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导读:一部有关觉悟自我的经典

文化   文化   2024-10-17 00:17   上海  

(一)不动心篇

罗摩说道:

圣人!同样,财富也是无用的!财富迷惑着无知的人们。财富无常不定、稍纵即逝,产生众多烦恼,徒增更多的贪念。财富不偏心,善人、恶人都可获得。人心是善的、慈悲的、友好的,然后,追求财富的热情却使人变得铁石心肠,甚至聪明的学者、英雄、感恩的人、敏捷者、温和的人,他们的心也会被财富染着了。财富不会和快乐共存,很少有富裕的人不诽谤他的竞争对手和敌人。对正行的莲花,财富就是黑夜;对悲伤的白莲,财富就是月光;对清亮的烛光,财富就是风;对憎恨的波浪,财富就是洪水;对困惑的云,它就是顺风;对犹如毒药的消沉,财富就是毒药的强化剂。它就像邪恶的毒蛇,为你的沮丧添加恐惧;它是摧毁不动心这一蔓藤的雪崩;对恶念的猫头鹰,它就是黑夜;它是遮蔽智慧的月蚀。人的善良本性因为财富而干枯。财富追逐着那些被死亡选中了的人。

圣人,寿命也一样。寿命有如树叶上的露水那般短暂。那些拥有自我知识的人,才可以说他们的寿命是丰长的。也许,可以兜住风,可以分隔空间,可以把波浪串成花冠,但无法将自己的信仰建立在寿命之上。人们徒劳地追求长寿,却换来更多的悲伤,延长遭受折磨的时间。只有获得了自我知识的人活着,只有自我知识值得拥有,只有那些努力的人才能终结轮回,其他的人都像猴子般活着。对愚人来说,经典中的知识是负担;对充满欲望的人来说,甚至智慧也是负担;对不安的人来说,心意是负担;而对没有自我知识的人,身体(寿命)也是他的负担。时光如鼠不断地啃噬着寿命的绳子,如白蚁一般的疾病吞食着生命的重要器官,死亡如猫捕鼠般地永远专注、敏捷地窥视生命。

上面两段文字节选之《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的第一部分“不动心篇”。这段是开悟者罗摩对他的父王(国王)及圣人瓦希斯塔与韦斯瓦米塔等人说的话,阐述的是他对财富与寿命的参悟。

(二)求道者行为篇

苏卡说道:因为心意波动,多样性产生;心意波动停止,多样性也停止了。

瓦希斯塔说道:

罗摩,数不清的宇宙诞生又消解。事实上,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就在这一刻存在着数不清的宇宙。(但是)人自己的心中能够明白当下所有在这一刻存在的宇宙,是因为这些宇宙全都起于心中欲望的创造,它们就像是造在空中的城堡。人在心中想象了宇宙;在他活着时,他强化了这想象;他死了以后,他想象了更加遥远的世界并且经验着那世界——芭蕉树的树干一层又一层,因此,世界在世界之内尝试。物质世界是不真的,创造的模式也是不真的。然而,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他们想象着、感觉着它们是真的。对这真理的无知,维持着这一表象。

罗摩,在存在的宇宙之洋中,生命到处涌现。它们有些彼此相同,有些彼此相异。

罗摩,这世上无论要获得什么,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能得到。失败,肯定是因为努力不够,松懈了才导致的。。这是很清楚的道理。那被称为命运的,是虚构的,而且,人们也看不见这叫做命运的东西。

罗摩,自我努力是精神、言语和身体的行为,这行为符合擅长经典诗文的圣人教导。自我努力分为两类:过去生命中的努力和现在生命中的努力,后者有效地抵消前者。命运不是别的,命运正是过去身的自我努力。在这化身中这这两者间有着持续的冲突,那更强大的获得胜利。

说“是命运让我做这个”的人太没头脑,命运女神会抛弃他的。要通过自我努力获得智慧,明白自我努力不是没有用的,自我努力就是要直接明白真理。

每个人都应该从喜欢和不喜欢中解脱出来,每个人都应该从事正确的自我努力。获得至上真理,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我努力只不过是神的意志的另一个名字而已,我们嘲笑的只是宿命者。唯有自我努力,唯有发端于正确的理解、显明在人的心中、已在经典的教导和圣人的行为中展示的,才是自我努力。

罗摩,身体没有疾病,心意没有悲伤,这样的人应该追求自我知识,这样他就不会再次轮回,这样的自我努力有一个三重根,因此,也就有一个三重的结果:理性的内在觉醒、心意的决断以及身体的行为。

命运或神的意志不过是习俗,通过不断地重复说它是真的,这习俗就成了真理。我们所有人都是仅仅通过自我努力而获得自我知识,因此,放弃宿命论,自我努力吧!

瓦希斯塔继续说道:

人们经由自我努力的果实,经验到过去行为的善恶结果,这就被人们称为命运或者神的意志。人们也把描述了这样结果的善恶本性看着是命运。

在人的心意中有着无数潜在的倾向,这些倾向引起各种行为——身体的、语言的和精神的。行为的步骤是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这些潜在倾向中最有潜力的倾向,这些倾向无异于心意,而人无异于心意!人不能明确地判断诸如心意、潜在的倾向、行为和命运等是否是真或者不真的。

罗摩,以往出生中承接下来的潜在倾向有两种——纯的和不纯的。纯的导致你走向解脱,不纯的给你带来麻烦。除了你自己,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驱使你去行动。因此,你可以自由地强化纯的潜在倾向,要停止那些不纯的倾向,弱化它们。

至上的存在,没有悲伤,也不会毁灭。无所不在的全知者或者宇宙形象,永恒地在所有的存在中照耀着。海面上出现扰动时,波浪就产生了;那宇宙形象中出现了一个扰动,主毗湿奴出生了。从那毗湿奴,创造主梵天诞生了。梵天开始创造出无数有生命、无生命、有知觉、无知觉的宇宙一切。这个宇宙就是宇宙消解之前的那个宇宙。

创造主梵天看见宇宙中的一切众生都受制于疾病和死亡、痛苦和折磨,他的心产生了怜悯,他要制定一条道路,引导众生摆脱所有这一切痛苦。随即他建立了朝圣中心和高尚的诸如苦行、布施、真实、正义行为等道德,但不足的是,它们仅能暂时缓解众生的痛苦,而无法让众生摆脱悲伤而获得最终的解脱。

因此在反思之后,创造主造出了我。他把我拉到他的身边,在我的心上蒙上无知的面纱,立刻我就忘了自己的身份和本性。在每个时代中,为了启迪众生,创造主梵天都要创造数个圣人和我。并且,为了保证众生履行世俗的职责,梵天引发利益的冲突导致在他们之间发生战争,而战争反过来又让他们懊悔自责。圣人向他们传授灵性智慧,消除他们的无知。罗摩,过去国王就接受、珍惜这智慧,因此,它也被称为胜王瑜伽。

对于还未领悟到最高智慧的每个人来说,都应该找到一位觉悟的老师,用正确的问题,接受老师的教导。然后,这教导将成为人存在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愚人不敬,总问些不想干的问题。而更傻的人甚至藐视圣人的智慧。当然,回应愚人吴小问题的老师也不是圣人。

罗摩,通向自由王国的入口处站着四个门卫。他们是自我控制、探究的精神、知足和善的陪伴。聪明的求道者应该勤奋地与他们中至少一位建立起友谊。

当心智中所有令人不安的心意波动消退时,连续的平静之流就会涌起,绝对者的至福就会充满你的心。因此,明白真理时,这世界就成了至福的居所。这样的人,一无所求,一无所避。生活的缺陷不能染着他,悲伤不能侵扰他。他既不出生,也不离开,他不受任何过去倾向的影响,那些过去的倾向失去了它们的影响力。心意已经放弃了不安,他安住在至福中,那至福是他的本性。唯有通过自我知识,这样的至福才是可能的,每个人都应该持续不断地专注自我知识——唯有自我知识才是人的责任。

为了穿越这可怕的轮回之洋,人应该求助于那永恒者、不变者。罗摩,心意安住在永恒中,完全自我控制、平静,这样的人是最优秀的。他明白欢乐和痛苦彼此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而唯有在那智慧中才有自我控制和平静,而不明白这真理的人则睡在正在燃烧的屋子里。

仪式和典礼不能让你获得永恒,朝圣和财富不能让你获得永恒,只有通过征服心意、培养智慧、才能获得永恒。因此每个人,不管是神、半神人还是普通人,都应该不断去追求控制心意和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治疗身体和精神疾病的最好方法,培养其了自我控制的时候,你吃下去的食物之味甚至也更好了,悲伤无法伤害那穿着自我控制铠甲的人。

应该在智慧控制下进行探究,仔细研习经典,获得纯净,不要中断探究。聪明人把力量、智力、效率和适时行动看作是探究的果实。不探究的愚蠢之人确实悲伤,我们应该避免和这样不思考的人在一起。探究不是推理,也不是分析,探究是直接地观照自身。

知足是导向解脱的另一位门卫,什么是知足?放弃那不去追求而想得到的贪欲,满足于不经追求而获得的一切;对于一切(得到的和没得到的),即没有得意,也没有沮丧——这就是知足。

圣人的陪伴是另一个到达觉悟的门卫。圣人的陪伴提升了个人的智力,摧毁无知和心理的痛苦,无论这路途多么崎岖,都绝不要忽视圣人的陪伴。圣人的陪伴是生命之道上的光,圣人的陪伴优于诸如布施、苦行、朝圣和巨型宗教仪式等其他形式的行为。要依据个人之力用每一种方法去敬拜、去服务那些已经明白真理、驱除了心中无知与黑暗的圣人。那些对圣人不敬的人,一定会遭受痛苦。

知足、圣人的陪伴、探究的精神和自我控制是四个最可靠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拯救出那些淹没在轮回之洋中的人。知足是最大的收获,圣人陪伴是到达目的地的最好朋友,探究自我的精神是最伟大的智慧,自我控制是至上的幸福。罗摩,通过各种方法努力培养这些高尚的品质吧。

明白了真理,由于误解绳子是蛇而产生的恐惧就会消失,研习这部经典,从悲伤中解脱出来,从轮回中解脱出来。播下这部经典知识之种子的人,很快会收获明白真理的果实。那些倾听、反思这部经典的人,获得并享受深不可测的智慧,(得到)坚定的信念,享受不被扰动的精神之清凉。他很快会成为觉悟的圣人,他的荣耀难以形容。

这部经典很容易理解,因为它配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研习这部经典,沉思这部经典意义的人,不必苦修、冥想或念诵曼陀罗。没有什么比得上通过研习这部经典而得到解脱来得伟大!

大海是所有波浪的基质,唯有直接经验是所有证明的基础——作为真理的直接经验本身。那基础是经验着的智性,这智性自身成了经验者、经验的行为以及经验的主体(经验者)。从探究的精神而出的智慧,驱除这“非理解”,不可分的智性在它自身的光芒中照耀。在那阶段,甚至探究的精神也成了多余,探究消除了探究自身。

运动内在于空气,显现(作为这精微的感知的心意和它感知的粗糙对象)内在于这经验的智性中。因为无知,这感知的心意认为“我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一个对象”。因此它成了那对象。事实上,只有在主体里才会经验对象,而不是在其他地方。

罗摩,依靠伟大的导师传授的知识,知道这智慧直接从你中产生的那一刻。当你从伟大的导师那里接受了这样的知识时,你的行为就会映照出这些知识。当你在这些高尚的品质中因此成长的时候,你的智慧就在你之中呈现。智慧和效法圣人高尚的行为,这两者相互成长。

上面些文字节选之《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的第二部分“求道者行为篇”

(三)导读

蚁垤编著的《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讲述了:这世界是什么?众生是谁?他们如何出现在此?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心意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探究心意的本质?这样探究的结果会是什么?起初摩耶是如何升起的?它又是如何结束的?什么是依附?什么是练习?如何踏上这七步瑜伽?人应该怎样生活在这世上?觉悟了的人如何生活在这世上?
显然有一个秘密能使人不受尘世的悲伤与折磨的影响,就像水银,即便丢入火中也依然不受影响。那秘密是什么?明白了至上真理,他成了什么呢?行动和知识,这两者哪个通向自由?

《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是一部有关觉悟自我的经典,鉴于它思想的深刻和清晰,这部古老的经典在瑜伽哲学中深具影响。印度许多杰出的现代思想家如拉玛那和辨喜都曾引用过这部经典。这部经典之作成书大约在14世纪,也就是中国元朝的时候,它的核心观念来自上古时代,含摄了自吠陀时代以来《奥义书》和佛教的思想,它的最高教导则是不二论哲学思想,强调对真理的直接觉知和领悟。

这部著作中所有的故事一开始似乎都有点奇怪,这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大部分的内容却是以叙事的方式表达的。它从印度神话中著名的王子罗摩开始。罗摩旅行回来,经历了世界显然的实在性和人类的痛苦悲伤,他彻底的心灰意冷。这让他的父亲十车王很担心,十车王向圣人瓦希斯塔表达了他的担忧,圣人瓦希斯塔告诉十车王,罗摩的灰心是王子即将灵性觉悟的迹象。他说,罗摩已经开始逐渐理解深刻的灵性真理和自我的真相,这是王子内心混乱的原因,王子需要得到进一步教导。于是,圣人瓦希斯塔请求十车王召来罗摩,然后在王宫里,圣人开始和罗摩交谈。他们的对话持续了多日,罗摩问了圣人有关自我和世界真相的很多问题。圣人对罗摩的回答构成了一整部的经典,即这部《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

《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是一部长长的著作。但是别担心,您的阅读一定会是愉悦的。之所以愉悦的,是因为那些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故事都非常有趣,甚至浪漫。这些故事描述了人们对幸福的不懈追求,也阐明了人性中的困境和弱点。

《至上瑜伽——瓦希斯塔瑜伽》为任何寻求自我真相和自由的人提供了灵感。它是哲学、神话、故事、早期科学,甚至是战争的宝库。书中讲述的故事还套着故事中的故事,使得这部著作更具某种有趣的独特性。在这些故事中,诗意的叙述包含着最高的哲理,宇宙真理以其原生的、绝对的、纯粹的形式显现。据说,阅读和消化这部著作有助于人们探索自我、明白宇宙真谛。

对正在“修行”或者正准备“修行”的人来说,此书堪称一部真正的“宝典”!

之前写过《怛特罗瑜伽 | 瑜伽女 | 密宗及度母的由来》及《《瑜伽经》另说》二篇与瑜伽相关的文章,这是第三篇,由于原书“金句”不断,因此本文以直接摘抄为主,只是标注了最精要的一些句子及段落,如果想了解完整版的,还是建议去看书。

- End -

不一的奇谈怪论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解毒针
不一的奇谈怪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