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我的,将会让我变得更强大

职场   职场   2025-01-06 08:38   四川  

关注公众号回复1

获取一线、总监、高管《管理秘籍》

之前有个陌生的粉丝在群里抛了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大家在群里不痛不痒的讨论几句后就没什么下文了。

于是,那个粉丝圈了我一下:小钗,你不说两句吗?

其实,一般群里有趣的问题,我确实会经常参与,但这粉丝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而且里面有很多平衡点,于是回了一句:没意义,我说了你也不会听的

这个时候群里反而炸开了锅,于是问题变成了: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会受教

结合经验,我认为两种情况下一个人会发自内心的听你说话:

  1. 他自己被现实挤压,被打得头碰血流,急需解法,这个时候他们学习态度会非常端正
  2. 他交了钱,如果不学的话就是吃亏。他们会因为不想吃亏,所以会拼命的学

下来后,我依旧认为有些不妥,思维开始发散:

  1. 被现实挤压是因为生存、发展压力,交钱是因为沉没成本可能带来的损失
  2. 听人劝的本质是愿意接受新的信息、新的认知,这是一种成长的表现;

所以,到底是什么触发了一个人的成长,通过案例我这里得到的结论是:

情绪会触发成长,特别是负面情绪!

unsetunset情绪驱动unsetunset

情绪是什么,情绪是我们认知系统对具体事件的一个反馈,他包括: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也就是说:情绪只是表象,认知才是根本。所以相同环境下,同一件事,不同认知人的表现的完全不一样的。

举个常见例子,领导在会议上批评一名员工不够细致:

  1. 一个同学会觉得领导是针对自己,可能会觉得羞辱、愤怒,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情绪低落,进一步伴随沮丧、委屈、不满;
  2. 一个同学会觉得批评是改进的机会,会感激领导的直言相告,下来后会认知反思提高,这里伴随的情感是感激、动力十足、平静;

从这个角度来说,负面情绪更容易短期激发一个人;正面梦想,会让这个人走得很远。因为负面情绪得到缓解就会停止,正面梦想,会有长足的进步

但进一步来说,好像也不太准确,以认知体系引起的情绪波动来说:情绪反馈强烈,意味着这个事情一定会极大的影响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状态。

所以,正负面无所谓,情绪的强烈程度才是我们刷新认知的关键,换个方式说:我们的认知体系很懒也很顽固,如果没有影响生存或者发展的事情,别TM的来烦我

一般来说,生活中发展变好了的情况是很少的,但引起生存压力的事件倒是很多,所以我们的直觉就变成了:负面情绪在激发我们前进

这个理解,可能是不全面的,关于认知、情绪与成长的关系,我这里画个图:

所以:我们想要去改变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去激发他的情绪,但正面情绪往往代价太高,所以很多人选择的方法就是负面情绪触发法了,比如:

  1. 愤怒:你是傻逼;
  2. 失去:我不爱你了;
  3. 沮丧:你工作做得像坨屎;
  4. ...

你被挑逗的情绪越强烈,那么你做出的反馈也会越剧烈,那么你为此付出的精力或成本就会越多。最终,实践经验回归认知体系,其结果是你成长了。

但上述是正常张图,极有可能在负面情绪过重的情况下,你的认知体系会产生一层自我保护,他会让你本能想要逃避,这个时候可能产生极大的内耗,如图所示:

在遭遇重大打击的时候,可以放任自己一段时间,然后选择面对、接受、改变套餐。

unsetunset关于负面情绪的一些建议unsetunset

如前所述,情绪是认知的结果,反过来强烈的情绪会触发认知的刷新,所以:

我们要一方面刻意的去激发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正面情绪导致的恣意妄为、负面情绪导致的破罐子破摔,这里重点说下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常来源于我们对事件的主观解读,在情绪过于激烈的时候,要设法去分离事实与情绪,比如:

  1. 区分真实: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我的主观猜测;
  2. 记录事实:将引发情绪的事件记录下来,尝试用客观语言描述;
  3. 调整解读:用更中立的视角审视问题,比如将“老板对我不满意”改为“老板提出了具体改进建议”;

如果确实遭受了一些伤害,比如小孩被欺负、工作被诬陷、父母被骗钱,如果已经无法挽回,那这里的建议是:不要去想已经损失的,多去想想现在还留下的

这句话虽然很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他很有效。

unsetunset结语unsetunset

人类的一切成长,归根结底是认知的升级。而情绪,是认知进化的引爆点。

愤怒、悲伤、羞愧……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情绪,往往是打破旧有认知、发现新可能的关键节点。

如果没有这些情绪的震荡,我们的内心世界可能会始终平静如水,却也止步不前。

情绪强烈时,我们看到自身认知的边界;情绪平静后,我们找到重塑命运的路径。

成长从来不是轻松的,它是一次次痛苦的撕裂与重建,就像一场淬火,只有敢于直面那些最深沉的情绪,才能让内心变得更强大。

我们无法避免情绪,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回应情绪。每一次情绪触发,都是改变的契机;每一次认知重塑,都是命运的分岔路。

最后,当我们试图改变他人时,是选择用愤怒挑衅他们的短板,还是用希望点燃他们的长梦?

只有在情绪与认知的微妙平衡中,我们才能推动真正有意义的成长,让每个人都发现更大的可能性。


叶小钗
原为鹅厂、ctrip、baidu、一线开发,B站技术专家,某独角兽技术负责人,AI产品项目负责人,CEO数字分身负责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