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泽克的“实在界”,其实是一堆浆糊

文化   生活   2024-07-30 01:59   上海  

之前对齐泽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格言及警句,直到最近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找到了这本《齐泽克自选集——实在界的面庞》,回去看了二个半天,就决定不再阅读下去了,不能说一点没收获,之所以决定放弃,是因为我发现,读这样一本书,大概率会让一个本来还算清晰的头脑变得毫无头绪、混乱不堪。

首先要说明的是,“实在界“这个词是拉康发明的,作为拉康精神分析理论最强大的支持者,齐泽克对实在界的理解一定是最深刻的,本文要剖析的是齐泽克“眼中”实在界的样子,即齐泽克对“实在界”这个概念的解读或者说解构。

直接给出我的观点:纯现象表述,齐泽克的实在界就是一团浆糊;纯理性剖析,齐泽克的实在界其实只是拉康制造的一个哲学病毒感染体,包括齐泽克本人,还有许许多多所谓的“思想家”都被这种病毒所感染。

整个二十世纪全球范围特别是欧洲涌现出了大量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家”,与一辈子低调研学的古典哲学家不同的是,这些人往往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们有着强烈的“入世”冲动,他们私生活混乱,他们喜欢到处演讲,他们往往著作等身,但实际上,他们大都已误入歧途,俨然成了哲学的外行。

古典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分水岭是尼采,其振臂一呼“上帝死了”的名言成了二十世纪主流哲学的座右铭及出发点,既然最高的理性(上帝)已经死了,那么,就不必再理会古希腊哲学及古典主义哲学的那些条条框框,随意把一个点拿出来重新定义并加以延展,就可以很容易地发展出一门新的哲学,岂不快哉?

由现象学逐步导出存在主义哲学,精神分析学(本质上也是哲学)也得到快速发展,然后是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及诠释主义等等,除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其余绝大部分的“哲学”都走向偏激与荒谬。

其最大的特征是,二十世纪的哲学家在探讨核心问题的时候,大都喜欢在现象界与理想界(纯理性)之间来回切换,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拉康给这个飘忽之所起了个新名字,这就是实在界的由来。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海德格尔身上,他发明了“此在”这个概念,即用“存在者在此”这个新理念巧妙地回避了对于“存在”及“自在”的古典主义式(纯理性)追问。

简单点说,就是当无法达成逻辑通洽时,立刻发明出一个新概念(名词),然后在这个新概念上进行推导,最终得出自己“独特”的结论,于是,我们发现整个二十世纪新出现了很多的哲学名词,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比如,拉康推出了三界理论,三界指实在界、象征界、想象界,齐泽克由此在“实在界”这个概念上加以引申及解读,这就有了《齐泽克自选集——实在界的面庞》这本书。
很难想象,这本书中出现了大量的对电影片段的描述及纵深追问,以便佐证齐泽克的一些论点,这种现象在以往(二十世纪以前)的哲学家的著作中,几乎是看不见的。并且,整本书涵盖了生物学、进化论、精神分析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等领域,用一种几乎是大杂烩的形式来做纯哲学表述,因此,我称其为“一堆浆糊”。
需特别指出的是,齐泽克反复质疑古典主义哲学,比如康德,矛盾的是,他用以反对“理性”的论证方式却是纯理性的,即其推导方式总体上遵循严格的精密逻辑系统,类似情况在其他很多现代哲学家身上都发生过,殊不知,整个精密逻辑系统正是理性主义的产物,用理性的手段来反对理性,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克里希那穆提,他否定一切理性及一切知识,因而,他反对用纯理性的手段来论证知识,而这却是我们最常用的“进步”方式。克里希那穆提认为一切知识对于“内在的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他不会也根本没必要去发明新名词用来证明他的这个观点。
回到本文主题,齐泽克的实在界究竟是什么?
或许只能勉强地用古印度哲学的“遮诠法”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实在界即不在现象界,也不在想象(理想)界,即其非“实在”,也非“不实在”。
本文的最后作个提醒,如果你是一个哲学爱好者,或者喜欢深层追问,那么,我的建议是,20世纪以后所谓的那些大哲学家的书尽量少看,特别是拉康及海德格尔。
我不是说他们写的东西都是错的,恰恰相反,他们写的东西都是对的,但这些东西仅仅是他们重新建构的自洽的文字游戏,根本就不是哲学。
- End -

不一的奇谈怪论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解毒针
不一的奇谈怪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