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经典面试题:10个精英与50个普通员工谁的效率高?

职场   职场   2024-12-27 08:32   四川  

我的产品发布了:CEO数字分身,让CEO分身有术,有意者联系。

关注公众号回复1,获取高清管理路线图

前几天有粉丝在群里问了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问个偏学术问题,一个10人的精英团队与50人的常规团队,做相同的项目,哪个团队效率更高?

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群里一时也炸开了锅:

  1. 我觉得,要看你这常规团队里面有多少精英🐶;
  2. 10个精英万一谁也不服谁呢?怎么管理;
  3. 正常说肯定50人能做更多事,10人效率高;
  4. 管理追求的是稳定产出的果,而对象的人充满了复杂性、不可控性较高;
  5. 管理看似是管人,其实是管人性,好的管理者一定懂人性;
  6. 看管理成本,如果精英的思路跟你不一样,等着杠吧,不如带着50个牛马指哪打哪;
  7. 工作内容里面有没有只有精英才能做到的,比如说造原子弹;
  8. 得看多精英,得多目标是否一致;
  9. 我相信,AI肯定会替代人类,如果问题是10个精英机器人和50个普通机器人,也许就可以量化了;
  10. ...

随后有同学贴了一张精英的图,强调当然是精英组胜,但其实有点犯规:

其实在我为企业做咨询过程中,有个小游戏与这个问题很类似,游戏规则很简单:

  1. 设立一个话题,双方辩论,交替出场;
  2. 30人分为:正方、反方,中立方;
  3. 中立方可以随时选择支持哪方,并说出原因;
  4. 最终获得支持多者胜;

这个游戏思路来源于我在B站时期的Leader,当时他挑选的话题是:你认为一对一沟通效率高,还是一对多沟通效率高?

我当时的观点是:一对多效率高,并认为信息透明会达到信息传递的最优解,随后我举出了科幻电影里面的AI为例进行阐述。

当时想表达的核心是1对1是局部最优,多对多是全局最优。

最终结果,我当然是输了......

但上述两个故事背后的底层逻辑,却是各个企业需要去探索的。

企业的难题

前面的文章我们探讨过,公司存在的逻辑是聚集一批人去完成一个产品(项目),去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管理的存在的意义是让这件事以效率最高的方式的发生。

站在管理角度来说:一个正确的人去完成一个任务,逻辑上效率是最高的,因为没有任何内耗。

但由于任务变复杂了,必须更多的人参与,人多效率就变低,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必须回归此图:

公司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根源主要在两点:目标复杂度和团队规模。

目标难度与组织规模是公司场景下所有问题的根源

因为目标难度提高,所以需要精英人物加入去解决专业瓶颈问题,而精英的特点是一定是独立思考能力较强,意思是这批人天生不好管。

但最终的结果依旧是组织规模增大,人才种类变多,于是企业的最终问题就出现了:

  1. 因精英人群理念不合导致的实现路径之争;
  2. 人员合作竞争过程导致的问题,如派系斗争、资源争夺、员工冲突等;
  3. 人员规模上来导致的信息传递问题,如沟通误解、信息失真、信息过载等;

而以上问题非常常见,比如1998年9月20日, IBM顾问向任正非阐述了对华为管理问题的十大诊断:

  1. 一、缺乏准确、前瞻的客户需求关注,反复做无用功,浪费资源,造成高成本;
  2. 二、没有跨部门的结构化流程,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流程,但部门流程之间是靠人工衔接,运作过程被割裂;
  3. 三、组织上存在本位主义,部门墙高耸,各自为政,造成内耗;
  4. 四、专业技能不足,作业不规范;
  5. 五、依赖个人英雄,而且这些英雄难以复制;
  6. 六、项目计划无效且实施混乱,无变更控制,版本泛滥

其实华为的问题总结下来也就两个事:

  1. 规模扩张引起的管理掌控力下降、跨部门协作难度指数级上升;
  2. 专业瓶颈导致的难度;

综上,两个因素制约了团队发展:专业壁垒导致的瓶颈;规模大了导致的失控。

两个问题的本质

至此,相信各位对两个问题都有了更本质的认识:

首先,他们都涉及了管理中的核心公司信息通道建设问题,如何保证信息高效流转。

其次,要回答第一个问题,需要对问题本身加入更多限定条件,因为:一个10人的精英团队与50人的常规团队,他的输入参数太少了,这导致了难以输出。

项目参数

所以,这里需要解决的第一个输入参数为:这是个什么样的项目

我认为在最简的情况下,考虑两个维度即可:

  1. 第一,该项目所需的专业瓶颈度;
  2. 第二,该项目所需的沟通难度,包括沟通频率以及交流难度;

也就是:在专业瓶颈较低且沟通难度较少的情况下,50个农民工胜;但若是专业瓶颈较高或者所需沟通较难的情况下,10人精英会渠道优势,比如以下工作:

  1. 快递分拣;
  2. 建筑施工;
  3. 餐厅服务;
  4. 新药研发;
  5. 广告创意策划;
  6. 电影制作;

大家能很快决出谁更胜任,所以这里其实是有个4象限划分的,任务难以、沟通多寡,在每个现象会需要不同的团队:

综上,似乎只要任务简单,那么人数取胜;只要任务复杂,那么精英取胜吗?

但真实场景往往并非如此,因为人这个变量因子太复杂了:

  1. 精英团队容易因为意见过多、方向不一致而陷入内耗,因为这批人天生喜欢争夺控制权;
  2. 人数多的团队在任务复杂时,沟通成本会成倍增加,效率反而下降;

综上,精英团队看似沟通问题较小,但“部门墙”天生就会阻碍信息交换;而“乌合之众”天生就会陷入信息混乱之中。

所以,无论是精英还是“乌合之众”,都是需要组织的,但AI的出现或许可以改变这一切,因为AI没有人性,也就没有分歧,如果问题衍生:

10个机器人以及50个真人之间的任务对决,我会毫不犹豫投机器人

结语

无论是10人的精英团队还是50人的常规团队,本质上都指向一个管理中的核心议题:如何优化信息流转和资源协作,以实现目标的高效达成。

我们看似是在探讨团队规模与能力的优劣,却在现实中绕不开以下两点:

  1. 人性的复杂性:精英团队会因个体强烈的控制欲与独立思考能力带来理念分歧,而常规团队则会因规模增大导致沟通失效和效率下降;
  2. 任务的多样性:项目的专业要求与沟通需求直接决定了团队形态的最佳选择;

现实的企业管理场景,不是简单的精英优胜或人多力量大,而是一个复杂的平衡术。

华为的案例提醒我们,当专业壁垒与规模失控成为企业发展的双重制约,唯有构建高效的信息通道与完善的协作机制,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然而,文章中的问题也让我窥见了未来的可能性,随着AI的发展,或许我们可以期待这样一个团队:

  1. AI优化协作:没有人性分歧,沟通效率无限趋近于最优;
  2. 人类专注创新:将复杂的协作问题交给AI,人类团队专注于不可替代的创造力和判断力;

到那时,团队效率的争论或许将被重新定义——不是“人”多与“人”精的问题,而是“人”与“AI”的最佳组合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管理系统的重塑,才是真正的“精英团队与乌合之众”的终极命题。

叶小钗
原为鹅厂、ctrip、baidu、一线开发,B站技术专家,某独角兽技术负责人,AI产品项目负责人,CEO数字分身负责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