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导入
节气:立冬,谈到张潮《幽梦影》,引出今天课堂主题:读儒家经典十三之一的《孟子》
欣赏所得
课堂导入十分新颖,立冬和文章的关联,是我之前上课完全没有想到的点。巧妙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将几千年的文章一下子拉到了学生的面前,为整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一:初读,知其意
自由诵读《富贵不能淫》请一位男生读课文。
1.教师纠正读音:丈夫之冠(guàn)也:行冠礼;往之女(rǔ)家:女同汝;妾(qiè)妇之道也;孟子曰:是(这)焉(哪里)得为大丈夫。
2.老师:双方对话的话题是?生:谁是大丈夫。
3.老师:请同学们快速找到文章中描写大丈夫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的含义。
屏幕显示:抓文章关键句,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生: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此之谓大丈夫。
师:连在一起看这三句的意思,学生同步翻译。
小结:这一番对话是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否定,然后再告诉他谁是真的大丈夫。
4.过度语: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是大丈夫。孟子反对。明明一个提出观点,一个否定,为什么都要用反问句?请一个同学读这两个反问句。
生:这两个反问可以强调孟子反对的观点。
师:自信一点,读出强调的语气。教师示范读。
生齐读这两句话,而后生齐读这一段。
欣赏所得
巧妙地将朗读与课文分析融合在了一起,两个反问句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师读+生读,齐读+个读,因声求气,吟咏之中也为课文分析奠定了基础。
三、任务二:细读,明其礼
1.师:孟子的反驳第一句话是:子为学礼乎?结合链接材料思考为什么从“礼”开始讲?
链接材料
生: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礼是孟子的思想本源,而景春作为孟子的弟子没有讲礼这一思想学到位。言下之意说,你连我教你的东西都忘记了吗?
生:材料五,通过等级关系图可知,公孙衍、张仪他们的眼中只有个人的成功,没有看到百姓的生活。孟子以仁礼的思想,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公孙衍、张仪他们谋求个人富贵,在孟子眼中是错误的。所以礼是话题的本源。
生:材料一中,公孙衍、张仪没有符合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师小结:看七年级上册历史中的位列图,公孙衍、张仪是卿大夫,确凌驾于诸侯之上,似乎像周天子一样。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一怒而诸侯惧,不符合当时的礼制。
课堂实录
2.过度语:他们不符合礼制,他们又是什么呢?让我们齐读:丈夫之冠也…妾妇之道也。
师:他们不是大丈夫,那么在孟子眼中他们像什么呢?
生:像妾妇一样。
师:与妾妇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把顺从当成真理(板书:顺)
师:屈身于诸侯,为了利益。
链接材料:朱自清《经典常谈》评价纵横家的话。
(板书:利益)
朱熹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写了:盖言二子阿谀苟容,…非丈夫之事也。(《孟子集注》)
3.师:代入思考,孟子听到景春要成为这样子的人,孟子是生气的。代入读一读,角色扮演读。
两次读:从文章开始到妾妇之道也。
老师扮演景春,学生齐读扮演孟子。
老师扮演景春,学生个读扮演孟子。
4.师:真正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呢?
生齐读:居天下之广居…
师:此之谓大丈夫。此在这里有指代的意思。此指代了哪些句子呢?
生:从居天下之广居…到威武不能屈的地方。
师:同意的举手,我看有些同学还是没有举手。说明这里有思想的碰撞点,我们来小组讨论一下,组长组织好,指派一名同学发言。
生:居天下之广居…威武不能屈。这里有一个顺次。中间的一句话对应两边。
生:观点一致。这三条观点,位置顺序也不能变,注释:居天下之广居指的是仁,立天下之正位是礼,行天下之大道再是义。层层递进。
生:观点一致。前面一部分范围广,外在的,到威武不能屈,这些是个人层面,不淫,不贱,不屈,到了个人层面范围比较小。
5.师:哪个字与顺字类似?
生:由(板书)得志,与民由之。板书:民。
师:顺和由位置可以换吗?
生:不能换。顺是跟随别人 ,没有原则的;由是有坚持的,有大丈夫之道的。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生齐读这一段,读出对比、排比、否定的语气。
过度语:孟子说的很有道理,看一下景春的注释,孟子和景春是同时代的人,但是景春是纵横家。孟子说的那么有道理,但是景春却扭头走了。渐渐的,孟子身边的弟子越来越少。
教师小结
以孟子口吻升华全文
他看着景春的背影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是景春没有回头,孟子又失落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啊,这样的孟子没有人认同他,但是孟子没有放弃,即使那个时代礼崩乐坏,即使那个时代无人认可,即使那个时代不属于他,哪怕最后只有他孤身一人,他也要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他还要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他还要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是孟子的大丈夫的道。所以他说:…
这条道一开始很小,但是他越走越宽,越走上面的人越多。如果,也有在座的你们,这或许就是我们在立冬这一天,去齐声钻研孟子的原因。
6.请同学们齐声再读课文。
欣赏所得
课堂进行有条不紊
1
课堂容量巨大,链接材料实现跨学科,融合历史学科图例阐释阶级地位,通过链接朱自清与朱熹的评价,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课堂的核心围绕着核心素养发展,立德树人。
2
教师小结声情并茂。代入孟子的口吻,起承转合自然恰当。景春离开后的不舍,有了很多大丈夫涌现的欣喜,语气中包含对新生代的期许,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课后思考
这就是孟子的大丈夫之道,也是我们要学的《富贵不能淫》,这篇文章选自《孟子》,孟子没有取标题,是编者选入课本时编写的,请同学们课后思考,这个标题,如果是你,你是保留还是替换呢?
四、板书设计