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锣打鼓来送钱,真有这等好事吗?

文化   2024-10-12 00:17   上海  
赫拉利在他的新书《智人之上》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

力量从来就不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人类的力量总是源于大批人的合作。


虽然人类能建立大规模的网络,以此获取巨大的力量,但这些网络的建构方式注定了人类对这些力量的运用往往并不明智。


信息就是维持网络联结的粘合剂,但由于绝大多数人拥有的是天真的信息观,因此,谁掌控了算法,谁就能让(虚假)信息显示出极为强大的力量。


换句话说,信息已成为了一种武器。


这就是此次中国股市疯牛突发的底层逻辑:即使动用了数千亿的资金,资金运作也只是起到了辅助的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信息。

实际上,稍微有点理智的人都会很明确一个事实:就目前的中国经济的现状,参考阅读:《全面大萧条时代已经来临》,能稳住就已经很不错了,股市跌多了会有反弹,但说来一个超级大牛,一定是绝无可能的。

但股市确确实实涨起来了,节前几天之内,沪深股市连续上涨,势如破竹,到了国庆大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不但之前已经收复了3000大关,更是拿下了3300点,当天证券板块全部涨停,就是你想买也买不到了。

此情此景让几乎所有的人瞠目结舌,此时的气氛可以说已经完全被烘托起来了。

长假七天里,港股又很配合地来了一波大涨后的再次大涨,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人脑子只在想一件事:这次赚钱(翻身)的机会,我到底该如何把握?


于是,各自媒体平台的博主,当然也包括一些正规媒体,均展开了一轮密集的“信息战”,他们异口同声地宣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送钱的机会,是一定要抓住的!

只是,细想一下:敲锣打鼓来送钱,真有这等好事吗?

。。。。。。

据说后面还有很多“利好”消息会推出,但请务必记住消息的潜规则:消息往往只能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如果是雪中送炭,则一定无效。

问题是,到底是不是真心的雪中送炭,也是不得而知的。。。

二年前(2022年10月11日)我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投资A股的人,都是超级勇敢的英雄”,因改版已删,这里摘录几段原文:

股票市场的涨跌其实是最正常的,因为,股票市场正是通过股票的涨跌来自动完成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由于这种调整是自发的,因此,正常股市的波动其实是很大的,你去看美国股市,无论大盘还是个股,波动都极大,这种波动无论涨跌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因为波动大,就会有差价,然后就出现了二级市场,二级市场主要是靠波动赚钱的,但上市公司的长线走势,则完全依赖于其内在的投资价值。

以上是工商文明态社会中股票市场的概念性表述,关键词:工商文明态。

换句话说,如果整个社会不是一个完备的工商文明态,上面这段文字的表述则可能完全“作废”。

于是就会出现变了形的股票市场,整个市场的存在,其目的完全变得不一样,比如,把股票市场变成一个完全为了融资的“市场”,所有的目的指向融资,而并非“市场资源的自动调节及优化配置”,后者需要两个基准条件:第一,完善的法制,第二,完全自由的市场。

没有这二个东西,根本不可能做到“市场资源的自动调节及优化配置”,因此,在这样的市场里投资,风险是极大的。


一年前(2023年9月3日)我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一个人是否真正洞察中国经济的本质,只需看他对中国股市的认知深度就一目了然了”,因改版已删,这里摘录二段原文:

中国股市对于个体参与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修炼场,所有的子系统中,中国股市是最能深刻折射出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本质的最佳标的,此话绝非言过其实,个中意趣,本文就不展开了。

前几年,我在数个朋友私人聚会及好友的私聊中,都劝说他们离开股市,但时至今日,我已经放弃劝说,倒不是很少有人会听得进去,而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病态缔造新生态,无需作任何干预,这个世界自会朝其该去的方向发展,自然而然才是“大道”,对于个人来说,无需刻意,适时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即可。


再讲一个与凯恩斯相关的故事。

经济学家凯恩斯为了能够专注地从事学术研究,免受金钱困扰,曾于1919年8月,借了几千英镑做远期外汇投机生意。四个月时间,凯恩斯净赚一万多英镑。三个月后,他把赚到的利润和借来的本金赔了个精光。七个月后,他又涉足棉花期货交易,大获成功。凯恩斯把期货品种几乎做了个遍,还涉足股票。在这些投机生意中,他除了赚取可观的利润,还发现了"笨蛋理论",也有人将其称为"博傻理论"。

什么是"博傻理论"呢?凯恩斯举过一个例子:从一百张人物照片中选出你认为最漂亮的脸,选中的有奖。但哪张脸是最漂亮的脸,则由大家投票决定。所以你的正确策略并不是选自己认为最漂亮的那张脸,而是猜多数人会选哪张就投哪张,哪怕那张脸丑得不堪入目。在这里,你的行为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猜测的基础上,并非你的真实想法。

凯恩斯说:"专业投资大约可以比作报纸举办的这项比赛。我们必须做出选择,即运用我们的智慧预测一般人的意见。这与谁是最漂亮的女人无关,你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

"博傻理论"所要揭示的就是投机行为背后的动机。投机行为的关键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也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钱的更大笨蛋来做下家,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任何一个投机者,信奉的都是"最大的笨蛋"理论。

生活中有许多例子与这个理论相通,比如"十佳运动员"评选。投票中,对每个投票者的激励是,如果他"正确地"选中某些人(不仅要选中十个人,而且顺序也要正确),他将获得奖励。如何才能选中"正确的"人呢?有"正确的"人选吗?得票多的就是正确的吗?因此,投票者能够选中,或者说被他提名的人能够当选,关键是猜测别人的想法。猜对了,你就获胜;猜错了,则不能获奖。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正确与否,或者谁应该被选上、谁不应该被选上的问题,只是投票的人相互猜测的结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舆论的导向作用很大。舆论似乎总在告诉人们,某某人是其他许多人所要选的。

其实,在期货与股票市场上,人们遵循的也是这个策略。许多人在高价位买进股票,等行情上涨到有利可图时迅速卖出,这种操作策略通常被称之为"傻瓜赢傻瓜",只能在股市处于上升行情时使用。从理论上讲,博傻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博傻策略是高价之上还有高价,低价之下还有低价。其游戏规则就像玩接力棒,只要不接到最后一棒,都会有利可图,做多者有利润可赚,做空者减少损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者倒霉。

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某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这儿把它买走。

当然,肯定会有人成为最后的笨蛋。1720年,英国股票投机狂潮中就有这样一个插曲。一个无名氏创建了一家莫须有的公司,自始至终无人知道这是一家什么公司,但认购时近千名投资者争先恐后。没有多少人相信其股票所属公司会真正获利丰厚,而是预期有更大的笨蛋出现,价格会上涨,自己能赚钱。饶有意味的是,牛顿参与了这场投机,成了最后的笨蛋。他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人们的疯狂实在难以估计。"

一天,一个人去文物市场,商人向他推销一枚钱币,金黄色的。商人说这是金币,要卖一百元钱。这个人一眼就看出这是黄铜,最多值一元钱。这个人对商人说:"一元钱的东西,一百元钱我肯定不会买,但是我愿意花五元钱买下来。"商人见他识货,便以五元钱的价格成交。这个人的朋友知道后,对他说:"你真傻。明知是一元钱的东西,花五元钱买下来,那不是傻瓜吗?"这个人说:"是的,我很傻,但是,我知道有人比我更傻。我五元钱买来的东西,很快就会被更傻的人以十元钱买走。"过了几天,这个人竟然真的把"金币"以二十元钱的价格卖了出去。

这个人的理论是,自己买贵了无所谓,只要找到一个更傻的人就成功了。

"博傻理论"告诉人们最重要的一个道理是,在这个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子。

谁会成为最后一个傻子呢?

最后做个说明,我不炒股,本文并非股市分析文章,而仅属认知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End -

不一的奇谈怪论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解毒针
不一的奇谈怪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