎有余,推动不足unsetunset

接下来是一位审议员小老弟,他与之前的咨询者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点。

因为审议员都是天生“杠精”,批判性思维很重,会力求逻辑闭环,加上完成者属性,其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

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去验证测试模型本身,结果4次都得出了自己是审议员才作罢。

然后,他接下来的动作也不是来咨询我,而是直接将四份结果丢了出来,想要来验证我,意思很简单:你说得对,我就听听;你说得不对,我就当蛤蟆念经

历史上,我碰到了4个审议员杠精,其中有一个还是极品,深知跟他们打交道的诀窍:

  1. 这批人特喜欢杠,你越杠他们越兴奋;
  2. 这批人不怕你杠,怕你不跟他杠;
  3. 这批人讲逻辑,讲道理,尊重事实,你只要有逻辑,他们会买单;
  4. 这批人就算今天接受你的观点,很可能第二天会用自己的观点将其覆盖,所以还得杠;

对于审议员,处理的第一策略是:搁置,直接不理他,于是我直接在群里无视了他的发言,激起其好斗之心。

其次,在一段时间后,随意针对他们的观点给予自己的看法,这里的看法一定要犀利,然后再次静默即可,审议员一定会持续跟进。

果不其然,这哥们直接找我私聊了,这时候便可以给出进一步建议,在几轮拉扯后,对方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多半是能听进去的:

从属性上看,这哥们是审议员+完成者的经典组合,这种组合的特质就是又杠又喜欢抠细节,特别容易抓住对方一点小逻辑漏洞,或者不是非常合理的言辞不放。

举个例子:我直接在群里说他做事拖沓,在私聊的时候,这个老弟在这个点上就表现得极具攻击力。

但事实上,我这里是表达失误所致,我真实想要表达的是:

审议员+完成者组合自身行动力是很强的。但其结果可能进一步拖慢整体项目效率,其原因是:

审议员会很较真的质疑所有,他们初期会提出很多有效意见,但逐渐的意见的边际收益降低,大节奏如果迟迟得不到推进,大家会感到不耐烦;

又因为是完成者叠加,他们不会放过一个细节,小到字体颜色可能都会被关注,这可能会让人反感,认为他们小题大做

如果这时候爆发冲突,审议员+完成者嘴里喷出的言辞可能又会特别犀利,进一步大家对其的评价就会两极化:是个人才,但是个刺头

最终,大的建议也很清晰:犀利是对的,但无脑喷是错的

unsetunset5、思考的巨人,行动的矮子unsetunset

接下来一位老哥是一个属性很高的智多星,并且还是一个鞭策者(推进者),喜欢通过别人拿结果:

  1. 智多星想法多;
  2. 鞭策型通过别人拿结果;
  3. 外交家从外部获取资源;

全部是向外求的特点,俗称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位老哥之前是一位Leader,但由于之前与上级的不成熟处理,导致工作上出了一些问题,现在更像一个一线员工,给的是专家岗。

结合他实际在群里的表现,确实也非常符合智多星的特质:经常提一些天马行空的点子,比如:

我刚刚发明了一种穿越服:

场景: 你要在冬天从北方去南方。你怎么解决厚衣服问题?旅行中携带超厚的衣服一点都不优雅。

解决方案: 一种超薄的保暖服。内衬锡纸。完全不占用宝贵的行李箱。

但马上遭受到了群友的质疑:

  1. 那北方人这么多年为啥没发明呢?我怀疑你是一个南方人
  2. 你想想,锡纸保温毯为什么只是用于应急救援?这东西不适合日常生活使用;
  3. 老哥你搞技术方向的跳跃到做衣服,跳跃空间有点大哦;

并且,他输出频率极快,一天可以输出几个点子!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在群里十分活跃的人,却没有10分钟时间,完成我给他的测试题!

他其实不是没有时间,他是属于想法多,又习惯向外求,能力资源都跟不上的结果。

想得太多,信息获取太多,实际做得很少,而且理由多到爆,很容易说服自己,行动力严重不足,并且表现出不听劝的趋势...

具体的建议是:

  1. 他目标感够,但行动力太差,需要着重增强行动力;
  2. 因为已经成为一线员工,鞭策者暂时意义不大,后续不要想要鞭策别人实现他的点子,得自己动手;
  3. 外交家角色可以持续加强,更多、更系统、更全面的拿结果;

如果老哥改变得宜,会形成智多星+外交家+执行者的组合,他会是一个天选之人,团队点子王。

unsetunset6、思想的矮子,行动的巨人unsetunset

接下来一位老哥的技能点全部加在了执行上,与第五位粉丝形成了直接的对比。

他是一位测试Leader,对质量要求严格,很抠细节,在代码评审时,经常能看到关键问题。

这种行动派一般很听劝,所以直接给出了建议:

团队结果属性叠加显示,他是一个不思考的人行动的巨人,最佳传声筒

在接下来的工作不要做完成者了,把协调者属性加强,开始关注团队资源使用率,专业一定不能丢。

因为除了专业,在思考方面,他显然是不擅长的(审议员和智多星属性都很低)。

从管理属性来看,如果又是鞭策者(拿鞭子抽),又是自己搞(执行者),又喜欢抠细节、较真(完美主义者)那他下面同学会很烦。

他有一定外交家属性,在跨部门交流中应该能兑换资源,知道什么叫“团队是我能力的衍生”,也会用团队资源交换进一步资源,无论外交家还是协调者都可以加大。

他现在喜欢执行的原因,可能是刚转型做管理,认为踏实做事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一时间放不下了;

专业要继续学习,但以后不要扣细节了,但要注意不能自己觉得自己专业,要团队觉得,而且他不能让团队认为他小题大做。

unsetunset7、舒适区unsetunset

接下来也是一位Leader,他具备两个执行属性与一个管理属性,结合其对工作的描述:

  1. 我不会主动跳出来定规矩,因为我觉得,我说的太多,别人不思考,最后就是全部我来干,一点没做好全是我的责任;
  2. 所以我会自己思考推演。如果大家和我认可的思路差不多,我就不发言了。除非是觉得在浪费时间,我会跳出来带节奏;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他可能正处于一个舒适区,而且这位Leader说自己会思考推衍,很可能是他的一厢情愿,因为他可没什么思考属性

从属性叠加和团队职位来说,当前是一个适岗的状态,但我看其描述,有些想半躺的心理,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社交、没有向上管理

其反馈也证实了我们的推论:他比较挑领导,不擅长喝酒插科打诨套近乎这些

但一线Leader乃至总监哪里需要喝太多酒了,这只是他为自己不想社交找的借口。

这老哥暂时没撒问题,但要注意加强外卷,不能温水煮青蛙。

unsetunset8、被迫升维unsetunset

接下来这位老哥是一位部门总监,之前管理大概30人,但因为公司业务增长短时间已经暴涨到了70人,而且还在增长。

但从团队角色属性来看,他有两个执行类属性,一个管理类属性,如果面对50人以上的管理幅度来说的话,老哥接下来显然会亚历山大。

他接下来一个季度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梯队建设

他接下来半年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是:课题选择

如果半年内做不好这两件事,那么是比较麻烦的。

根据其反馈,是符合我们的判断结果的:

  1. 确实现在人员多了之后,压力大多了很多;
  2. 部门副手和组长级都是好多年一起跟着干过来的,所以现在面对的问题就是大家能力都有点跟不上了,但是公司在发展,要求在不断地提升;

于是与其发生了关键对话:

从属性来说,团队有事你做,你还喜欢扣自己的细节,你的员工累着了你还心疼,跟着你的员工肯定日子很好过?

如果有个汇报要写,兄弟们跟不上就要自己写,并且会理解兄弟们,有没有出现过,兄弟们花一周做的材料,你看不过去,但又不好意思说,自己默默花2小时改了的情况。

随着我的提问,对方陷入了沉默的状态,于是我给出了最后的建议:

  1. 你现在是一种大家长的心态在做管理,很可能对于要不要换梯队会很犹豫,但这里犹豫就会败北,要提前调整心态,做好安排;
  2. 工作中不可能总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兄弟们一起发财这种好事,团队大了就要慢慢立规矩了;
  3. 你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接下来团队演进以及自我提升的问题,建议逐渐以总监思维解决问题,也就是你要有做局部战略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帮团队找课题;
  4. 平时多社交吧,你问题后面应该多,后面建议更系统性的聊吧;

unsetunset9、正在转型者unsetunset

最后是一位部门负责人,从属性上看管理属性很高,但思考属性不足,其反馈的情况是:

  1. 刚接手集团投资的一个子公司一个月;
  2. 之前是带团队,现在管公司,感觉不一样,千头万绪,一个月下来,才稍微清晰点;
  3. 现在北京成都两边跑,北京这边重点就是管理老板预期,对齐目标;然后去成都了解具体业务,熟悉团队,做好分工,激发活力;

这是一位成熟的Leader,高手对话只说重点:

  1. 你现在更需要思考,但感觉被团队事情和具体工作埋进去了;
  2. 节奏不对,团队还没搞完,战斗力感觉没打出来;
  3. 智多星属性过低,很难直接培养,需要招聘或者直接从老板那里拿点子;

unsetunset成长是一种筛选unsetunset

在14个咨询案例中,只有一个一线员工,而且这位一线员工极可能成为经理,所以这里大家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一线员工没烦恼吗?

原因可能很扎心:其实成长是一种筛选,一线员工大多缺乏成长意愿...

职场中,愿意主动寻找改变的往往是那些对现状感到不满、对未来有期待的经理或总监。

一线员工则更多处于“执行任务”的模式,他们更倾向于完成既定工作,而非主动追求更高的目标。这不仅是角色的分工问题,更是成长动力的差异。

一线员工的成长意愿低,源于两大核心原因:

  1. 第一,他们的角色定义为执行者,短期内没有必须成长的压力。只要任务完成,他们的价值就能被认可,成长与否并不直接影响收益。这种低风险、低回报的工作生态,让他们更倾向于安于现状。
  2. 第二,成长成本太高,回报太远。对于大多数一线员工来说,成长意味着牺牲休息时间、承担更多责任,但这些努力未必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相较于管理者对未来的不安,员工更容易被“眼前的安稳”所吸引,选择躺平。

管理者一方面本身对自身要求较高,其次团队需要他们去解决问题,他们主动、被动都会跟着成长。

unsetunset结语unsetunset

成长,从来不是顺其自然的升级,而是一次次跳出舒适区的主动选择。

从9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成长的关键不是“做得更好”,而是“做得不同”,你需要突破惯性,认清自己目前的问题,并找到下一个挑战的方向。

舒适区是最大的陷阱

很多一线Leader停在原地,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路径依赖,他们做熟悉的事,写重复的代码,固守细节,缺乏主动尝试的勇气。

案例2和3的Leader,就是活在舒适区里的人,逐渐丧失了风险应对的能力。

管理角色是转型的起点

从执行者到管理者,角色的要求完全不同,你需要带团队、整合资源,而不是自己冲在前面。

但很多经理停在“高级执行者”阶段,比如案例6的测试Leader,抠细节抠到同事心累,却忽略了效率和协同。

成长靠视野和规划

高级管理者的问题更复杂,但也更清晰,总监们烦恼的不是“怎么做事”,而是“怎么带队”。

案例1和8的总监,面对团队规模扩张和梯队建设,焦点早已从个人能力转向资源优化和战略布局。

但这里同样也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咨询集中在管理,特别是经理?

夹在中间最难受

经理是上下夹击的角色:要完成上级任务,还要带好团队。

他们既缺上级的资源,又不像执行者那样只需专注完成任务,向下没方法,向上没手段,是经理焦虑的主要来源。

能力认知不足

很多经理没意识到管理的核心不是“做更多”,而是“让别人做得更好”。

比如案例2的前端Leader,宁愿埋头写代码,也不愿腾出时间提升团队效率,他们不懂得借助社交和信息获取来弥补短板,只能靠自己蛮干。

没有清晰的成长路径

相比总监的具体烦恼,经理的问题更模糊。

他们不知道成长的下一个台阶在哪里,更不知道该如何爬上去。这种迷茫让他们在问题中打转,却始终无法走出困局。

总监:觉醒的开始

总监层级接触的更多是团队与资源问题:他们需要解决“如何更高效地带队”和“如何更好地布局未来”。

这些是明确的管理课题,比如案例8中的总监,需要解决梯队建设和课题选择,方向清晰但执行不易。

其次,总监的角色要求更高,需要整合资源、制定局部战略。他们烦恼的,不再是“该怎么成长”,而是“成长够不够快”。

因为总监拥有更多资源,但同时也面临更大的系统性挑战,一个处理不好,造成的浪费会很大!

他们的能力与问题直接挂钩,不像经理那样因认知不足而迷茫,而是因为系统复杂性而焦虑。

系统性能力不足、不稳定、不闭环,也是总监往后发展的将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成长,不是等来的,而是靠一次次跳出舒适区,直面新挑战得来的:

  1. 经理需要从迷茫中找到方法,学会规划路径;
  2. 总监需要从明确问题中找到答案,放大自己的格局和资源;

无论在哪个阶段,认清自我,主动升级,才是成长的唯一出路,一般的员工也应该尽快觉醒,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叶小钗
原为鹅厂、ctrip、baidu、一线开发,B站技术专家,某独角兽技术负责人,AI产品项目负责人,CEO数字分身负责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