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回复1
获取一线、总监、高管《管理秘籍》
2024很快的结束了,而今年是真的经历了很多!
之前我写了几篇总结性文章:
现在回看第三个五年的思考,核心是:独立思考、承受风雨,做出自己的案例,他内容是对的,但实操起来会更难,难非常多......
天选打工人也会累
之前做贝尔宾角色测试的时候我协调者与凝聚者属性非常高,事实上我一直也自诩为管理高手,但在23年的时候,所谓“管理大家”也栽了个不小的跟头!
当时是负责了一个外部依赖很多的重要项目,而且这个项目的目标设计得非常难,于是只好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其节奏是:
进行了长达10个星期的加班; 每晚离开公司都是12点左右; 国庆期间也在加班;
但是,最终项目结果不太好,所以之前承诺给团队的一些奖励也拿不到,加上长时间的疲惫,下级一些亲密的战友开始反向PUA了:
哥,我确实干不下去了; 哥,下个月我就走了哦? 哥,这个事情要不你找别人吧; 哥,...
于是,在连续加班、连续高压、连续负反馈的情况下,我心态终于是崩了,而且崩的很彻底。
为将者要有坚韧的心态,因为一旦一号位有所松动,那么会导致雪崩的结果:
一号位说项目好像有点问题;下级的理解就是项目要完了; 一号位说你这个事情做得不好,下级的理解是我可能也要完了;
这个时期,我非常敏感,会不自主的放大问题:
上级批判两句,我会认为他针对我。更进一步会有我已经这么辛苦了,你为什么还要针对我的想法; 下级抱怨两句,我会认为他们撂挑子。更进一步我会感到深深的孤立感;
在内心还有一个观点在对立:苦劳到底需不需要买单!我没有解法,我的逻辑在那时候是无法自洽的。
当时的自我调节办法也十分的愚蠢:去跟成绩差的人取经,得到的全TM是负反馈!其中一些人还有看热闹的心态。
其实,这里正确的做法是:寻求帮助,耐心与上级交流,重新设定目标。
综上,最终的结局就是崩溃下的冲动离职。
时间不能疗伤,正反馈可以
我曾经认为自己是打不死的小强,但事实上证明那只是一个笑话,因为休息的那段时间,我心态也不好。
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真正的工作,也不愿意做太多外包,于是谋生的方式变成了提供产研侧的管理咨询。
但,我并不高兴,比如我在家的时候能量很低,虽然小朋友很可爱,但我却笑不出来;
晚上哄6岁小女儿睡觉的时候,她会很调皮,在2分钟协调无果后我就会失去耐心,偶尔会吼他,但每次我马上又会后悔,认为自己在发泄情绪。
原因很简单:我依旧没有太多正反馈。
后面一些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时个人心力不足,对手里的很多事情都不热爱,没有关注事,总是在关注ROI,所以逐渐投入到一些具体事务中,整个人慢慢的走了出来。
接触一些具体的事务后,我内心依旧对之前的失败非常介意,于是刻意在观察各个公司的管理问题,这再次唤醒我对如何将一个公司变好的兴趣,但这次我不想浮在表面,开始想要接触管理的本质问题。
3月底,状态稍有好转,我重新开始写公众号,产出了今年第一篇文章:
也会去尝试解决这些通用性问题,于是4月中旬,又更新了一篇:
5月,我为TGO小组做了一轮关于管理的分享,取得了很不错的反馈。
大家都有所触动,接下来几个大佬提出了自己管理上的一些心得:其中有好的,但更多是血泪后的经验。
这仿佛击中了我:公司表面上并不会在管理上投入多少资源,但其实管理的心得与教训,高手们都是需要并且认可的!
因为高手也会犯一些常见的管理错误。
而且越是常见的错误,越容易被触发,就算管理老司机也是同样。
他们与一般人不同的是马上能意识到好像“犯错了”,却也可能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于是,有个想法在我心里扎了根:有没有好的管理解决方案,能够解决大家的问题呢?
问题扎了根,目标开始具象化;心力足了,做事变有了方向,于是我给自己2024年定了个OKR:保持工作日日更!
而现在看来,除了偶尔的转载,我完成了200多篇原创,实现了今年的承诺。
并且我再次深刻意识到: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复盘,他让我的思维更加系统有条理了,这让我的动作变得更为笃定。
并且,写作过程中涌来了大量粉丝,在这些正反馈中,我逐渐从过往的阴霾走了出来,而这给了我一个启示:
时间其实并不能疗伤,他只能让我们淡忘,回归行尸走肉般的平静,能疗伤的是你在乎人事物所给予的正反馈。
想要去验证假设
7月-9月,经过半年多的自我沉淀刷新,我开始回归积极向上的心态。
也就是这个时候,我大概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他大概长这样:
但与几个公司交流下来却接连受挫,原因是我回答不了以下问题:
HRM工具帮助优化招聘和考核,但它能直接提高员工生产力吗; CRM系统帮助记录客户信息,但它能直接提升成交率吗; 财务软件让报表更清晰,但它能直接增加利润吗; ...
这次我是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是产品思维,什么是业务思维。
这里的点不完全是我的产品不够好,后面复盘下来,我认为问题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的销售语言不行,人家对我说的压根不感冒,10s就开始打哈欠; 一般情况下,老板更喜欢开拓创新,对管理问题会认为重要,但不认为那么紧急; 他们不认为我的产品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更进一步,我思考了下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原因一步步扭曲了我的认知:
我开始以为企业买的是软件,但他们买的是服务; 我做好服务清单,准备卖的时候,但他们似乎买的是完整解法; 于是我开始提供解决方案,但他们问我能不能去上班;
真实一圈体验下来:去上班 > 卖人头 >> 卖服务 > 卖信息 = 卖资源 > 卖产品。
企业其实不需要管理系统,他们用Excel就好了啊?
于是,我的产品扩展的“伟大”梦想,陷入了困局,我的逻辑再次不能自洽。
从去写到去说
救命的从来不是稻草,而是长期的坚持,后续我越来越理解这句话。
2B之路受挫,我依旧不愿认输,我会更多认为是销售策略有问题,以及本身流量不够。
10月,我想通过打造个人品牌的方式,吸引客户流量,于是进一步加重了自媒体一块的知识输出。
于是写了很多文章,但是多数文章都是围绕这整套管理方案展开的:
进一步,从2B衍生出了2C关于个人成长的体系:
10月11日,我认为光写文章不够,于是开始了每周直播,至今已经做了14场:
汇报与向上管理专题; 成长与中年危机专题; 一线经理与项目管理专题 总监与机制推行专题; 跳槽相关大专题; 一线经理扩展课项目管理心法专题; 高管专题:上升通道; 高管专题:信息通道; 管理扩展专题:经济学原理与管理; 团队角色专题:贝尔宾团队角色; 汇报技巧2.0:你怕不怕汇报; AI与技术管理专题; 成长专题:信息差、认知差、执行差、资源差; 管理专题:组织架构的秘密;
总计下来,形成了20小时的管理课程:
8小时一线Leader课程; 6小时总监课程; 8小时高管课程;
以及10小时左右关于个人成长相关课程。
不同于写文章,直播对输出能力要求更高,我明显的感受到一个问题:
只要不是我真实经历复盘形成的知识,在讲述的时候我会很“露怯”,并且很没节奏感。
另一方面,因为连续的去表达输出,我的知识框架更加全面而自洽了。
中间2B一块的信息输入也变多了,逐渐我意识到一个问题:仅仅是做个人品牌,我的天花板会非常低。
因为我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我只能提出解法,我是没有能力帮助企业真正解决问题的。所以这算是什么呢?提供认知还是情绪价值呢?
因为过程中会有很多客户,他们会有一些很好的项目,但只要听到我们没有完整的团队,那么这个单子多半是没有了。
这也是一人公司可能会有的优点和缺点:
他很容易开始,成本非常低,很容易拿到正反馈; 一人公司很难让一个企业变得更好; 一人公司很难做大,很多仅靠个人而爆红的人,有很多偶然性; 职场博主这种偶然性非常低;
而我最初的梦想是:寻找管理的根源问题,帮助一个企业变得更好。
站在这个角度,我其实需要一个正循环框架:
我的品牌很强->企业信任我的品牌; 我的工具很强->实际解决企业问题; 综合口碑好->我的品牌更强;
这个时候我再次回到了企业管理工具这个方向,想去寻找一些突破点,降低我的销售说服与实施成本。
其实企业管理工具已经烂大街了,我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毫无竞争优势。
但AI带来了机会,又因为我是国内较早接触AI项目的那批人,所以我想用AI去重构一些项目,这里面有大量弯路。
比如,之前我放弃了一个做了半年的项目:AI英语培训。
一、AI英语培训,逻辑错误
今年,我与一个合伙人花了半年时间去做一个AI+英语的项目。
合伙人是一名拥有10多年经验的英语培训机构老板,他在语言学习方面有着非常多的方法论,并且时刻关注着AI的发展。
他认为AI时代的来临一定会消灭英语培训,所以他未雨绸缪准备开发一套基于AI的英语培训工具,但他并不熟悉如何做一个AI产品,于是有了我的出现。
显然,我对培训体系不太了解,于是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沟通,逐渐也了解了这个行业,但问题也出现了:
AI应用的核心其实是一套输入输出,你给我一个输入,我通过一套规则处理后,给你一个符合预期的输出。
显然,这个规则只有合伙人能给到,但在规则梳理这个点上,合伙人却遇到了困境,迟迟不能给到有效输出。
甚至在我给了很多类似文档后,依旧反馈一般,我开始以为是不理解产品的工作模式所导致的,但在今天的深入沟通后,我发现了可能的其他原因。
深入沟通后,发现合伙人一直认为规则产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却迟迟没有投入有效资源,那么这很可能的原因是:潜意识告诉他,这件事不太重要!
嘴巴很硬,身体很诚实,男人不能看他怎么说,要看需要付诸行动时,他怎么做。
他之所以有这个潜意识,只能说明他内心深处觉得这个事情不对,那么是哪里不对呢?分析下来,发现几个重点,之前被忽视了:
没有盈利模式,就算这套AI培训产品做出来了,谁会买单呢?使用的是学生,家长很难为这个东西买单,也没有B端的用户,他自己培训生意做得好好的,也不想进公司; 我不关注盈利,至于我这边,妥妥的一个外包服务商,关注的是给我的陪跑费用,所以我压根不关注这个事情会不会盈利,也没有行业经验看得清楚;
所以,从商业的角度,合伙人其实是不看好这个AI产品的,他想要做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缓解焦虑的目的,一方面是注定被淘汰的语言培训,一方面是拥有无限潜力的AI知识,他选择了“自我提升”,只不过学费有点高。
更进一步探讨,我发现了更多的思考点:这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呢?进一步探讨,就诉求来说,我们认为是:
能盈利,正确的事情应该是有买单方的,他应该有个清晰的商业模式; 够得着,正确的事情一定是我擅长的,不会是那种我不熟悉的领域; 有兴趣,正确的事情还需要我们有一定兴趣,不然也不会坚持; 有未来,正确的事情还要有未来,对长期的职业生涯是有帮助的,不是短期存在的现象级场景;
而AI英语培训产品不能做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并且这个事情我们一致认为没有未来,窗口期可能很短!
因为AI英语培训产品属于语言学习的一个小分支,但是现在同声传译产品已经非常成熟了,这意味着可能英语学习,甚至语言学习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除非你学习那个语言的目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为了了解那个民族的文化。
于是,对于这个既找不到盈利模式,又看不到未来的产品,我们选择了放弃...
二、SOP工具,知易行难
虽然AI英语培训在清单失败了,但我更坚定了使用AI去优化企业管理的目标,因为AI没问题,企业管理提升效率也没问题,这种又长期、又重要的事情,他们加起来就更没问题了!
于是,我花大力气做了一套基于AI的SOP流程平台出来:
信心满满,我找了一家公司做实施,满以为一个月内就能收获甜蜜的果实,实现发家致富的美梦,以致于那几个夜里,我产生了深深地焦虑:
万一别人抄我的工具怎么办; 我要如何做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别人三倍工资挖我员工怎么办; 我到底要给他们多少股票呢,1%还是0.05%; 钉钉和飞书要收购我怎么办,我要为这五斗米折腰吗; ...;
现实当然没给我更多胡思乱想的机会,他只会更糟糕,因为一个月下来,实施还没开始!复盘原因无非一点:公司根本没有业务流程体系,他们也需要重新建设...
但是一般公司很难靠自己将业务流程体系完成,所以我们一个月薪5w的总监,花了2个月的时间,免费协助他们设计了第一个版本的SOP,文档改了很多很多版...
而后,我满以为能够顺利实施,但我们产品自己问题又在持续爆发...
最后花了2.5个月,终于将第一个版本实施结束,问题又来了:
一般的公司连基本的信息化都没完成,他们连在线文档都没怎么使用,在Word、Excel之间不停飞来飞去。
进一步打败我们的也不是系统问题,而是员工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不兼容问题以及员工不会用的问题......
总之,在创业过程中,我永远预料不到问题会以如何与我们不相干的方式爆发出来!但创业就一件事,做全案设计,去解决他们所有,并形成我们的实施SOP!
与此同时,你的应用或者AI应用,只要不能完全的接收业务,那么他就是玩具,进一步他对业务方来说是垃圾!
关于这句话的回旋镖,我在后续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只不过,这里有个问题我怎么也绕不过去:我算不过账!
这个版本企业倒是原因买单,但我算不过账:他们可能愿意支付1w,但我真实成本可能是5w!
这令我感到很慌,又只能进一步找寻降本增效的策略,而这一切正在进行......
三、深度AI咨询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为某些公司做深度AI定制的时候,我遭遇了更大的挑战:AI在隔靴搔痒!
数字化程度低的公司,根本轮不到AI上场;数字化程度高的公司,将面临完全不一样的问题:
技术团队基于AI提供的功能,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业务方想要的功能,却没有提供,可以认为AI是将原本就很好的功能做了一次包装。
有一次我作为“AI专家”的身份为一家知名企业做咨询,协助技术部负责人汇报方案:《基于AI的全流程简历筛选系统》。
其功能很简单,就是基于AI筛选简历...
业务老大的问题就很粗暴了:我一个HR实习生3000就能搞定的事,我干嘛要用你?并且就算用你,我依旧不能完全摆脱这名3000的实习生。
于是我自信满满的站出来:X总,您有所不知,我们这套AI工具可以提升实习生50%的效率,他多出来的时间就可以做更多有价值的工作了。
业务老大很不耐烦:实习生要做什么有价值的工作?他做不完可以加班啊!
见势不妙,我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为他科普AI的一些知识和后续的可扩展性...
业务老大直接打断了我: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谁让你说话的,信不信我马上把你换掉!
一时间我面红耳赤,一口气闷着,竟迟迟说不出一句话,因为一年前我是甲方,何等的趾高气扬,谁知如今...
故事虽然很悲哀,但启示也很深刻:在AI应用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强烈的“非对称性”:
对于AI应用,你可以用一周时间完成一个demo;但半年后,实现的产品效果依旧不能超越这个demo!
换个说法,AI项目的启动比你想象的更简单,AI项目的成熟比你想象的更难!简单来说:
基于GPT4o,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一个70分的产品; 基于其他国内模型,也可以轻易完成一个50分的产品应用; 但如果只基于模型,产品应用的上限就是70分了;
这里非对称性也就出来了:花费10%的资源可以得到一个70分的demo;想要将70分推到90分,可能你需要1000%的资源!
入门简单,精通难!大模型是很容易造成老板/产品/技术错误判断的存在,如果轻易承诺,肯定会坑了自己。
基于此,再看如今的AI产品成熟度,似乎又是符合预期的,真正AI产品的爆发,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了。
而我认为:AI项目的本质需要回归工程能力与优质数据结合本身,缺一不可,如果一个公司数字化程度很低,那么也很难做出什么好的AI项目。
救命稻草
综上,无论是个人品牌的增长乏力,还是几个基于AI产品的各种尝试,我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
这个时候,身边的质疑的声音变得更多了:基本没有一个人看好我“创业”!
身边的小伙伴会认为:我现在并没开始创业,我只是在准备创业。我当前是个调研期,有随时刹车的可能。
后面一些结论就更露骨了,创业是一次一意孤行,他要成功往往伴随两个条件:
第一种是万事俱备,在创业前就想好了要怎么做,并且准备迎接后果的人; 第二种是走投无路,其他上升通路已经堵死了,或者只有创业这条路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的人;
而我的状态显然是不配被称为创业的!
我心情有些低落,随后咨询了一些发展较好的朋友,主要是正在创业或者接近创业的人,他们给出的反馈也很一致:不看好,但支持,随后就是一句,吃饭可以,合作再说。
其中一个关系近点的朋友,点得会更清晰些:又不是下五子棋!你走一步就防守一步,看似在创业,但每一步都在积累工作技能,你真的是天选打工人啊!
额,貌似是事实,我那个无言以对,于是我虽然没有在上班,但我也确实不敢说自己在创业。
我急迫的想要证明自己,最好的证明就是我有一个投资人,而我也确实需要钱,于是“救命稻草”出现了!
但,前面我们说过:所有救命的,从来都不是稻草!
只要有拿别人钱的动机,你就是待宰羔羊,对这句话我认识的更清晰了。
某天,我在XX上刷到一些创业连麦的主播,一时好奇参与聊了几句。
下来后有客服加我,人家对我的项目大加赞赏,并邀请我进一步到上海参加一次路演,但是需要1000的场地费。
虽然有一丝犹豫,但好像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准备了一下,再次回到了上海。
路演当天,红毯铺地、高朋满座、掌声雷动、高谈阔论,看到嘉宾席的评委,我细心的在网上搜了一下,确有其人,随后打消疑虑,开始认真路演。
说实话,评分很专业,观点很犀利,4分肯定、3分否定、3分建议,只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是只会票据的。
随后,我被漂亮的服务小姐姐引导到了后台,进入了一个更私密的环节,有几个西装革履的“评委”,针对我的汇报再进行了一些咨询,一个小姐姐说道:
钗总,你的创意很棒、你的背景很好,但你的BP很烂!
......
我建议你进行下专业的BP陪跑培训,两周后再来一次。
于是,我被服务小姐姐带到了舞台旁边,让我进行合同签署,以及扫码付款,仿佛这一切理所当然,一时间我头脑发热,血气上冲,颤抖的手拿出了手机,心里面开始剧烈挣扎:
一个声音是:我在创业,我是CEO,我是个有身份的人,我应该交这个钱; 另一个声音是:给了你就是傻逼;
......
半小时后,我偷偷的站在门口,看着一个个穿着光鲜的创业者,激情澎湃的诉说着梦想,而后被引导到一边扫码刷卡。
在刷卡前他抬头“镇静”的左右观察了一番,发现了很多目光正在扫射他,他似乎像被剥光了站在那里一样,他是一个CEO,他需要自己的衣服,于是他拿起手机扫描成功,最后他捡起了自己的尊严。
下来后,我加了这位创业者的微信...
一周后,有“投资人”联系,想现场过来看看项目,但希望我们安排住宿,这好像非常合理。
于是接待了一位40多岁的油腻中年男子,汇报结束后,油腻男子说:哎呀,你们这些技术我也不懂,但我就认为在大趋势上...
一阵虚无的点评,他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说,接下来就是要了一些资料,进入吃饭陪玩环节...
临走之时,其暗示:对我们的项目十分看好,一定会帮我们美言几句,但能不能给他买一条华子...
我强忍着想让他滚的冲动,装作没听懂...
一个月后,我问了之前那个扫码支付创业者学到课程内容,其反馈是:就是指导写BP的,我修改后,也没拿到投资,他们又让我购买其他服务,我放弃了...
一时间,大冬天的,我竟隐有闷热之感,手一摸,背上竟有些汗...
至此,我再也不敢说自己是创业者了,我是一个信息收集者...
后面,我学到了更多的道理,除非你的产品已经有不错规模的用户,或者已经有很好的营收数据了。
否则,不可能有任何投资人会想要给钱去打水漂!收起你们那种侥幸心理!
不要试图去说服比你段位高太多的人,只有真正的才华能够打败资本,而才华是需要数据的!
后续,我改变了策略,我去找了亲密的朋友,我会问题你看好我的创业吗?如果他们回答不看好,那么我会借他们钱!
结语
3年前,我以为我在创作个人的案例,打造个人的标签,并且我已经成功的走出去了;现在看来,其实我仅仅是在门口徘徊了一小会。
人生第三个五年:
需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停寻找真实世界难题的解法; 需要拥有解决问题的心力,排除万难,解决你的难题; 搞到足够的资源,抹平环境带来的阻碍,加速你的解法实现;
因为,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都不坚持,那么这件事情大概就不会发生了...
很多时候,我们上当受骗、急功近利都是因为没有关注当前的事,没有拿到该有的数据,就迫切的想要拔苗助长,那些聪明的有钱人凭什么要帮你呢?
要记住,真实社会是要讲究价值交互的!
最后,我们为2025年制定几个小目标:
公众号达到6万粉丝; 视频号达到2万粉丝; 完成322战略:一周3篇文章、2场直播、2个小视频; 服务5家B端客户; 做10场2B的咨询; 完成100场2C的咨询; 平均月收入达到5万;
如果可以,我希望明年年底,根据当前数据,我们能拿到一笔非亲友融资。
在此过程中再次提醒各位:虽然很难,但请找寻自己的正反馈,没有正反馈是坚持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