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天的麻木,到底是如何达成的?

文化   文化   2024-09-05 00:13   上海  

(一)


社会的主体是结构,宗教的主体是信仰,哲学的主体是逻辑。


那么,自媒体的主体是什么?


一定不是理性,也不是认知,而是情绪。


当我写《自媒体思维模式让绝大多数人成了情绪的奴隶》这篇文章的时候,情绪仅被认定为自媒体的一种属性,从理性角度思考,这样的判断确实是成立的。


但这个世界从来都不是理性的,理性只能解释过去,却无法决定未来。


当短视频被建构成自媒体的绝对主流,情绪堂而皇之地成为了自媒体的主体,结果是,人必然越来越情绪化。


(二)


混淆了信仰,赶走了逻辑,于是,情绪只能去叠加社会的主体——结构。


结果就是,二千多年农耕文明的压抑社会结构不但没得到弱化,反而被强化了,即,压抑的情绪越来越强烈了。


不同之处在于,以前的压抑情绪是被强加的,现在的压抑情绪是自找的。


无数次在地铁等公共场合看到身边各式各样的人,他们刷短视频的间隔仅在1到2秒之间,是很少能在一个短视频上停留超过3秒钟的。


于是,人一定会感觉“很累”,毕竟,寻找是要花费大量精力的。


(三)


更可笑的是,当情绪被无限调动,自然的情绪却渐渐不再发生了!


这就是麻木的由来。。。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早已被完美论证,即一个人如果长时间被同一种或者同一类东西刺激,最终,这种刺激将不再起作用。


也就是说,长期的重复刺激一定是有害的,它会破坏我们的神经系统,使之拒绝反应,从而变得麻木不仁。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或者说是一个常识。


适当做反思,我们就能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思维,其实是为底层量身定制的》。


因此我说,短视频是一个陷阱,某音堪称鸦片!


(四)


更可怕的是,这种麻木已成为一种强力病毒传遍整个社会的每个角落,即使在远离社会的中小学中,也是如此。


看下面这个视频:



绝对让人触目惊心!


这么多同学真的是无动于衷?或者不知所措?抑或是目中无人?


都不是,他们只是麻木,泼天的麻木,仅此而已。。。。。。


(五)


从心理学上讲,麻木属于一种“看客心理”,其匹配的是长达2000多年的中国农耕经济这样一个大的背景。


所谓的麻木,其实就是自欺欺人,自我蒙蔽,自动屏蔽了自己不愿去面对的东西,对事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只要灾难没有降临到自己身上,就好像事无关己一样,而对于他人的灾难,则往往幸灾乐祸,将其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事实证明,大众越麻木,有些人就越嚣张,比如,下面这个骄横跋扈的女人。



鲁迅先生讽刺中国人麻木的话最著名的一句话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后来这一表述被又命名了自己的新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用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在封建社会中不幸的人们深感悲哀,同时对他们的不抗争和不觉醒感到愤怒和遗憾。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众心态,即面对压迫和不幸时的逆来顺受和无动于衷。

鲁迅先生说:在麻木的同时,也会派生出许多面具出来,作为对环境的适应,这是一种生存策略。但麻木久了,麻木多了,便没有了进取之心,失了进化,这才是悲哀之处。须知这世间是一定要人进化的,否则便只有淘汰,淘汰即灭亡。


只是,鲁迅先生可能真的不会想到,国人的这一秉性,竟然会被完好地传承到现在,并不可思议地再次被发扬光大。。。

这再次印证了启蒙的失败!

- End -

不一的奇谈怪论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解毒针
不一的奇谈怪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