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英雄还是慢机制?公司管理的终极博弈

职场   职场   2025-01-03 08:38   四川  

关注公众号回复1

获取一线、总监、高管《管理秘籍》

前几天接了粉丝一个简单咨询:

刚在处理一个棘手的问题:

  1. 针对一个临时的项目难点,1部门提出A方案,需要2部门执行;
  2. 2部门提出更优的B方案,需要3部门执行;
  3. 3部门提出更优的C方案,需要1部门执行;
  4. 1部门又搞出了最简单的D方案,需要几个部门一起各自完成其中一部分;

下面的专家都闹起来了,为啥我的方案不被采纳,而且其他部门老甩锅给我。

销售有意见了,为啥进度那么慢。各部门也有理由:我方案出来了,没人听我的,都在说按我方案来事情早做完了。

这个问题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而多数同学可能看不到这个问题背后的根源,这也是我今年最大的困惑!

今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一般公司,管理到底有没有意义?

如果有,那么管理的意义应该是什么?

最终,我推导出来的结果是:管理的意义是追求人效,进一步也就是常说的组织执行力。所以搞了一圈,依旧回到了:信息、能力、意愿,三要素了。

但三要素只是呈现出来的结果,今年的思考,让我对他们背后的根本原因有了深刻的认识:公司所有的问题最终都会回归信息差以及评价两个事,核心目标依旧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即是

  1. 信息失真:战略指令下不去,项目风险上不来;
  2. 评价失效:员工及任务得不到公正评价,公司资源到不了该去的人手里;

换句话说:只要解决了信息流动效率以及公正评价问题,公司的执行力一定不会太差,这样还做不起来,只能是战略有问题了,而战略不能归属到管理。

信息问题更多要靠机制建设,我们这里不衍生,那么在评价层面,管理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问题。

unsetunset评价=利益unsetunset

家庭可能是最小单元的团队,按理说他们应该是很亲密的,但有小孩后,很多家庭都逃不开婆媳矛盾,原因是什么呢?

答案是评价权,因为特殊关系,丈夫、老婆、婆婆,谁也评价不了谁,家庭里面能被评价只剩下小孩。

于是谁掌握了小孩的评价权,很可能掌握家庭事实的评价权,因为评价权可以衍生,评价的行为可以不断发酵。

其结果是,只要我在这个团队,只要在某件事我可以不停的评价你,那么我就可以找各种机会拿捏你,那么我的地位就一定最高。

这里体现出评价权一个特点:弱势评价屈服于强势评价,举个例子:

我对老婆行为的不满,是弱势评价;老婆对我因工作导致的对小孩陪伴的缺少,是强势评价。

一旦我想要点评她的一些行为,那必然吃到对小孩不管不顾的批评套餐,更有甚者远古怀孕期间的旧账也会翻出来,其结果是他掌握了家庭核心评价权。

所以,争夺评价权最本质的原因是:评价意味着规则解读的权利,其本质是寻求博弈空间

但并不是任何问题都值得争夺评价权的,比如:

  1. 小孩挑食不吃饭;
  2. 小孩光脚走路;

因为这些问题很容易达成一致,他具备很统一的“标准”

另一些问题,如:

  1. 小孩行为拖沓,特别是出门和吃饭;
  2. 小孩的饮食问题,比如吃不吃有机食品、吃多少零食;
  3. 小孩的衣服该不该手洗,手洗的细致程度;

就很难达成一致了,因为他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标准的人事物,是评价权产生的核心原因,也是很多人的必争之地

unsetunset评价体系中的异类:HRunsetunset

回归公司场景,公司里面有个岗位其实是很神奇的,因为他完全是游离于问题之外的一个组织,其名称为:HR。

如前所述,公司场景下,最根源的问题之一是:客观评价问题

为什么很多事情都在扯皮,那是因为那些事情都有一定专业性,其中存在壁垒、存在信息差、存在权衡利弊。

这意味着这些事情没有标准,里面有很多可解释空间

但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从业务深入参与角度,HR在这些事件里面可以说都是毫无存在感的!

于是这里奇怪的点就出现了:在职责上,他们竟然具有对各部门评价的权利,这里的逻辑是什么呢?

逻辑很简单:监察,更进一步是第三方监督,公司担心部门人为引起信息差、滥用资源。

因为只要有解释空间存在,就意味着可操控、可被影响,那么这种评价传递上去,就很可能是失真的结果,这会进一步引起:

  1. 项目风险避重就轻,或直接隐瞒上报;
  2. 问题员工不被批评,甚至得到奖励;
  3. 最终当然是大量资源浪费,公司人效降低;

unsetunset不确定性unsetunset

站在员工角度,工作可分为两类:确定性任务与不确定性任务

确定性任务即:目标明确,标准清晰,过程可以量化或用固定流程完成的任务。

比如生产线工人、客服人员、行政岗位等。业内大概数据是:

  1. 制造业:70%-80%的工作是确定性的(例如装配、检查、包装)。
  2. 客服中心:90%以上是确定性的(基于响应时间、解决率等指标)。
  3. 技术开发:50%左右是确定性的(如代码提交量、bug修复量)。

不确定性任务即:涉及创意、决策或需要在灰色地带处理问题,难以直接量化或拥有明确标准的任务。

比如项目经理、产品经理、研发人员、高管等:

  1. 产品创意:80%以上的任务是不确定性的(如创意方案的优劣)。
  2. 咨询行业:60%-70%的任务是不确定性的(如战略建议的有效性)。
  3. 高管层:90%以上是灰色地带任务(如协调资源、制定战略决策)。

不确定性任务的好坏很难评价,这极大的依赖于经验与专业性,这也直接导致了两个结果:

  1. 不确定性任务的处理能力,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素质高低;
  2. 不确定性任务的评价能力,体现了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

所以,管理的价值也就在此:管理更多是在管理不确定性

也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尽量提出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这也造成了两个现象:

  1. 岗位工作要求的不确定性越高,其公司定价越高;
  2. 不确定性越高的岗位,其对忠诚度的要求越高;

unsetunset解题时刻unsetunset

最后,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相信大家现在对问题的根源比较清晰了:不错,这是一个没有标准、不确定性很高的任务,而大家正在为此扯皮

我甚至相信,扯皮所造成的成本已经远高于执行成本本身了。

没人想做的原因也很简单:这大概率是一个脏活。对此有两个比较好的策略:

第一,诉诸权威,找一个大家认可有专业、有影响力的人拍板,大家听他的就可以了,参考这个模型:

其实他们可以扯皮这么久,说明这件事可能确实不太急

第二,给予奖励,脏活大家自然不想做,如果想快速解决,就让这种活变得不脏就好,给点奖励即可。

所以,解法很简单。

unsetunset结语unsetunset

前面我们说过:

  1. 不确定性任务的处理能力,体现了一个公司的管理人员素质高低;
  2. 不确定性任务的评价能力,体现了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高低;

第一句话的逻辑在于,每个公司的管理层最核心的能力要求就是责任感与应变能力:

责任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应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结果,在人治较好的团队,就算没有机制、文化作为约束,一旦问题爆发,也会由于团队有几个“英雄”而被很快的消灭。

所以,公司管理者素质较高,那么他们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就强。

第二句话的逻辑在于,他不认为应该总是依赖英雄,英雄也有疲惫的时候,这个时候便呼唤使用机制的方法去解决,如图所述:

“法治”较好的团队,所有的不可确定性任务都应该被归类定义,做了有什么好处,不做有什么坏处,之前没遇到过的如何处理,都应该被清晰定义。

只要处理策略定义清晰,就算没有英雄,团队的不可确定性任务也会被极大的收割。

不可确定性的降低,意味着评价权的减少,评价权的减少,意味着这个公司的管理精细化程度越高,那么其管理问题会越少!

在真实工作中,我们既需要英雄去兜底,因为不可确定性只能被减少到一定比例;又要有机制,因为英雄很贵!

而无论是影响还是机制,都是公司需要为公平的评价权的买单的成本!

叶小钗
原为鹅厂、ctrip、baidu、一线开发,B站技术专家,某独角兽技术负责人,AI产品项目负责人,CEO数字分身负责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