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也会流血:祛魅,是一种小人得志!

职场   职场   2024-12-23 08:33   四川  

关注公众号回复1

获取一线、总监、高管《管理秘籍》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祛魅

这个词来源于哲学和社会学领域,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概念(Entzauberung)。

祛魅指的是社会或文化中,尤其是现代化过程中,人们逐渐摆脱对神秘、迷信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转而通过理性、科学或逻辑的方式解释世界。

而在工作场景中,常常用于对人的形容,比如:我已经对他祛魅了

而这个他,多半之前是你佩服的人,而经过一些近距离相处后,发现他也就那样,于是逐渐对其有轻视的心理。

这种由敬佩(敬畏)到冷淡(客观)的行为最容易发生的对象是你的上级或者你的老板。

不可避免,这种现象也真实的发生在了我的身上,但如今回头看,我认为:工作中的祛魅,是一种“小人得志”

unsetunset神也会流血unsetunset

历史上,我每一个老板身上都有令人赞叹的特质、掌握着不小的资源,同时做着不小的事业。

这类高端人士,平时是难以接触的,而人们天生都是慕强的,于是很想与其达成深入链接,去近距离欣赏、学习

我们千方百计、不断厮杀,通过努力终于站在了老板们的身边,逐渐地,光环褪去了,问题出来了:

他们天赋很高,能持续提出新颖且有潜力的创意,这些创意经常能激发团队讨论并推动项目突破;

但深入接触下来,又会有创意虽多但脱离现实的情况,缺乏执行可行性;

而且他们对具体落地环节表现出明显不耐烦,会认为创意>执行,并将执行问题视为他人的责任。

于是乎,我们所有所思:哈哈,原来他也有缺点

进一步,我们发现老板们虽然能在团队未注意的细节或盲区中发现关键点,为问题解决提供决定性贡献,也经常引发团队深思或重新审视策略。

但他们也会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偶尔会表现出明显的自负态度,难以接受质疑或他人建议,倾向轻视团队能力,并在失败时推卸责任。

于是乎,我们会进一步窃喜:这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怎么能海纳百川呢

然后,我们发现老板们在组织能力上都有些缺陷:不系统性解决问题,甚至轻视管理、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易怒...

总而言之,毛病多了去了!

最终,我们发现,老板们在决策失误时候也会烦躁、在项目瓶颈时候也会说丧气话、在思维混乱时候也会躺平......

于是乎,我们开始欢呼:看,“神”也会流血!

进一步,我们会自得意满的对老板们评头论足,在“煮酒论英雄”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将自己的角色与其拉平。

但是在欢呼后,大家要意识到一个问题:

以结果去评论一个人的错误何其简单,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你是否能解决呢?

或者,你连整体局面都无法看清吧?鹰有时候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达不到鹰的高度

你要点评一个人的时候,至少需要将彼此的思维拉到同一个认知高度,否则你为何能评价他们呢?

unsetunset我也可以unsetunset

英雄惜英雄,英雄重英雄。

一般人以胜败论英雄,但“过来人”的思维会更全面,他们会知道那个对手其实不简单,我当时赢的有些侥幸

所以,对人事物正确、客观、全面的评价,才是我们每个人需要追求的美好特质。

其实祛魅是好事,他是我们每个人理性化的过程:我们要用科学的视角去理解人、理解世界。

当看到有人完成伟大事业的时候,我们会感叹:卧槽,这真牛逼!

而当我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我们又会疑惑:他有这么多缺点都能成功,是不是我努努力也可以?

所以,祛魅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是:也就那样?而是应该我是不是也行?

古人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手的兴趣绝不会被一个人的缺陷所吸引,他关注的是你独特的天赋和特质。

所以,擦亮有色的眼睛,去正视你的老板、正视你的敌人,去清晰的看,清晰的感知,你会发现:他们牛逼的地方依旧牛逼,他们看上去脆弱的点,是因为他们觉得不重要

这是个关注的问题,这是个ROI问题,这是个经济学问题。

unsetunset系统性思维unsetunset

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全局思维看问题,迷恋往往来源于不了解;祛魅很可能是一种感到受骗或自我保护的反弹,两者皆不可取。

首先,事物是有两面性的:

  1. 天马行空的思维自然比较跳脱,难以落地;
  2. 善于打交道获取外部资源的人,多多少少夸大其词;
  3. 关注大目标可能忽视小细节;
  4.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当然照顾不了大家感受、讨人厌;
  5. 识别能力强,必定经常挑刺;
  6. 有同理心可能优容寡断;
  7. 计划性强的人呆板;
  8. 完美主义者折磨人;
  9. ...

有一利必有一弊,人没法只占便宜不吃亏,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是觉醒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要以发展眼光看问题。

今天的问题都是昨天的决策所造成的后遗症,而若因此兴,必受其累

人是没办法轻易抛弃过去的,任何人、任何事都需要一个交代

  1. 刘备“借了”荆州,就要“还”;
  2. 胡宗宪接受了严嵩的国士之礼,就要以赤诚回报;
  3. 张居正选择了万历中兴,就要接受可能的鞭尸;
  4. ...

你的认知是过往的经历与现有的信息所组成,历史沉淀的资源是你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所以,我们当前看到某人的缺陷,或者某体制的问题,很可能是为环境所累,是之前跳跃式发展所必然造成的结果。

这个时候,客观的看待问题就好,正面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道,抱怨问题、激化问题都不是长治久安之策。

最后,我们要理解决策过程中的权衡利弊。没有完美的决策,只有相对合适的决策,有一利必有一弊。

你的解决方案可能造成其他问题,那么决策依据的话就只能是全局最优,看长期了,这里不好理解,前几天群里有个案例正好做说明。

unsetunset没有完美unsetunset

前几天粉丝群抛出了一个问题:

有个长期工作能力一般的员工,公司准备年前做优化,但近期项目比较辛苦连续加班比较多,还需要考虑苦劳层面的绩效倾斜吗

问题虽小,但因为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所以讨论却异常激烈:

  1. 【有理有据】,不需要,都准备优化了,还考虑什么倾斜?我理解,就相当于一把铁锹都准备作废了,你还准备给他上漆;
  2. 【合情合理】,为什么不考虑?苦劳也是一种贡献,该给的还是要给到位,无论是否要走的人。做事讲规矩,别人才能信任你
  3. 【天怒人怨】,主要还是正常人做事情很难下狠心,其实最好的策略是他加了班,你还要挑刺把他骂的狗血喷头,然后以能力不满足要求为理由,明正言顺优化了他;
  4. ...

当事人的解释是:

对我来说,是我设计激励规则的自洽,和资源包使用性价比的选择问题。

要自洽就给,要合理配置资源包就不能给。其实就是选择,任何选择都有代价。

其实,这在我们生活或工作中是十分典型的问题:不做良心不安,做了钱包不爽

所以对于这类事,无论给不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需要一个自洽且统一的逻辑。

什么是统一的逻辑,意思是下次碰到类似的事,你的选择要相似,不能受环境影响而偏移太多

但这里需要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上面看似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完全不同的建议,并且每个建议背后都会有很多支持者呢?

答案很简单:观点太片面、看法太局部,没有系统性思考问题

系统性思考,是升维解决问题的关键,掌握它,会更容易看到问题的本质,他的核心如图:

系统性思考的核心在于六个字:

结构影响行为。你想让人们产生你所预期的行为,最根本的办法是设计相应的结构。

关于系统性思考的基础学习材料,大家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这里不赘述:

系统性思考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尝试来系统性解析此事。

unsetunset系统性剖析unsetunset

系统性思考属于比较难的方法论,这里第一个技巧是将参与者尽量穷举出来,最后再结合边界与目的选择合适的参与者,否则这个图就没完没了,也就没有重点了。

这里需要考虑的参与方是:

  1. 一线Leader;
  2. 组员;
  3. 老黄牛组员(即将被优化同学);
  4. 公司角度;
  5. 社会角度;

第二步是站在他们层面思考他们的关注点,以及应该采用的策略。

一线Leader核心关注自身向心力问题,有两点要注意:

  1. 自身信誉度;
  2. 其他组员的看法;

组员关注短期的钱和长期的钱,总结下来也是两点:

  1. 自身这次能否拿更多;
  2. 公司“卸磨杀驴”的回旋镖,会不会击中自己;

组员由于要离开只关注一点:

  1. 我的苦劳会不会得到奖励
  2. 对应着,如果我的苦劳没有被奖励,我很可能到处负能量

公司的角度很简单:

  1. 如何保证公司的资源被最大化利用;
  2. 如何保证离职的员工不会造成额外的资源浪费;

社会的层面就一个:用劳动法保证相对公平,这里因为是一线Leader提的问题,所以就先不考虑这个元素。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视角提炼出我们需要的实体,这里第二个系统性思考的技巧就出来了:选取合适的视角和目标,有目标系统循环图才有意义

于是初步的图就出来了(右下角该绿线,画错了):

此图能清晰说明为什么一线Leader会左右为难:

  1. 给将离职员工资源,其实是实践自己的承诺,这无疑会增加自己的公信力,而公信力会增加自己的向心力,组员会更相信自己;
  2. 但是,离职员工获取资源越多,浪费的资源就会越多,那么组员拿到的资源就会越少,这一定会降低他们的工作意愿,进一步影响其工作效率;
  3. 工作效率下降会直接影响上级对团队的评价,这会削减一线Leader在公司内部的排序,甚至被打上管理不行、妇人之仁、浪费资源的标签;
  4. 由于公司对一线Leader的评价降低,势必进一步影响其团队向心力,那么团队效率会进一步降低;

所以,给不给都难受,这个时候公司系统性调控就应该出现:颁布离职员工资源滥用率的考核,比如:

考核一年下来,一线Leader对于奖励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升职、加薪、奖金等,如果多数资源给了离职员工打水漂,那么公司一定会追责。于是系统循环图产生了变化:

可以看到,由于系统的强行介入,整体态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1. 公司加入资源利用强调规则,从文化与奖惩制度层面不停宣导资源利用的重要性,这首先会加大一线Leader想给离职员工奖金的压力;
  2. 其次,因为是文化层面的宣导,一线Leader对于待离职员工的内疚心理会减轻很多,这会进一步导致给他资源的概率降低;
  3. 而因为是全局文化策略,无论待离职员工还是在职员工,都会对Leader更加理解,这会进一步减少一线Leader决策的压力;

综上,由于公司系统层面的介入,全局可浪费自己一定会减少,又因为是公开透明的考核策略,会进一步引导Leader和员工的行为,比如:

  1. 待离职员工,会由于没有奖励,而拒绝接受额外任务;
  2. 与此同时,一线Leader也不应该给待离职员工太多任务;
  3. 如果确实有特殊需要,那么系统层面应该有对应策略,比如待离职员工有50%折扣,这会好很多;

我相信,有了系统循环图的说明,大家对此事的看法会全面得多了。

unsetunset结语unsetunset

无论是盲目崇拜还是彻底失望,都是因为我们对事情缺乏全面的理解。

这其实归根结底是系统性思维不足:当我们过于迷恋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时,只看到他们的优点,忽略了缺点;而祛魅后,又只关注缺点,忽视了优点。

系统性思维教会我们从整体出发,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这样,我们既不会盲目崇拜,也不会轻易否定,而是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估,发现真正值得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职场中的祛魅提醒我们,要摆脱偏见,用全面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

这样才能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提升团队合作效率,也让自己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叶小钗
原为鹅厂、ctrip、baidu、一线开发,B站技术专家,某独角兽技术负责人,AI产品项目负责人,CEO数字分身负责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